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营造法式》 这是北宋官方颁布的一部建筑设计、施工的规范书,也是设计走向模式化的开先河之作。法式的意思就是标准、格式的意思,也就是说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国已经对建筑、结构的设计、造价定额、建造标准等进行了系统化的研究总结。《营造法式》的出现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建筑业发展有极大关系,北宋年间百余年,国家大兴土木,宫殿、衙署、庙宇、园囿的建造活动蓬勃兴起,但是由于设计、建造的标准不统一 ,给政府造成了大量的经济浪费,在实际工程建造过程中也产生了技术不交圈的问题,又由于当时的木建筑多以手工操作为主,因此建设效率极为低下,在这种情况下建筑的各种设计标准、规范和有关材料、施工定额、指标急待制定,以明确房屋建筑的等级制度、建筑的艺术形式及严格的料例功限就被提到议事日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将作监第一次编成《营造法式》,由皇帝下诏颁行,此书史曰《元祐法式》。 模式本身是具有标准、格式含义的一个抽象名词,而模式与语言两个词的组合则将抽象词汇具象化、具体化。首先,语言是一种交流的工具,担负着向受众传播、传达信息的功能作用;其次,语言虽然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媒介,但是作为广义化的语言并不不局限于人们之间的语言交流,人与物之间以及人与环境之间同样也存在信息感知与互动的情况,这种信息交流往往是被制造出来的产品或被建造而成的空间环境,通过自身所贮存的某种信息被接触者所接收的过程;再次,人类社会不同的语言体系建立在不同文化、不同生活习惯以及自然环境的基础之上,每一种语言传达信息的流畅感和完整性依赖于语言的结构体系。语言有效交流的前提是交流双方同属一个语言体系,简而言之是大家都用一种语言交流,否则就会造成信息传达不畅,增加对方理解的困难。 “你好”一词在不同语系下的不同说法 模式语言就是将模式进行类语言化组织,再通过某种结构向外界传达。因此模式语言的构成框架应该是:模式是前提,语言是形式,只有掌握了模式内的各种组合方式,才可以进行自由的表达。《建筑模式语言》是当代著名建筑理论家亚历山大及其合作者编写的一套丛书中的一本,这套丛书以一系列新的观点分析了建筑和城镇建立了关于规划和建筑的模式语言理论体系,其中《建筑模式语言》提供了253个描述城镇、邻里、住宅、花园、房间及西部构造的模式,是丛书中最重要、最精彩的一本。实际上它们就是从大量的建筑和规划实践中精心提炼出来的经验。253个模式作为一个整体,作为一种语言,掌握了它们就可以随心所欲的“写文章”,创造出千变万化的建筑组合。 《建筑模式语言》归纳了建筑规划设计中的253种模式语言以及不同的组合方式 一、设计模式语言的形成和发展 1. 设计的原型 古典柱式的基本形制与衍变 都成为称霸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模式的滥觞,也成为后世建筑设计的各种原型,可以说这种仿古建筑一直不曾缺席。如上海外滩、旧租界区的各种历史建筑。 上海老建筑 天津老建筑 2. 设计的创新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模式也是创新的老师。就拿中国传统书法来说,每个学过书法的人都知道,学习书法的第一步就是临帖。 除了摹写名家碑帖墨宝之外,还有为初学者提供的描红。 ![]() ![]() 3. 设计模式的形成 设计模式的形成有两个重要影响因素,一是行业发展,二是市场需求。首先,行业发展是推动设计模式形成的主导因素之一。翻开建筑发展史,我们看到的各种风格的演变同时也是设计模式的演变历程。古罗马建筑家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清晰地约定了那个时代建筑设计的一些标准做法,如建筑比例尺度的要求,怎样施工和建造等。在神庙设计中,约定了要分为柱式设计、平面设计以及朝向布局三部分内容,神庙的长度要是宽长的两倍等详细内容。而从这一时期的经典建筑帕提农神庙,可以清晰反映出黄金分割比例这一建筑设计标准化美学法则的运用,成为西方古典建筑经典中的经典。《建筑十书》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在行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建筑行业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也是古罗马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模式形成的重要标志。设计模式一旦形成,意味着与设计相关工作的模式也已成熟。 《建筑十书》规定了古罗马时期的建筑设计、建造的各项标准 ![]() 4. 设计模式语言的构成 设计模式语言是将设计模式进行类语言化组织并将相关信息对外传达。语言是一个完整的信息传达与接收体系,它的基本功能是做到表达者与受众能进行有效的交流。