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文
羽佳zm越是偏远的地方,越是远离现代文明的地方,越是能够将传统文化得以传承。 不经意间,我就跨越了600年,来到一个被时光定格在历史隧道里的天龙屯堡古镇。 屯堡,是朱元璋时期对当时军队屯垦驻防采取的“屯田戍边”政策,目的是为了永固江山。因此,在滇黔古驿 道两侧产粮区和关隘广设“屯堡”。 天龙,原名饭笼,在本世纪初,由乡儒提议,改名天龙,意思是取天台山的“天”,龙眼山的“龙”二字为古 镇之名。 天龙屯堡古镇地处西进云南的咽喉之地。有道是:滇喉屯甲源出洪武十四年,黔中寓兵流长华夏千秋史。屯堡 人是明朝洪武年间屯军后裔,曾有屯堡人去南京寻根问祖,不少老人称自己是南京族。 至今,600多年过去了,古镇里的屯堡人,依旧是穿着明朝时期的长衣大襟宽袖服装,依旧喜欢跳军傩。  古堡人的称呼及服饰所表示的级别。 小娘娘:未婚女性,扎马尾。 大娘娘:已婚者母亲级别的人,扎白色头巾。 老娘娘:已婚者奶奶级别的人,扎黑色头巾。 男士对应则称之为:小爷爷(未婚)、大爷爷(已婚者父亲级别)、太公(已婚者爷爷级别)等。
 屯堡人尖尖的绣花鞋中,藏有玄机,完美体现了军队家属的大智慧。即是普通鞋,又是防身武器。在尖尖的鞋 头处,藏有锋利的刀片,一旦碰到不测,即可一脚踢出进行防身。  去的那天,游人不多,有两所学校的师生在古镇里写生。面前的房屋,是古镇里最古老的建筑,九台阶过道口 明示是危房。  无人机航拍的古镇,在喀斯特地貌环山拥抱中。事实上,古镇不大,几条街转一个大圈用不了多长时间。  满墙的地戏面具,用木头制作,生动传神,仿佛人生就在那一瞬间就演义了个中的酸甜苦辣咸,或忠义或奸臣 或贤士……  演出前,抽一袋烟过过瘾。那长长的烟袋像个艺术品。  换上戏服,演出即将开始。

今天演出的地戏,是三国演义中的三英战吕布。
 军傩,也称地戏,当地人称之为跳神,由殷商时期军傩演变而来,戏曲主要以古代战争题材为主,且以平地围 场演出,所以称地戏。  2006年6月,安顺地戏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沈万三,元末明初人,名富,字仲荣,江南富户。传说因其财力雄厚,犒赏三军而得罪朱元璋,发配云南,并 把子孙分布在黔中各地。此宅为沈氏祖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