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东长岛发现远古白种人,难怪山东人人高马大,原来有白种人基因

 戈壁的大军 2019-12-13

公元1977年,在一次暴雨当中,蓬莱长岛冲出了一些碎陶片,当地文物专家根据碳变进行了一个时间估测,竟然发现,这些碎陶片,年代非常久远,距今起码6000多年,这一发现确实激动人心。随后对陶片出土的地方进行了勘测,他们确定有古墓的存在。

在古墓的挖掘中,最让专家吃惊的是一个用陶土烧成的人形头像,头像上还有眼睛、鼻子、嘴巴。专家说这个头像不像是中国人,是一个典型的西方人的形象。可能是欧洲人、欧罗巴人或者高加索人的样子。

众所周知,艺术都是源于生活,如果当地没有白种人,怎么可能会有白人陶塑?所以说当地肯定有白种人,不然陶塑如何解释?

当然,一件白人陶塑,还不能100%证明白人在山东长岛存在,但古墓中的完整尸骨可以进一步证明。尤其是其中有一具保存较为完整的女性尸骨,身高大约165厘米。为了更准确的确定身份,专家决定对尸骨进行DNA鉴定。

展开剩余75%

我们都知道在世界范围内不同的人种,有着自身独有的DNA特性,而且在遗传给下一代的时候,通常不会发生变化。下图是世界DNA分布图。

从分布图中我们很容易看出,亚洲存在四个类型ABCD型,而专家从古墓中取了7个样本进行鉴定,经过整整一年的时间对现有DNA进行对比,最终由四个样本出来了结果。其中两个是D型,一个是R9型,另一个是HV型,经过对照两个D型都属于亚洲黄种人,R9型出现在南亚,也属于黄种人。但最后一个HV型现在多出现在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而这些地方的人大多都是白种人。

通过尸骨的鉴定,这些古墓中尸骨有着明显的白人DNA,确实属于白种人。白人陶塑和尸骨基本可以确定,山东长岛的确有白人存在。

那么,问题来了,其实,远在一万年前,人种的分布已经定型了,六千年前长岛上应该居住着黄种土著人,为何会有白种人呢?

六千年前,我国先民们已经进入了农业定居阶段,早期的聚落开始形成。而高加索人几千年前则是过着狩猎和游牧的生活,随着牲口数量的增加,食用草料也不断增加,曹变得越来越少,当一个地方的草慢慢被牲口吃完的时候,人们便会随着牲口向有食物的地方迁徙。食物在哪里呢?在东方。于是他们向东迁徙。

当年,从西亚到山东荣成正好是一条平坦的路线,适合人类迁徙。走到烟台,再乘坐独木舟来到长岛,也是合情合理的。而独木舟在河姆渡文化中已经被发掘,这已经可以说明当时我们的祖先应该已经掌握了制造海上交通工具的能力。

当然,当时去长岛的以黄种人为主,可能有少量的白种人,他们发现这里适合生存,就在当地定居了。

至于那个西方人特征的头像,究竟是否真的是白种人,其实已经不再重要。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白种人真的曾经来过,那么他们也早已经被融合进了当地人民的血液之中,如果此事千真万确,那么,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山东人人高马大。山东人之所以个子高,或与这一基因有关。

虽然这只是个推测,但绝不是空穴来风,因为还有一个证据可以说明古山东人身上的白人基因,那就是小麦的传播。

小麦是新石器时代的人类对其野生祖先进行驯化的产物,栽培历史已有1万年以上。中亚的广大地区,曾在史前原始社会居民点上发掘出许多残留的实物,其中包括野生和栽培的小麦小穗、籽粒,炭化麦粒、麦穗和麦粒在硬泥上的印痕。

按理说,小麦传入中国时,应该是从西北传入中原,慢慢传到山东,但根据史料记载,山东地区小麦的出现要早于中原地区。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可能的解释是一支擅长种植小麦的白人部落,把小麦带到了山东。由于小麦是两河流域的特产,所以专家推测,一批白种人流浪到山东,由此带来了小麦种植技术。

山东莱州是中国小麦最早种植地区,即发源地,这是毋庸怀疑地铁的事实。有趣的是古人鄙视小麦面粉,《墨子》便说:“四海之内,粒食之民。”所谓粒食,就是一粒一粒地,而小麦属于“粉食”,古人认为是化外之民的食物。或许,当初中原先民,知道这一批白种人的存在,可能厌屋及乌。

白种人 山东 长岛 小麦 尸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