分享

宋二 | 李子柒炖了一锅岁月静好

 掰二掰 2019-12-13

李子柒,川妹子,1990年生,美食短视频做得好,是个网红。

听说,李子柒的爸爸妈妈很早就都死了,她被送给人养,但养母对她不好,爷爷奶奶心疼,接回了孙女,后来爷爷也死了,如今只有奶奶了,现在拍的短视频中,奶奶也是一个重要人物。

李子柒没读过几年书,初中都没毕业,14岁就外出闯荡,最开始很不容易,晚上没地睡,就在公园的椅子上将就,也曾经连续两个月啃馒头凑合,这一闯荡就是八年,这八年都做了什么,没人能讲得清。

好像是做过DJDJ应该是夜店酒吧这些场所负责打碟的工作人员吧。

不要小看了这一份经历,要知道夜店酒吧,聚拢的可都是年轻人,他们身上流淌的是这个时代最时髦的血液,和他们在一起浸淫一下,至少思维不会僵化,有那么一天,突然来一个灵感,开一个脑洞,那可说不清。

有一张当时的照片显示,李子柒脖子上挂着耳机,手里握着话筒,衣着打扮新潮前卫,就像走在城市的最前沿。

但是,城市的打拼并没有什么结果,八年一晃而过,对于很多人来说,过去就过去了,什么也没留下,但对于少数的人来说,肯定留下了些什么,具体留下了什么,就看你能否在未来把盒子打开,这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2012年,奶奶生了一场病,需要李子柒回去照顾,李子柒就回去了,这一回去人生居然有了巨大转折。

智能手机正在普及,网络各类社交平台层出不穷,尤其是视频平台,比如快手、抖音,草根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

做短视频,能揽到粉丝的,都不是一般人。

有个河北二哥,他的绝招是每隔几天点个鞭炮扔裤裆里,噼噼啪啪把自己炸得哇哇乱跳,炸出了50万粉丝。

有个东北大姐说,你看,把自己炸得哇哇的,图个什么,多危险,最好还是表演吃。她开始狂啃猪头、狠嚼大肘子,还能一口气吃完半米长的猪大肠子。

有个西北大妈说,吃也能狠一点,我给你弄个狠的。她吃灯泡、吃玻璃,大家被她吓了一跳,但很快也收获大量粉丝。

有个十几岁的小男孩说,我来个更狠的,他生吃死猪、生吃蛇、生吃蛆。太恶心了,但是靠这个吸了近百万的粉丝。

也有清新的。在海边的,每天直播去赶海,在沙滩上挖个螃蟹,逮个章鱼;在山上的,每天直播去探险,在林子里捉个刺猬,捕个兔子。他们也能吸引几十万的粉丝。

也有很温和的,但似乎没那么容易做出成绩。我认识一个女孩,也做直播,直播跳舞,拿着个绸带挥啊挥,一挥就是几十分钟;直播画画,趴在那一趴几个小时,我觉得无聊得很,但她说这是艺术,她在搞艺术。

她直播了一段,有几十个粉丝,觉得没劲,就去摊煎饼了,都摊糊了,卖不出去,我也懒得看了,明明白白就是一个没有啥想法和创意的人。

李子柒也开始做直播了,最开始的时候,在镜头前锯块木头,切个萝卜片,画面粗糙,开关按钮还需要自己打开和关上,也不怎么会剪辑。

李子柒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也有想法,很快锚定了美食,并积累起了一定的关注量,真是对得起那在外闯荡的八年啊。

包装团队也很快瞄准了李子柒,李子柒开始了质的飞跃。


李子柒在视频里炒菜炖肉,过着田园牧歌式的生活。

炒菜炖肉,要用到香料,比如生姜,这就可以又做一期了。把姜块下种,然后收获,然后用石磨磨制,磨制出来的姜水放砂锅里熬,放红枣,就成了姜枣糕,放小橘子,就成了姜橘糕;姜丝和大米一块炒,就成了姜米茶;还可以用姜炖鸡、炖鸭、炖猪蹄子。

炒菜炖肉,要用到调味料,比如酱油,这就可以又做一期了。用黄豆做酱油,发酵啊,腌制啊……

踏着中国的时令和节气,在吃上继续延伸,马奶酒,玫瑰醋,枇杷膏,覆盆子老冰棍……

从吃还可以延伸到其他方面,比如做竹沙发,做蚕丝被,做蜀绣……

前几年,央视有一个很有名气的节目《舌尖上的中国》,这是一个关于吃的纪录片,制作精美,据说节目组将近200人,除了央视自己的团队之外,还有有来自荷兰和台湾地区的摄影师和剪辑师加入。

我很怀疑,李子柒的创作团队,就是《舌尖上的中国》那批人,至少是那批人里几个很有经验和想法的,偷偷跑来和李子柒一嘀咕,一块来赚钱了。

尽管李子柒说,就一个助理,一个摄影师。

我不信。

你看那些视频内容,虽然一个也就十分钟左右,有的甚至只有几分钟,但在表达上,有主题,而又多头交叉,看着不沉闷、不单调,内容很充实,这要没有几个策划怎么行,李子柒一个很早就辍学的娃,再心灵手巧,也弄不出这么多这么好的创意。

