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双脚冰凉,口腔溃疡,上热下寒到底是什么?

 一水易人 2019-12-13

你有没有过这种感觉?

上半身热,下半身凉;

上半身火焰山,下半身是冰山;

上半身动不动就上火,长痘痘、反复口腔溃疡、牙龈出血、还流鼻血……

还有口苦,咽干,喜欢喝凉的,唇红,唇干,嘴唇起皮,容易心烦燥热,鼻腔干燥,失眠,多梦,眼睛干涩,视物模糊,易醒,耳鸣,心悸。

下半身则冷如冰窖,手脚冰凉,大便不成形、便溏尿频、宫寒痛经,白带清稀,小腹凉,腰腹凉,月经延后,血色暗红有块等等。

熬夜、胡吃海塞、吃药抗生素、食品中的各种添加剂、空调冷饮、宅家久坐……种种常见的生活因素,造成大部分人都存在上热下寒的问题。

为什么会上热下寒?

先看一张图:

心火是在上的,肾水是在下的。

正常情况下,如果肾水可以上承,心火可以下降,水火既济,那就不会有什么上热下寒之说。

解释得再通俗一点,你可以把心火肾水比作汽车,如果两车正常行驶,水火就可交融。

那如果在车辆行驶的路上,桥梁出现了问题,堵车了,导致水火不相交,就出现上热下寒的症状。

心火和肾水两车之间交通桥梁是什么?

是中焦脾胃。

胃气是向下降的,它会把心火下降给肾,肾阳足了,你的下半身就会得到温煦。

同时,脾是向上升的,它会把肾水带上去凉润心火,那你的上半身就不会感到燥热。

什么时候这个桥梁会堵车呢?

当舌头中部舌苔厚腻,脾胃有湿气的时候。湿气会把心火和肾水之间的桥梁堵塞。

导致心火降不下来,肾水升不上去,水火无法既济,就变成了上热下寒,

所以想解决上热下寒,首先要让心火和肾水的交通通畅,要除湿,让脾胃健运起来。

桥梁通了,我们再说说车子本身问题。

从肾来说,肾气含有肾阴,肾阳两部分组成,肾阳会鼓动肾阴,化为肾气与心火交融互济。但如果肾阴不足,就像一辆车没有油了,不再向前走了。

又或者肾阳不足,肾阳无力鼓动肾阴,一辆车发动机没电了,向前走也是不可能的了。

在这种情况下,人的心火当然就会偏旺,很多人舌尖红,额头眉心反复长痘,心烦,入睡难,这就是心火偏旺的表现。

不过,这种火并不是真的上火,更不是多出来需要清掉的火。

这个“火”

恰恰是本应该既济给肾的真阳

可惜的是,大多数并不知道,但凡一见长痘,溃疡,就很焦虑,就会猛喝凉茶清火,结果先伤了脾胃阳气,等时间一久必伤肾阳。

所以,

上热下寒的病因不是真的上火,而是在于“阳不归位”。

上热下寒的其实要补阳,要潜阳,而不是苦寒清火。

既能补阳又能潜阳的方法:艾灸。

一则,上热下寒出现的火是虚火,说明体寒,而艾灸最擅治疗虚寒之症,最为适合;

二则,把阳气拉下来的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多灸腿;

三则,艾灸可以阴阳同补,既能补阳,又能滋阴,还能祛除寒湿瘀,消除中焦瘀阻,同时补足中气,帮助脾升胃降……这些都在推动心肾相交。

这样艾灸:补阳潜阳,双管齐下

第1步:打通中焦

打通中焦,祛除湿寒,补足中气,让上下气路畅通,这样火才能下行。否则,艾灸之后,火全堵在上面下不来,上火症状会更加严重。

方法如下:

首先,如果上火症状严重,先艾灸膏肓,将阳气引到胸腔;

接着,重灸关元——关元为元阴元阳之气闭藏之门户,艾灸关元能使命门真火充盛,元气得到补充,真元就会恢复“藏而不泄”的功能,会主动将散在外面的热量收回来,上火的症状就会逐渐消失(将关元和中脘一起艾灸,还可加快驱除阴邪的速度);

再次,中焦不通重在调脾胃,像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太白等都是常用穴,脾气虚,可加灸气海;脾湿重,可加灸阴陵泉、丰隆、解溪等。

第2步:引火归元

对于上热下寒引起的虚火来说,需要把它引到该去的地方——下肢。

这时可通过灸下焦及腿上的穴位来引火,常用的有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涌泉等。腿部暖了,经络通了,上焦的火就下来了。

需要注意的是:脚心的涌泉穴应当放在最后灸,而且不可缺少,这样做才算是让“引火归元”这个过程彻底完成。

此外,建议在艾灸前,用艾叶煮水泡脚,边泡脚边双手搓后腰,效果更佳。泡完之后,再搓脚底的涌泉穴,既能滋养肾水,又能补阳。

建议可以买一张详细的穴位图,艾灸起来更方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热点新闻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