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魏晋以后邯郸的萧条

 思明居士 2019-12-13

魏晋以后邯郸的萧条
郝良真
东汉末年战乱再起,各地封建军阀纷纷割据称雄,北方地区长期处在社会的动乱之中。东汉
末年邯郸先是处于袁绍割据北方的势力范围,不久又被占据邺城的曹操集团所控制。进入西晋以
后,由于战乱的破坏,邯郸一带的大量居民继秦末之后又一次大规模的南迁。尤其是在动乱的十
六国时期,邯郸先后处于前赵、后赵、前燕、前秦、后燕的统治之下,进一步加快了衰落的进程。
唐朝前期邯郸虽然获得了百余年的社会安定,但作为一个普通县城而隶属无定。“安史之乱”以
后,邯郸又处于藩镇割据之下,社会经济得不到恢复与发展。五代后期由于战乱不止,邯郸的城
市经济长期处在停滞与萧条之中。宋金元时期邯郸商品经济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战争的兵
燹仍然使邯郸呈现出经济萧条、人口流迁、田园荒芜的景况。
(一)魏晋邯郸的动荡
1.曹魏的“废赵置县”
东汉建安九年(204 年),据有中原之地的曹操集团,在官渡之战击败袁绍之后进军冀州,不
久占领邺城,从此,邯郸又被曹氏集团所控制,邺城逐步取代了邯郸的政治地位。
曹操攻取邺城后,北征乌丸,南伐刘表,西据关中,基本完成了中国北方的统一,成为当时
实际的最高统治者。为了削弱东汉刘姓诸侯王国的势力,曹操于建安十七年(公元 212 年)正式
废除赵国,迁赵王刘珪为博陵王。至此,邯郸最终失去了昔日几百年赵都的荣耀地位,成为魏郡
管辖的普通一县。
曹丕建立曹魏政权后(220 年),于黄初二年(221 年)改邯郸县属广平郡。黄初六年(225
年),邯郸又改封王国,以陈王曹邕改封邯郸王。曹邕于太和三年(229 年)卒,谥怀王。五年(231
年),又以任城王曹楷之子曹温继封邯郸王。次年,又改封鲁阳王。这次邯郸作为王国只有六七
年时间,同以往赵国不可相提并论,而且邯郸王只是个“县王”,比东汉郡级的赵国还低一个等
级,在历史上并无多大影响,仅仅是个名号而已。
总之,自曹魏时期始邯郸已降为普通的县城,在东汉、曹魏 200 多年的时间内,邯郸走完了
它自西汉“五都”之一的名邑大城到曹魏时期蕞尔小县的衰落过程。从此以后直到清末,虽然邯
郸的隶属关系屡有变动,而其普通县城的地位从未改变。
值得一提的是,在曹魏时期邯郸出了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刘邵,汉献帝时入仕,初为广平吏,
历官太子舍人、秘书郎等;魏朝之后,曾担任尚书郎、散骑侍郎、陈留太守等。曾受诏集五经群
书,著作有《皇览》《新律》《律略论》《上都官考课疏》《说略》《乐论》《许都赋》《洛都赋》《赵
都赋》(“三都赋”)等,特别是他的《人物志》,在曹魏时期曾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后曾受爵“关
内侯”,死后则追赠光禄勋。
2.西晋战乱的破坏
魏元帝咸熙二年(265 年),司马炎代魏称帝(晋武帝),国号晋,史称西晋。280 年,晋武
帝出兵灭吴,重新统一了中国。由于司马氏是通过宫廷政变取代曹魏政权的,所以在魏晋之际没
有发生大的动荡。邯郸在此间同曹魏时期一样,行政关系仍然隶属于司州的广平郡。
曹魏时期的邯郸人口情况不明,而西晋的人口统计也只有户数,广平府所辖广平、邯郸、易
阳、武安、涉、襄国、南和、任、曲梁、列人、肥乡、临水、广年、斥漳、平恩 15 县,每县平
均户数是 2346.67 户。广平县是郡治所在,实际户口数要高于 15 县的平均数,当时邯郸的人口最
1 页 共 3 多也超不过 15000 人。战乱的破坏从人口情况可见一斑。
西晋后期,爆发了统治集团内部为争夺最高统治权的“八王之乱”,前后持续了 16 年之久。
于是,迁居内陆的少数民族也趁机起兵反晋,同时进行残酷的民族仇杀。为此,大量北方人口纷
纷向长江流域迁移,一时间“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晋书》卷 65《王导传》。]邯郸
一带南迁的人口也不在少数,这不仅是邯郸人口的第一次大规模迁徙,也是历史上黄河流域人口
的第一次大流迁。这些南渡的人口被称作侨人,西晋统治者为了控制侨人,就在侨人比较集中的
