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致命的“潜伏者”-山蝰

 睿智。启点 2019-12-13

山蝰 俗称七步红、锁链蛇,是一种有毒蛇类,主要分布于亚洲东南部至印度次大陆地区、东南亚,由于山蝰的分布范围甚广,因此被视为南亚区域最危险的蛇类之一,大部分遭蛇咬伤以及导致死亡的事件都与其有关。

界:动物界 Animalia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爬行纲 Reptilia

目:有鳞目 Squamata

科:蝰蛇科 Viperidae

属:山蝰属 Daboia

种:山蝰 D. russelii

柏德烈·罗素 Patrick Russell

1726-1805

山蝰其属的学名“Daboia”则来自印地语,意指“潜伏者”;种名“russelii”来自最早发现山蝰的爬行动物学家柏德烈·罗素(1726-1805)博士。

山蝰全长大约130厘米,最大长度为166厘米。

山蝰身型虽然较其它蝰蛇略细,但体格仍属于粗壮的,躯体的横切面大致为圆形或管形。山蝰的颜色以深黄色、棕色为基调,身上有三串纵向连贯的圆点斑纹。这些圆点以白色为主,外围有黑线围绕。背部圆斑约有23至30块,圆斑间大多连贯而生,也有可能会在成长过程中分离。

山蝰与人类的比例参考

背鳞呈鲜明的龙骨形结构,为数约27至33片;腹鳞为数153至180片,肛鳞只有单片。山蝰尾部较短长约18厘米,大约只占全身的14%,成对的尾下鳞约有41至68片。

山蝰头部形状扁平,呈三角形,宽约5厘米,与颈部有明显分界。鼻端圆钝,微向上翘,只有单片鼻鳞,鼻孔偏大;鼻鳞下缘碰到鼻尖,其鼻上鳞片呈弯月形,将鼻鳞与鼻尖鳞分开。其吻鳞的宽度则与吻鳞长度相等。

山蝰头顶满布零星细碎的不规则鳞片,眶上鳞为单片大片结构,形状狭隘,由6至9片小鳞横截开来。山蝰眼睛硕大,有黄色或金色的斑点,双眼外眶各有10至15片眶鳞。另外,山蝰共有10至12片上唇鳞,当中第四及第五片明显较为大片;有两对颏鳞,前对较为巨大。

颚骨上布有至少两枚、至多五至六枚的尖牙,最前的一双尖牙是频密使用的,其它尖牙则属于后备性质。山蝰的尖牙长度平均约有1.6厘米。

山蝰主要分布于亚洲的巴基斯坦、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尼泊尔、孟买、泰国、柬埔寨、越南、老挝、中国的广西、广东、台湾地区及印尼(对于山蝰在印尼群岛的分布情形,尚未有清晰的结论)。

山蝰的分布状态十分极端,在某些地区它们极为常见(如印度的旁遮普邦西岸及山群、南印度、缅甸,与及孟加拉),同时在一些其它地区则十分罕见(如恒河流域及阿萨姆邦)。

山蝰的出没并不限制于任何环境,但似乎较倾向远离密林地带。属于陆行性,多于夜间出没。然而,当气候转寒的时候,山蝰也会于日间活动。

山蝰常见于多草、多灌木的开放式地形,也会出没于矮树林及农地。山蝰最常栖息的地方是平原、沿岸低地与及山群,其所处海拔至高约限于2300至3000米。它们会避免于潮湿的环境中出没。

另外,由于人类聚居的建筑物容易滋养鼠类,这一点形成了对山蝰的吸引,令山蝰亦经常出没于部分城市化地区;因此,一些在室外工作的人类可能会遭受山蝰的攻击。

搜索进入室内的山蝰

少年“迈克尔·杰克逊”惊异的表情

遭到捕捉的山蝰会流入市场。被食用或当作宠物饲养。

山蝰主要进食啮齿目动物,尤其是鼠科生物。山蝰幼蛇多于黄昏时份活动,主要捕食蜥蜴。也有报告指它们甚至会同类相食。当山蝰成长后,鼠类便会成为其主要食物,这也解释了为何山蝰经常出现于人类居住地,因为那里的老鼠数量很多。

成年的山蝰行动偏向迟缓,在受到威胁及挑衅时会攻击防卫。相对于成年山蝰,幼体较为紧张,警惕性较高。

山蝰受到外界威胁时,它们会把身体蜷成“S”状,并仰起身体三分一的前躯,向敌人示以威吓。它们能爆发相当大的体能并会紧咬着对手,甚至可以将一些体型大的对手咬离地面。

要徒手拿起山蝰困难,因为它们体格强壮、身形灵活,而对于被挟持的反应更是猛烈,并会发动攻势。它们的咬击可能是一发即收的,也有可能紧咬对手达数秒之久。

山蝰的毒性主要由多种不同的毒素组成,成年山蝰的毒素分泌量幅度约由130至250毫克。幼蛇的平均毒素分泌量则约有8至79毫克。

一般中毒后的症状主要由伤口疼痛开始,然后立即感受到肿胀。被咬伤中毒后出现流血亦是常见的症状。接着伤口所处的肢体会出现起泡现象,表皮以至附近肌肉组织开始坏死,程度有时还可能相当严重。呕吐、脸部肿大等症状也会随机发生。

剧痛会维持二至四周,时间因应肌肉受破坏的程度而定。而在被咬后的两至三日内,不管是肢体还是躯干都会是伤口肿胀的高峰阶段。如果身体上出现肿胀达1至2个小时的话,这就属于严重的中毒迹象。肿大的伤口附近亦有机会因为红血球及血浆大量流失而出现血色褪去的现象。当伤者在被咬后的十四天内不能接受有效救治的话,随着呼吸系统及心脏的破坏,与及出现败血症等情况,均会导致伤者死亡。

山蝰是印度著名四大毒蛇的其中一员,亦是引发印度境内几乎所有人类遭蛇咬毙事故的元凶。因此,在印度,有制作专门针对山蝰毒素的血清,以治疗被山蝰咬伤时的中毒现象。

山蝰是卵胎生蛇类,多于每年的春季内进行交配,妊娠期约为六个月,每次能产下20至40条幼蛇,也有只产下一只幼蛇的情况,初生幼蛇的平均约长21-26厘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