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艺术经济的展望 - 《当代艺术商机》- 小山登美夫(四)

 刘晓俊 2019-12-13

今天还是继续介绍小山登美夫《当代艺术商机》这本书, 译者蔡青文

索菲普·皮克 <考验>, 2018

01

参观艺术的渠道

不知道大家对画廊是什么样的概念, 会不会觉得画廊是高不可攀的地方? 我记得我大学期间和同学想去逛一逛画廊, 但是就是不太好意思进去, 如果不习惯, 画廊确实是不易踏入的场所。一般觉得踏入画廊之后, 会被迫购买高额的作品, 或者觉得如果不买件作品就无法走出画廊, 甚至有些人以为进画廊需要入场费。心里想画廊中展示物品似乎是在贩卖, 但是却无标价, 万一开口问了, 价格没有上限, 或是根本不是自己能够出得起的金额。作者告诉我们, 其实, 这些担心都是多余的, 画廊没那么恐怖。大家一定能够想象购买衣服, 珠宝, 汽车等状况, 但对于走进画廊, 不知道究竟会发生什么事情, 觉得手足无措感觉是传销组织, 其实不是的。

我记得我在佛罗伦萨学习的时候, 有一次一位同学就带我去逛了几家当地的画廊, 画廊的老板其实并没有觉得我们是学生的身份而不理睬我们, 反而对我们特别热情, 向我们介绍他们家的藏品, 其中还有一家画廊的老板带我们去他的仓库里看安迪沃霍尔的速写, 价格大概在2万欧元左右, 除此之外他还很骄傲的带我们去观看了他们店里代理的好几位艺术家的作品。画廊其实只是展示作品的一个地方, 虽然也卖作品, 但是并不是为特定人员安排的场所, 任何人都可以进入画廊观赏, 无需入场费, 不买作品也可以进去, 也可以和画廊经营者聊一聊。

小山登美夫画廊

所以喜欢艺术的朋友可以去画廊走一走, 若想买作品, 往往画廊的作品都来源于艺术家的一手货, 价格从几千到几万的都有, 并不是像我们在新闻里报道的某某艺术家的作品要几百万上千万上亿, 没那么夸张。作者小山登美夫建议我们只要忍耐少买一些名牌包包, 自己也能买得起名家作品。(一看他就是商人的头脑, 毕竟是画廊经营者, 他肯定希望大家去画廊买艺术品)

不过通往当代艺术的入口, 已经不是只有画廊了, 现在资讯发达, 随手可得, 杂志, 美术书籍, 网络平台都非常容易入手作品。比如网络销售就是很好的平台, 最大特征就是价格明确, 网络上商品性的色彩比较强, 价格一目了然, 这是最大的魅力。线上艺术品销售也是一种很好的渠道, 我是赞成这种做法的, 有些平台艺术家还可以直接发布自己的作品来进行销售, 这是非常好的渠道, 艺术家即能够有机会卖出作品, 买家又能以第一手的价格买到心仪的作品, 无中间商赚差价。但是线上交易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 比如作品性没有在画廊艺术馆直观的那么好, 也不知道自己购买回来后与线上展示的样子是否一致。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线上卖艺术作品可以帮助许多还在起步的艺术家很大的帮助, 给与他们成长的机会。

奈良美智 <S-GIRL> ,1998

除了画廊, 普通老百姓还可以通过艺术博览会来了解艺术, 比如现在中国各大城市每年都有艺术博览会, 有些城市一年好几个季节都有举办。艺术博览会其实就是画廊的聚集地, 所以艺博会的时候就可以大饱眼福, 艺博会期间, 各界人士都会来参观, 艺术家, 策展人, 批评家, 收藏家各种艺术相关人士都会在场, 普通老百姓也在, 有些会带着小孩一起参观。所以现在的艺博会也是非常的火热, 往往举办两三天的艺术博览会就能带动无数作品的销售。艺术市场的繁荣这背后的推手就收藏者, 我个人觉得现在艺术展览越来越面向大众,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收藏家。

讲了那么多关于画廊和艺术博览会的事, 好像没什么用处, 其实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如果喜欢艺术可以多去参观这些活动, 从而更加了解艺术, 有条件的可以购买艺术作品。就像小山登美夫在书中提到的欣赏艺术的更应该成为收藏家。除此之外也想告诉正在从事或者学习艺术的朋友, 要有信心,现在的艺术市场越来越好了, 学艺术不会没有出路, 未来艺术市场会越来越繁荣, 艺术家会越来越多机会。

盐田千春 <掌中的钥匙>,2015

02

 艺术是具魅力的

让我们思考一下艺术有什么用? 艺术对大众有什么用? 其实这是讲不完的话题。我讲一下今年我去参观威尼斯双年展的感受吧, 威尼斯双年展是艺术界里最大型的展览, 也是艺术家们梦寐以求的地方, 威尼斯双年展一年展览建筑展一年是艺术展, 是各国艺术家的作品聚合在一起代表国家展览, 要把所有作品看完, 至少需要两天, 而且是以最快的速度看一眼作品过一个的速度。

参观这么大型的一个展览给我非常大的的感受, 我总是惊叹这是多么神奇的地方, 把不同领域不同思想的人的作品聚在一个特定的空间供人们观看, 我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能够看到各式各样的作品, 每个国家的都有, 看完之后我觉得很幸福, 我能够有机会看到全世界顶级的艺术家的作品, 了解不同的思维方式, 不同的文化, 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升华了。不单单看威尼斯双年展, 在国内观看一些大大小小的展览我同样有这样的感受.

