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写作,很容易落入以“现代人之心度古人之腹”

 dingwenbei 2019-12-13

殷商时期龙凤饕餮等等超现实形象摹写了谁的外形?再看一点文献和最新考古成果如何?比如,7500年前的大地湾彩陶上的图形,线条,色彩,等等,仅仅是摹写外形?

读书写作,很容易落入以“现代人之心度古人之腹”

今天我们从岩石壁画中,可以体验到的古代美术的艺术魅力,同时也是原始摹仿自然的最好见证,它是早期人类用于记事和有感于自然的朴实情绪的抒发。其发展的走向是:1,发展成像形文字。2,发展成图腾。在递代相传的教学中,师徒相授的传承中肯定有个体的以及时代的主观加减。比如水的外貌摹写被表现成三道弯曲线,传承后约定成熟就代表水而成文字。在千年文字的进化中,波纹线变成了直向的三点水。传承中个人技术有个人偏爱的主观发展,但视觉基础是对自然外界的摹写和记忆,经过群体千秋万代的加工截片和融合,形成今天发掘出的古图形。

澳洲土著绘画就是原始绘画过早进入师徒程式相传的活标本,他们的土著绘画据说已有万年的历史。说过早,是指用原始写实图形记事时,师徒群体相传将图形推向符号,又以重复和排列来表达情感,这种土著绘画与现代抽象艺术个体自由发挥有着本质的区别。这也可以反应殷商图纹的形成,可窥见古图“抽象”的玄机。古人所说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重在于活化石的证据而不是主观臆想。自然外观的图形,不管是被全然接受还是片段拼凑,它们永远是大脑影像的来源和老师。

读书写作,很容易落入以“现代人之心度古人之腹”

现代人读书写作,很容易以“现代人之心度古人之腹”。古代绘画的色彩是个例子,古图形的神秘恐惧感更是今人的误解。广东话留有古音,走路称“行路”,喝茶称“饮茶”,并不是广东人古代汉语学问高,只是普通话变成了现代汉语,口语以“走”替“行”,以“喝”代“饮”。明朝流行小脚为美,脚骨折弯理所当然,现代人一见会心里发酸,头皮发麻。非洲有一族以长颈为优美,脖颈故意拉长,但是外族人见了,总感到眼珠子会被外拽。殷商时期的龙凤饕餮图形对殷人来说并没有超现实现象,也许世界上本就有龙和饕餮,觉得超现实是今人套用自我的观感。如果殷人看见今人的装束,也许会认作是鬼怪装临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