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从今天开始,和大家聊一聊如何学习五运六气的方法,因涉及内容比较多,分几篇陆续分享给大家参考,愿大家能从中受益。 学习五运六气不是一件简易的事 以笔者浅见,学习五运六气不是一件简易的事。先来说一说主观上的因素。宋·琼瑶真人《针灸神书·卷一》有云:“凡医人一要识字,二要晓阴阳,三通运气,谓之明医。医不识字,不晓阴阳,不通阴阳,谓之盲医……”可见要想当一位明医也是着实不容易的,那么对于学习《内经》乃至五运六气都是一样的道理。 首先要识字,第一条要素在现在看来就是要有一定的文言文的阅读和分析能力,五运六气之学说的系统记载见《黄帝内经·素问》的六十六篇到七十四篇的七篇大论,另有素问刺法论第七十二、本病论第七十三,亦是五运六气之主要原始资料。 《黄帝内经》中运气之学奥蕴宏深被历代医家称为医门之玄机。又因成书年代久远,言简意赅,所以文意深奥难懂,常常使人望而却步,许多含义在今人看来不知所以然,后代注家们又各说齐陈,很多注解观点迥异,而现代的一些注解版本甚至可以说是“断章取义、臆想连篇” 导致后学之人难臻理要。 笔者个人的研习习惯是先读《黄帝内经》原文,逐字逐句地阅读研究,反复究其本意,尽可能站在古代先人的角度,去研究和体会在当时的条件下对气象、物候、人体以及对疾病的认识和解决办法。然后再结合后代注家观点,因后代众多注家多是在内经基础上自我发挥,甚至很多观点迥异,需要我们多加进行独立思考,只有这样才能保持独立的研学风格。 其次是晓阴阳,通阴阳。只有掌握了正确的阴阳观,才能够顺利的深入学习五行生克制化、河图、洛书、三阴三阳开阖枢、标本中气等相关理论以及学习五运六气的推演、分析和临床运用,这一点是我的真实体会。 树立正确的阴阳观,掌握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 可曾想过,没有绝对的上升下降,也没有绝对的明亮阴暗啊。要知道孤阳不生,独阴不长,世间不存在纯阳或纯阴的事物或象态。举个例子吧,按当前许多教科书里的标准男人为阳女人为阴,那请问了,女汉子是属阴还是属阳?所以此类对阴阳概念的理解脱离了《黄帝内经》的阴阳本源的概念,成为物质化概念的阴阳观了。 我们来看《黄帝内经·素问·阴阳离合论》所述:“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请注意最后一句话“然其要一也”,这或许才是阴阳的本源——象态。个人以为《黄帝内经》的阴阳本源的意思或许是这样:简单点说,所谓阴是指凝聚的力量,所谓阳是指宣散的力量。 再深入一些就是在太极生两仪的这个思想里,阴阳首先代表的是气化运动的两种象态而不是物质,太极图中阴阳由衰到盛的过程叫做阳的象,由胜到衰的过程叫做阴的象。 ![]() 此外对阴阳的理解最重要的是掌握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这对学习五运六气,乃至学习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会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三阴三阳开阖枢不明白,是无法继续深入学习五运六气的。 我们再来看一看《素问·阴阳离合论》中关于阴阳的运动变化过程描述:“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广明,后曰太冲;太冲之地,名曰少阴;少阴之上,名曰太阳;……广明之下,名曰太阴;太阴之前,名曰阳明;……厥阴之表,名曰少阳。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 ![]() ![]() ![]() ![]() 其他方面的主观因素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