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在群里看到一个书籍图片(参见下图),这本书的作者写到:西汉十二帝称祖宗的仅五帝,分别是刘邦、刘恒、刘彻、刘奭、刘骜。作者还特别注明说刘询的中宗庙号是光武帝刘秀追加的。 我就奇怪了,宣帝被追尊庙号是和儿子元帝一起被追尊的,书作者能看到元帝被追尊高宗,何以看不到宣帝被追尊中宗呢?还再特别说明中宗是被刘秀追上的?还有平帝的元宗是和成帝的统宗一起追尊的,作者为何看到统宗而看不到元宗呢?
西汉的七个庙号
这十五帝中不被承认的有刘恭、刘弘、刘贺三位,因此,传统多称西汉十二帝。十二帝中拥有庙号的就是太祖刘邦、太宗刘恒、世宗刘彻、中宗刘询、高宗刘奭、统宗刘骜、元宗刘衎七位。 其中太祖、太宗二位的庙号是景帝刘启追上的。“高皇帝庙宜为帝者太祖之庙,孝文皇帝庙宜为帝者太宗之庙。”
世宗刘彻的庙号是被曾孙宣帝刘询追上的,“六月庚午,尊孝武庙为世宗庙。”太祖、太宗二位追上庙号时没人反对,宣帝为曾祖武帝追上庙号时却被夏侯胜反对,夏侯胜以武帝晚年劳民伤财、耗费国力、民力为由,反对为武帝上庙乐,最后被判定为“大逆不道”入狱,武帝的世宗庙号才得以尊上。
剩下四位中宗、高宗、统宗、元宗都是王莽专权之时追上庙号,中宗、高宗是在平帝元始四年(4)夏追上,“安汉公奏立明堂、辟雍。尊孝宣庙为中宗,孝元庙为高宗,天子世世献祭。”(《汉书》·平帝本纪) 统宗、元宗二帝则是在元始五年十二月,平帝遇弑之后被王莽追尊,“奏尊孝成庙曰统宗,孝平庙曰元宗。”(《汉书》·王莽传)
光武帝重新认证西汉庙号光武帝刘秀为了获得舆论、道义上的支持,他把自己定性为西汉王朝法统的继承者,因此,在称帝之后的建武元年八月,刘秀就开始祭祀西汉的太祖、太宗、世宗三帝。
为何只祭祀这一祖二宗?因为这三位皇帝的庙号是汉朝皇帝自己家追尊的,中、高、统、元四宗都是王莽追上的,在建武年间,对王莽的一切都是持否定态度的。 建武二年正月,在洛阳起高庙。汉军攻占长安后,邓禹“遣府掾奉十一帝神主,纳于高庙。”就是把西汉十一帝神主都暂时藏到高庙去,在战乱年代,没办法捣腾礼法,只能权宜之计,都纳于高庙。 建武二年正月壬子,起高庙,建社稷于洛阳,立郊兆于城南,始正火德,色尚赤。大司徒邓禹入长安,遣府掾奉十一帝神主,纳于高庙。(《后汉书》·光武本纪上) 到建武三年正月,刘秀就四亲为生父南顿君以上四亲立庙,祭祀他父亲、祖父、曾祖、高祖。
刘秀的行为就引起儒生们的不满,你既然说要继承西汉的法统,自然就是把自己入继帝统大宗了,就该有为人后者为人子的觉悟,怎么能又去尊崇私亲呢? 鉴于战乱时期,无暇顾及礼法,暂时不讨论这个问题。随着东汉消灭割据势力统一天下,各种礼法制度、社会秩序也开始恢复,儒生们开始向刘秀开炮。 建武十九年正月,五官中郎将张纯和太仆朱浮上书,请求刘秀撤消他为自己高祖父以下的四代亲庙,应该以西汉的元、成、哀、平为四亲。
刘秀为此事让诸臣讨论,结果大家一致认为,你不能尊崇你亲爹、亲爷,你继承了西汉的帝统法统,就是过继给他们了,只能以元、成、哀、平为四亲。 刘秀只好从之,就在建武十九年的正月,下诏重新追尊孝宣皇帝为中宗,就是承认王莽给宣帝所上的中宗庙号,但是不承认元、成、平的高宗、统宗、元宗三庙。从这时候开始,西汉被承认的庙号就只有太祖、太宗、世宗、中宗一祖三宗。 猴格说刘秀按照宗法礼制,以元帝为父,宣帝为祖,与高、文、武三帝神主一起供奉在洛阳高庙,由刘秀亲自侍奉祭祀;成、哀、平三帝神主供奉在长安高庙,由有司奉侍;至于刘秀的私亲南顿君以上四位,分别称皇考庙、皇祖考庙、皇曾祖考庙、皇高祖考庙,由群臣奉侍。
从建武十九年开始,终刘秀一生,没有追尊四位私亲为帝,也没有再亲自去祭祀过,因为他是读书人,又是东汉的开基之主,自然不能带头践踏礼制宗法。 最后说一句,尽信书不如无书,读史还是尽量看原文吧!结合同期史料对比着看,才能减低失误的几率。 就是这样。 简表系猴格自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