我有时在想在浩瀚宇宙中, 地球是那么的渺小, 但地球却又那么特殊, 有70多亿人民生活在地球上的不同国度的各个角落, 其中又有一小群人在搞艺术, 通过他们的作品能够了解多种多样的思维和人生经历。所以艺术有什么用? 似乎它并不能带给我们物质上看得到的任何作用, 但对我来说艺术是具有力量的, 它能够帮助我们有限的生命得到突破, 每个人的生命大概几十年少数人能活到100岁, 时间是有限的, 但在艺术的国度里却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诶, 突然讲着讲着有点上头了, 莫名其妙讲得有点玄乎了, 好, 收住。)

马克·罗斯科 <白色中心>,1950

03
 艺术经济的展望

我们继续聊最后一章, 作者主要讲的是对艺术经济的展望, 其中有两个点我比较感兴趣。

第一个点, 日本是全球屈指可数的艺术需求国度, 很少有国家的人民, 像日本人如此频繁参观美术馆。根据2006年全球各大美术馆美术展参观人数的资料显示, 排行榜前十名中, 东京的美术馆就入榜了5名, 进榜最多的不是纽约, 也不是巴黎和伦敦, 而是东京。在日本, 高人气的展览会经常需要排队数小时才能入场。总之, 日本人是世上少有的非常热爱鉴赏美术的人民, 我们会发现日本人对生活当中各种事物都有很高的审美, 他们生活得很精致。日本的文化创意在全球范围里也是非常发达的。

一个强大的国家一定是热爱艺术的, 人们对美的追求会改善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在先进国家的各个都市中, 人们都有一种心理”既然来到贵宝地, 就一定得去瞧个当地著名的美术馆”。欧洲的许多国家每年单靠艺术馆, 博物馆等文化产业的影响就能吸引很多游客, 进而带动当地经济增长和文化传播。不过作者小山登美夫也客观的提到一点, 艺术市场主要还是欧美国家比较发达, 因为欧美国家的画廊历史比较久远, 产业比较成熟, 在他们自己的国内即可销售作品, 对外输出的作品也是非常的多, 而日本市场尚未发展完全, 但是日本艺术是具有丰富的潜在能力的, 只需整顿, 充分发挥这份潜力, 日本潜藏着成为真正艺术强国的能力。

为什么我们要发展艺术? 这么多国家都想成为艺术大国, 小山登美夫认为艺术是一个国家最强而有力的广告招牌, 除此之外, 艺术能够挣取高额的利润。作者举了一些例子, 2007年, 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绘画巨匠马克·罗斯科作品, 以7280万美元成交, 如果换算日本汽车出口的话, 一辆汽车一辆汽车以200万日元计算, 必须出口4000辆以上。2007年的巴塞尔艺术节, 在短短几天的会期中, 营业额达到5亿美元。2006年, 前往纽约的观光客累计4600万人, 这些观光客在当地消费的外币, 每年是280亿美元, 换算日币约3万亿日元, 约等于东京一般会计预算的一半金额。

亚科夫·阿甘 作品,蓬皮杜艺术中心

04
 艺术的优惠制度

最后, 聊一个书中提到的我平常没有关注的一个点, 通过这本书我才了解到的, 就是影响艺术发展的因素和一个国家对艺术的税制有关, 目前我还不清楚我们中国有没有这方面的优惠政策。

在欧美的一些国家, 购买艺术作品, 或捐赠资金给美术馆, 被视为支持本国艺术文化的一种社会贡献, 这种想法已经在欧美社会生根。但在我们中国似乎没有这种价值观。

在美国, 当代艺术圣地纽约, 聚集了大都会美术馆, 纽约近代美术馆, 古根汉姆美术馆等等, 每一家都是私立的美术馆。这些全球最大型的美术馆能够以民间资金运营, 得到民间企业的捐赠, 企业通过捐赠金可以抵消上限50%的税金。通常, 企业利益的40%必须缴税, 因此, 企业积极将购入的艺术作品或资金捐赠给美术馆或艺术团体, 同时还具有企业对社会贡献的意义。这种政策极大的刺激了美国艺术的发展, 企业相当于即交了税又有对社会贡献的名誉, 美国的艺术怎么可能不发展。美国的收藏家是当代艺术市场的最大势力, 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归功于国家政策在税制方面的全力支持。

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

韩国也有相关的政策支持艺术, 在韩国, 遗产现金赠予时, 通常必须纳税30%~40%, 如果是美术品的话, 则不需要缴纳遗产税。此外, 不动产投资的税率提高, 所以, 很多韩国人通过将不动产或现金转投艺术品, 留给后世子孙的风潮, 逐渐拓展。

总之, 许多国家都采取相关的优惠税制和特例待遇为了培育保护艺术文化, 希望中国也有对艺术相关的扶持, 也希望中国早日成为真正的艺术强国, 我想那个时候, 我们也能有像卢浮宫, 大英博物馆, 大都会美术馆这样重量级的现代美术馆。当我们去旅游的时候, 我们能有机会欣赏到最前沿的艺术, 接触到新的文化, 说不定下一个世界艺术中心就会在中国, 吸引世界各地人民前来观赏。

《当代艺术商机》这本书到这里就讲完了, 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在讲这本书的时候我并没有完全按照书中的全部内容来讲, 因为这本书是作者通过口述, 然后别人帮他记录下来的, 写得很乱, 导致我在整理这本书写稿子的时候很勉强把一些毫无相关的点串在一起讲。阅读这本书有点在像在逛集市, 偶尔能碰到自己喜欢的内容, 从而对我产生很多的思考, 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有兴趣的人可以到网上买这本书, 不想买的人呢可以倒回去再看一遍我的文章介绍, 我一共花了四期介绍这本书, 基本上全书比较重要的内容我都尽力讲了。

下次接着聊, 拜拜!

需艺工作室

微信号:xuyi_studio

新浪微博:@晓俊ART

我知道你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