设计模式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构成设计模式的各个组成部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该是可以进行组合、搭配的,这种组合搭配必须有一个整合的原则,而整合完成的设计成果还承担着与客户进行“对话”的功能,要让建筑使用者或购买者能够理解。 ![]() 乐高产品通过单一模块的不同颜色组合成世界名画 ![]() 模块化家具体系具有不同的灵活组合方式 对照语言体系,建筑设计的模式语言的构成应具备以下几个基本要素: ![]() 户型基本模块 户型模块的扩展 ![]() 户型模块的组合 ![]() 从单字到句式的形成 二、室内设计模式语言 ![]() 1. 室内设计模式语言的本质 ![]() 室内空间的模块化设计 ![]() 2. 室内设计模式语言与设计标准化 三、室内设计模式语言的构成 ![]() 1. 室内设计模式语言的环境 ![]() 2. 室内设计模式语言的构成 (1)设计单字——基本模块 ![]() 厨房空间的收纳模块 ![]() 智能化设备模块 健康模块:室内设计中的健康因素是一个系统化的问题,其中健康功能是指具有主动性地提供健康体验和提高人体健康等级的功能性设施以及健康空间划分等。要结合成本控制以及营销需求对健康功能进行落地实施沉淀,并形成功能基础单元中的健康功能模块。 健康模块的构成 精装部品配置标准与成本线条、营销线条关系密切相关,配置标准作为精装交付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形成与产品线定位契合的配置模块体系,并与各种部品相关的品牌、规格型号、战采价格以及智能化属性等进行综合评估,形成功能基础单元中的配置部品模块库。部品配置应包含厨房、卫生间、阳台以及智能设备、健康设备等。 ![]() 厨房配置模块 卫生间配置模块:卫生间部品配置主要包括卫生洁具、五金及淋浴屏等。 ![]() 卫生间配置模块 智能配置模块:主要包括全屋智能控制系统、智能安防等。 健康配置模块:主要包括适老、适童配置、舒适性配置、生理节律配置等。 ![]() ![]() 装配工艺模块 ① 风格扩展模块 室内设计的风格一般没有绝对的单一表达,可以根据基础单元的情况进行初步匹配,形成模式语言中的词组。需要注意的是在一个语言体系中如果只有单字,是无法形成表达含义的,而词组不仅赋予单字的组合方式,同时也成为基本信息载体。作为风格扩展单元,它起到的作用与词组在语言体系中的作用是相当的。词组的意义表达准确性是建立在单字基本信息准确性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室内设计模式语言的重要条件是基本单元的选择和确定。 风格扩展模块是对基础模块中的四项元素进行适当的匹配,形成带有语义的模式词组。如造型单元与其他单元的组合方式: 造型模块+色彩模块 造型模块+材料模块 造型模块+软装模块 造型模块+照明模块 ② 功能扩展模块 功能扩展模块是将功能基本单元进行的功能匹配。由于室内设计是在建筑户型设计的前提下完成,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会发现,建筑户型有的时候并不能完全适应目标客群的生活习惯、空间使用方式,因此室内设计师需要对建筑户型进行一定范围内的优化。这种优化工作可以对功能基本模块进行适当匹配,形成带有语义,能让客户理解和接受的模式词组。如: 空间功能模块+收纳功能模块 空间功能模块+设备功能模块 空间功能模块+健康功能模块 ③ 配置扩展模块 配置扩展模块是将配置基本单元进行的匹配。不同的产品定位有对应的配置标准,对配置基础单元按照成本要求、营销要需求进行合理组合,达成配置扩展模块。配置标准对于一个完整的住宅精装产品来说至关重要。配置扩展单元应该要充分考虑客户需求与成本控制之间的平衡,如果说产品线定位是一杆秤的定盘星,那么配置扩展模块就是起平衡作用的砝码,砝码的增减、轻重搭配要兼顾客群需求、市场情况以及成本控制指标。 ![]() 3. 室内设计模式语言的表达 四、室内设计模式语言与精装产品设计 室内设计模式语言是精装设计标准化的高阶形式。如同语言的表达是自由的,遣词造句是灵活的,但是信息的传达一定要是清晰准确的。室内设计模式语言将设计标准化提升到一个自由王国的境界,标准化内容成为设计模式语言的一个基础与共识,而设计模式语言将赋予产品一双翅膀,去任何想要去的地方。 室内设计模式语言的搭建和完善不应囿于设计专业,这种语言必须具有通用性的特征,也就是说与室内设计有关的条线都应通晓。因为设计不是独立的,它和营销、成本、施工、物业等专业都息息相关,共建共享才是室内设计语言发挥其强大作用的关键所在。此外,室内设计模式语言并非空洞辞藻的堆砌,而是要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精装产品。因此设计语言必须与工程技术有机结合,从设计施工一体化角度来看,这种结合实际上也打通了设计专业与施工专业之间的藩篱,另外通过装配式装修本身就具备模块化理念的工程技术和模块化设计语言二者之间具有相通的逻辑性,由此可见,室内设计模式语言是一种兼顾工程技术、营销与客户感知的三位一体的语言。 五、结语 搭建好、用好室内设计模式语言将对精装产品力的提升发挥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也是打通客户与精装产品之间的藩篱、加强沟通与互动的重要方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