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为人知快速阅读的心理学基础

 长沙7喜 2019-12-13

       阅读是一种从书面符号中获取意义的心理过程。人们通过阅读,把物化在书面材料中的别人的外部语言,变为自己的思维工具和表达工具,要经历一个十分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

   一、阅读感知和快速阅读

   阅读是一种由多种心理因素组成的复杂的心智活动。在阅读文字材料时,人们感知的对象不仅是一个个单词或单字,而且是一组组句子和段落以及由它们组成的完整的篇章。阅读过程的第一个阶段就是书面语言的感知。它的特点是眼睛的视觉感知必须与大脑的思维理解活动统一。这样才能获得语义,达到理解和记忆的阅读目的。

   汉字认知心理学研究已经指出,阅读时存在着两种认知加工:一种是从视觉刺激来的信息的“自下而上”的加工,另一种是对已有知识经验和句法语义环境中来的信息的“自上而下”的加工,它们相互作用联合产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人们在阅读时并不是按线形方式一个一个字词进行加工,而是按一组一组的词进行加工的。这种感知和理解所依靠的基本成分或加工单位,从感知的角度来讲就叫做感知单位。如果我们扩大感知单位,也就是用短语和句子为感知单位,不仅速度快,而且理解和记忆的效果也佳。这是因为,我们对阅读材料的感知单元越大,视觉感知和大脑思维的步调越趋于一致,理解和记忆的综合效应越强,其效果当然更好了。

   快速阅读就是根据这一心理学原理,通过按部就班的训练,帮助我们扩大感知单元,逐渐由一个字一个字的点式阅读过渡到一行一行的线式阅读,再由线式阅读过渡到两行,三行.....以至十行,半页的面式阅读。这一点,已经被实践证明式完全可能的。

   二、阅读注意和快速阅读

   注意,在人的实践活动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保证人能够即使的反应客观事务及其变化,使人能够更好的适应周周围环境并更好的从事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活动。

   和阅读关系特别密切的注意品质,除视觉注意的广阔性以外,还有注意的稳定性,集中性和紧张性。注意的稳定性是指在注意的总任务的支配下,指向和集中于注意对象的各个方面。例如,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总是随着教师的板书,讲解,实验,布置作业等活动不断的变化。这正是注意的稳定性的表现。注意的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离开其它事务,而深入到当时所应指向的某种事务的能力,也就是专心致志的能力。它一方面是指范围的相对缩小,另一方面是对象的深入,从而使反映效果更加清晰,完整和深刻。所以它是准确顺利的完成某种活动的必要前提。注意的紧张性是指注意高度集中时的积极状态。这种积极状态,一方面是注意范围的浓缩,一方面是集中对象的深入。在注意处于紧张状态时人会沉浸于注意的对象,而忘记周围的其它一切。大家都知道陈景润一面走路一面思考,撞到电线杆上还不知道,连忙道歉的故事。可以说,如果没有这样的高度注意,他将很难达到那么到的学术造诣。

   根据以上原理,阅读注意是指在阅读过程中不分心,不走神,全部精力指向和集中于读物内容的心理活动。阅读中要克服注意力的涣散,可以通过以下的努力来实现:

第一,读物的难易程度要适当。读物既要与自己原有的知识有一定的联系,时自己力所能及的,又应具有一定的难度,提供一定的新知识。

第二,明确阅读目的,培养阅读需要。把旺盛的求知欲引导到有价值的阅读上来,通过意志的努力,克服阅读中的困难,随着困难的被克服,阅读的乐趣便油然而生。

第三,培养阅读的乐趣。

第四,要循序渐进的不断提出明确的阅读任务。同多有计划的严格要求和阅读训练逐步养成习惯。

第五,要注意劳逸结合。

三、 阅读记忆和快速阅读

   阅读记忆,是指对读物的内容和形式(语言文字)的识记,保持和再现。因此,绝大多数的形式和内容都属于抽象性,逻辑性的,其生理机制也由大脑左半球的言语视觉中枢和言语听觉中枢来完成。这似乎就成为天经地义的左脑功能了。殊不知,正是由于在阅读过程中偏重左脑而废置右脑,才造成了现在一般人所共有的阅读记忆和阅读速度成效甚差的结果。我们必须全面发挥左右脑的功能,并使之互相协调,才能使我们的阅读记忆收到一加一大于二的高质量,高效率。

   快速阅读正是能够同时调动左右脑潜力的崭新的阅读法。这是因为,快速阅读强调的整体感知开发了右脑的图像识别能力和形象记忆能力,当快速阅读者以一目二三行或一目十行来进行阅读时,读物内容时以组块或整页为单位被感知和记忆的。也就是说,一页书将象一幅画或者一个电影,电视镜头一样被输入到大脑的记忆仓库之中来保存的。大家知道,一页书上有六七百字内容,把一页内容作为一个单质和记忆单位来处理,决不仅仅时阅读速度的加快,更主要的是记忆内容浓缩了数百倍,记忆仓库中的内容必将有序化,便于检索和提取。因此凡是掌握了快速阅读法的人都会感到读书时有一种太清楚,太明白的感觉。

   V号搜:大脑学习邦(Brainlearning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