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学术志 本文系大学教师生存镜像系列随笔 博士、讲师、副教授、教授…… 不知不觉间,我被一种东西推着,忙忙碌碌,到了中年。 三年前的一天,我想让生活简单一点。 那天起,我放下手头所有的工作,用一周时间想了想究竟哪些事情是我所在意的,然后写了份备忘,开启了另一种生活: 01、 和手机保持一定的距离,每天只开机一个小时,开机前写好做什么事情,做完就把手机装在背包里,平时只接打电话,不再打开任何应用程序。 三年时间,错过学院的一些通知和临时的聚会,但大的事情都没落下,那些需要心急火燎要交的表格和材料,错过就错过了。疏离手机一年以后,我开始没有了那种不看手机就坐卧不安的焦虑感,也不再被各种工作群所绑架,感觉时间多了起来,世界也清静多了。 02、 不再上很多课,而是努力把每一节课讲好。三年前,囿于情面,不好意思拒绝学院派课,结果上了很多课,其中一些课程和自己所学毫无关系,结果努力了,课没上好,学生评价不高,领导觉得教学水平有限,自己心情也一直不好。 最近三年,在完成学校最低教学要求的基础上,顶住了多轮派课,并认真把每一节课讲好,结果学生评教成绩高了,自己心情也好了,一门课还成为校级精品课,学院领导再也不说教学水平有限的事了。不过,我也深知,并不是所有的老师都能拒绝派课,一些年轻的教师就承担了太多的课程,结果教学、科研一头也不占,产生了懈怠感。 03、 一年给自己定一个主题词,设立一两个目标,减少不必要的欲求和幻想,同时也要抵制各种诱惑。三年间,经常有同事介绍些讲座、课题等小活,也有不少的额外收入,但都被我拒绝了。人到中年,发现想干的事情太多,但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最终还只能干好一两件事情。 或者我想,中年危机在于,有房有车以后,多挣的那一点钱既不能买更大的房子,也不能换更好的车,对钱的欲望反而小了起来,而更愿意留下一点精神的东西。 当然,简单并不是放弃责任与道义,而是把有限的精力集中在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事情上。三年时间,集中精力写了五篇论文和两部书稿,自己还算满意,没报大的课题,报的两项中等级别的课题也属于自己喜欢的研究领域,每天忙碌,但时间还算自由,慢慢摆脱了焦头烂额的状态。 04、 减少外出参加学术会议的次数,除非真有感兴趣的话题或能见到投缘的师长或朋友。减少聚会的次数,除非家人和好友,一般不参加应酬。聚会时喝酒,但一般不喝大酒。 不太在意他人的评价,而更关注自己的努力,不再刻意去讨好谁,而是更在意做的事情本身是否有益。 经常陪家人聊聊天,寒暑假带双方父母去别的城市看一看。 05、 随身带着一支铅笔和一个小的素描本,经常写写画画。三年时间,铅笔用去半截,写完了两部书稿。书稿转录成电子版,几无任何改动,比直接在电脑上打字逻辑清晰多了。 喜欢铅笔写字时沙沙的感觉,也喜欢写累了用小刀一点点削铅笔的宁静,铅笔只剩半截时,我经常想起狱中的小萝卜头,想起他生日时,老师送给他的一支铅笔。 不再每天对着电脑搜集和阅读资料,而是把感觉重要的论文打印出来,细致研读论文的问题和逻辑。三年时间,买的书少了,去图书馆的时间多了。视力也比以前好了一点,这一点医生都很纳闷。 06、 每天十一点前睡觉,如果早晨没课,一般睡到自然醒。坚持每天在最好的时间徒步、骑车或爬山,周末经常用小推车推着孩子徒步去周边城市。三年时间,虽然没有系统健身,但是体重由180斤降到130斤,身体的各种不适没了,精神也好了很多。 勤做家务,坚持手洗衣服,因为看书累了,洗洗衣服能放松心情,也能让心情愉悦…… 07、 尾声 我用了三年的时间,尝试让生活简单一点。 不再做勉强的事情,不通宵写论文,不赶着最后的时间报课题,不参加没准备好的教学竞赛,减少目标,把精力集中在一两件事情上并努力成为时间和生活的主人。 三年前,我忙碌到没时间去想明天,而三年后,生活终于从容了一点。 |
|
来自: 二月春风TSg > 《简单/宁静/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