地区设置与侨人的籍贯同名的州、郡、县及行政机构,叫作侨置州郡县。在雍州侨置有广平郡,
下辖侨县有易阳、曲周、邯郸。据《城固县志》乡村条记载,该县在清初有“邯郸村”,可能就
是西晋末邯郸南迁居民留下的地名。冀州的南迁人口主要集中在今南京一带,一少部分人口迁往
雍州的襄阳。西晋末年南迁襄阳的邯郸居民是继秦末章邯迁邯郸民于河内之后的又一次大规模移
民活动,这个事件本身也说明了西晋末年邯郸遭受战乱破坏的情况。
3.十六国时期的劫难
西晋灭亡后,北方并没有出现休养生息的社会环境,而是再次进入了大动乱的十六国时期,
邯郸一带先后处于前赵、后赵、前燕、前秦、后燕统治之下,大约在 4 世纪末才归入北魏版图。
这一时期,北方和西域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胡族势力趁天下大乱而入侵中原,建立
的国家主要有一成(成汉),二赵(前赵、后赵),三秦(前秦、后秦、西秦)、四燕(后燕、西
燕、南燕、北燕),五凉(前、后、西、南、北凉)、一夏,共计十六个国家,史称“五胡乱华”
的“十六国”时期。胡人大肆屠虐汉民,视汉人不如犬狗。冉闵《杀胡令》:“永兴元年(公元 409
年),胡狗鲜卑,大掠中原,劫财无数,掳掠汉女十万,夕则奸淫,旦则烹食,千女投江,易水
为之断流。羯狗之暴,以汉为‘羊’,杀之为粮。”黄河流域的广大的地区,成为进入中原的各族
争夺统治权的战场,使北方地区长期处在战乱之中。
前赵政权脱胎于匈奴贵族刘渊建立的汉国,刘渊死后,刘聪夺取帝位,于 316 年灭西晋。刘
聪死后内部再次发生争夺帝位的内讧,后来刘曜夺取政权,以长安为都,史称“前赵”,邯郸便
属于前赵的势力范围。刘聪的部将羯人石勒,采取谋臣张宾的建议,先后击败晋将刘琨,攻灭前
赵刘曜,占据了中原大部地域,并于 319 年称帝,以襄国(今邢台一带)为都,史称“后赵”。
石勒于建都襄国的同时又大规模营建邺城。石勒死后,石虎发动政变,夺取帝位后迁都邺城。这
时的邯郸再度归属魏郡,魏郡仍属司州。
石虎统治期间,残暴至极,滥杀无辜,欲壑难填,暴敛无度,甚至挖掘古墓以取财宝,连葬
身九泉之下的死人也未能幸免。石勒曾组织盗掘邯郸赵简子墓,虽因水大而未能盗掘成功,但其
它古墓遭到的破坏就可想而知。
石虎死后,为争夺皇位而再起内讧,互相残杀,以致丢失江山。最后汉人冉闵夺取帝位,改
国号为魏,史称“冉魏”。冉闵大肆进行报复性的民族仇杀,他即位之初,一天内被杀的羯人数
以万计。仇杀造成了更加严重的社会动乱和军阀混战,邯郸也爆发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战争。350
年,冉闵于邺城称帝的同时,石虎之子石祗也于襄国称帝,形成了两个政权对峙的局面。当时邯
郸正处于两个政权的中间地带,是战略必争之地,故冉闵遂派部将王泰镇守邯郸。六月,石祗分
兵两路进攻冉魏,冉闵一举“大破琨于邯郸,死者万余。”这次大规模的战争,无疑对邯郸造成
了巨大的破坏。
352 年,前燕国君慕容俊率大军攻破邺城,冉魏灭亡。慕容俊仍以邺城为都,史称“前燕”。
前燕时期有关邯郸的情况不明,史书也没有记载。370 年,前秦苻坚派大将王猛攻灭前燕,邯郸
一度又属其统治之下。
苻坚统一北方后,想乘机消灭东晋,但在 383 年的淝水之战中遭到惨败。接着,原北方各国
贵族纷纷起兵,鲜卑贵族慕容垂也称号燕王,相继攻占河北地区,并于 386 年称帝,定都中山,
史称后燕,邯郸又属后燕。慕容垂在 383 年起兵之初,围攻前秦苻丕据守的邺城时,曾同翟真率
领的丁零族军队在邯郸打过一仗。慕容垂本同翟真叔父翟斌联军反对前秦,但慕容垂称王之后,
2 页 共 3 任翟斌为建义大将军,封河南王。翟斌想当尚书令遭到慕容垂群臣反对后,又秘密联合苻丕夹击
慕容垂,因事败露翟斌被杀,他的侄子翟真率众北走邯郸,被慕容垂击破,这是在邯郸发生的又
一次大规模的战争。
邯郸在后燕统治之下也只有十几年时间。397 年,北魏攻克后燕国都中山,邯郸随即纳入北
魏版图。自 316 年西晋灭亡至北魏攻克中山,在前后的 80 年间,邯郸长期处于残酷的战争和无
休止的动乱之中,社会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人民流离失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