你看那视频场景,唯美诗意,如梦如画;还有那画面剪辑,简洁明快,毫不拖沓;你再看那配乐,也是很讲究的,一看就都是很专业的老手。

《舌尖上的中国》,并不单调讲吃,也讲人,并不单讲一个人,也讲人际关系中的人,当人物关系被一一呈现,故事就出来了。

这一招显然也被李子柒的团队运用了,虽然以吃为主,但是有人,李子柒就是这个人,春种秋收是她,围灶添柴是她,并且她还穿着奇奇怪怪的衣服,有人说那是粗布汉服,古风十足。古风不古风的我不知道,只是想起李子柒做DJ的装束,和现在的装束有很大的不同,但我一点也不觉得冲突,我认为在精神实质上,很和谐相融。

还有一个奶奶,当对奶奶的温情和孝意不断呈现,故事的韵味就更浓了。


李子柒红了。

红到什么程度呢?目前,她的新浪微博账号有2100万粉丝;微信公众号不知道有多少粉丝,但是每篇点击都是10+;她还红到海外去了,海外油凸逼视频平台,粉丝达到750万,有的视频达到3000多万点击量。

李子柒俨然是一个品牌了,在天猫有“李子柒旗舰店”,里面产品很多,有李子柒辣椒酱,李子柒香菇酱,李子柒番茄酱,李子柒牛肉酱,各种酱,让我想起曾经的网红,噼啪酱。除了各种酱,还有糕,粉,粥,绝大多数和吃有关。

有人说李子柒一年赚3000万。

李子柒为什么会红?

首第一个原因,我觉得是选材具有普世性、大众性,这和《舌尖上的中国》是一样的,选材以吃为主,吃是不分阶层、不分民族、不分年龄的,这能获得广泛的认同,甚至在海外也有很多人关注。

当然,你得吃的精致,吃的别致,吃的高人一等,至少要貌似精致,貌似别致,貌似高人一等,那种啃猪头,嚼大肘子,一会吃光老长一截大肠子的,虽然也会笼络一些粉丝,但不会更进一步,也很难有团队进来。

没有团队,别说内容,单是推广,就挺费精力的,尤其是推广到海外平台,不仅是费精力,更需要眼界了。没有团队,李子柒很可能不知道世界上有个油凸逼,虽然她在城市混过八年。

第二个原因,我觉得是李子柒满足了大家对桃花源的幻想。中国人一直有陶渊明情结,这是一种独特的心理现象,尤其是文人,最虚伪了,内心是很想学而优则仕的,都想去当官,当不成,或者当得不如意,就把陶渊明搬出来安慰自己,说自己挺讨厌这个环境的,自己其实和陶渊明一样,最喜欢在东篱下搞菊花了。

中学课本里,《桃花源记》一直存在,老师说这是千古名篇,必须全文背诵。我能想到那些编教材的穷酸货,尔虞我诈不过别人,当不了官,就用《桃花源记》整小孩子,让小孩子背诵,以寄托他那颗失落的心。

现在城市里的芸芸众生,挺焦虑的,所以只要和焦虑有关的,就特别容易火,不关你是贩卖焦虑,还是把焦虑麻醉,都会火。

前一阵子有一个叫咪蒙的女人,做公众号特别厉害,粉丝做到1400万,听说她和她的团队经常贩卖焦虑,为了贩卖焦虑不惜捏造和做假。

李子柒和她的团队,应该属于把焦虑麻醉的那一种。

背诵《桃花源记》成长起来的人们,谈到李子柒:“我们享受的,一直都是李子柒节目中那种岁月静好的舒适感,能让我们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感受乡间的恬静舒适”,看李子柒的视频很减压,仿佛回归了田园生活。”

你看,大家什么都知道,知道真实的农村,无论男人还是女人,衣服脏得很,皮肤糙得很,汗臭味大得很,但大家渴望麻醉,渴望在麻醉中岁月静好。

李子柒的团队紧紧抓住了大家那颗疲累的渴望桃花源的心,充分展现美景,美食,美人,这美人脸上抹了很厚的粉,嘴上涂了很红的唇膏,以别样的装束和姿态,下地干活,上灶做菜,然后完成吸粉、变现的重任。

第三个原因,我觉得是李子柒和文化越扯越紧,牢牢捆绑。只要和文化弄到一块,就具有了不断壮大和无限发展的可能。

其实,到底什么是文化,我现在也没搞明白,也许,吃喝拉撒,还有玩和闹,不管啥,只要弄得精致一些,就是文化了。

比如京剧,据说里边表演技巧很多,十分讲究,博大精深,尊为国粹,没办法,京剧没落了。

比如裹小脚,在中国历史上曾经越裹越纤小,越裹越精致,直到裹出潘金莲。听说大清末年,有一次国际博览会,大清展出一件小脚绣花鞋,这代表了中国文化,不知道真假。可惜,裹小脚退出历史舞台了。

李子柒的时代来了。

李子柒在海外也很受欢迎,有人说这是文化输出,我觉得有点大,不就是吃嘛,中国人就会个吃。

在团队的运作下,李子柒仅仅是较好地展现了她手脚的勤快和麻利,李子柒是个好演员。但她不能说太多话,说多了,会露馅。



最后,我祝福李子柒,因为草根太需要梦想了,从某种层面来说,她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虽然她的梦想,别人很难复制和模仿,但我依然祝福她,就像祝福王宝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