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等我拿到年终奖就跳槽”,聪明人做改变,从不看钱,从不等待

 看看宝贝你好 2019-12-13

一、想要跳槽却迟迟没有行动,不敢于改变,那是因为你不懂这个公式

曹凡在一家外企做技术顾问。这两年行业不景气,公司眼看着就要倒闭,身边但凡刚混到头衔的同事都走了。曹凡也想走,但快年底了,他舍不下年终奖,想等拿到年终奖再跳槽。而这句话,他去年的时候就说过。

当时他跟我吐槽,说等这次拿到年终奖一定要跳槽。我:“行啊,想跳就跳呗”~

曹凡:可是核心技术都在国外,我只是个顾问,还是个顾问助理,跳槽?会更好吗?我再想想吧

我:反正你在这儿永远也接触不到核心技术,还不如早点出去学点儿东西,改变要趁早。

曹凡:有道理!等我拿到年终奖就跳槽!

瞅着钱说等一等,想着要跳槽却说再想想。想要改变,但面对改变时却迟迟不敢于行动。曹凡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他不懂“贝克哈德公式”。

“贝克哈德公式”由美国组织发展专家理查德·贝克哈德提出,旨在指导组织和个人实现转变,具体为“不满×愿景×第一步>当下对变革的抗拒”。

“等我拿到年终奖就跳槽”,聪明人做改变,从不看钱,从不等待

简单来说,人要实现转变,对现实有不满,对未来有愿景,还有第一步的实践这三者缺一不可。

比如减肥总失败。有些人是因为对自己身材的不满还不足以强烈到让他为此做出改变,他会说:其实我这个样子也挺好的。有些人是因为对得到美好肉体的意愿不足以强烈到让他持续减肥,他可能只是前天看了别人的健身照而一时兴起。有些人善于口头减肥,却从来不少吃一口饭,多走一步路,不愿迈出第一步。

二、不懂贝克哈德公式,改变寸步难行

“等我拿到年终奖就跳槽”,聪明人做改变,从不看钱,从不等待

相信你已经注意到了,贝克哈德公式用的是乘法,而不是加法。这也就是说只要有一个因素为零,改变就不可能发生。并且,这三个因素的程度还必须要深一些,使得三者的乘积大于变革的阻力,改变才有可能发生。

为什么这三个因素总是起不了作用?为什么改变总是寸步难行?原因有以下三个。

01 青蛙效应,蒙蔽了你对现状的不满

我们有时对现状极其不满,其强烈程度好像足以满足贝克哈德公式,恨不能立马改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不满开始渐渐消失,“不满”变成了“算了吧”,而这就是典型的青蛙效应

青蛙效应来源于美国康奈尔大学的一次实验,把一只青蛙扔进开水里,它会因突如其来的痛苦用力跃出水面。但若扔进温水里并逐渐加热,由于青蛙已适应了水温,所以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青蛙却再也没有力量跃出水面了。青蛙效应强调的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小刘毕业时立志非BAT(百度,阿里,腾讯)不进,孤注一掷的后果是满盘皆输,最后只好去考了公务员。对此他当然不满,仍想重新进军互联网,但一直拖着始终没有付诸行动。现在,刚结婚的小刘已然放弃:“互联网压力太大,其实公务员也挺好的”。

“其实现在这样也挺好的”,如果你也说过这种话,请一定要提高警惕,因为你已经跌进了青蛙效应的陷阱,青蛙效应会蒙蔽你对现状的不满。

02 贝勃定律,削弱了你对未来的期望

老板委以重任,答应完成一个大项目后给涨薪2000,你顿时斗志昂扬。老板又说,继续加油再涨200,你瞬间不以为意。贝勃定律正在悄悄削弱你对未来的期望。

贝勃定律是社会心理学重要研究成果之一,表明当人经历第1次的强烈刺激之后,之后施予的刺激对他来说就变得微不足道。

小杨参加同学聚会,看到昔日的舍友如今已混成经理,年近50w,心里的不甘顿时被激发:我也要好好努力,天天加薪!一年后再聚首,舍友辞职创业,也算是个小老板了。小杨摆摆手:“我这种人是不会创业的了”,热血不再沸腾。

贝勃定律告诉我们,改变之所以寸步难行,是因为第一次的强刺激拉高了我们对未来的期望。之后我们就对刺激产生了免疫,对未来失去了愿景,贝克哈德公式也就无法奏效了。

03 蘑菇效应,阻碍了你走出舒适区

想要跳槽,想要重新规划职业路线,却迟迟没有行动,无法走出舒适区,阻碍你脚步的,可能是一朵蘑菇。

蘑菇效应经常被用来形容走出舒适区很难。蘑菇总是生长在阴暗的角落,直到长得足够强壮才能被人重视。走出舒适区之所以很难,是因为走出舒适区,也必须经历整个蘑菇时期。

小夏在外企工作,朋友劝她应该趁机学好外语,将来要跳槽的话也多个筹码。小夏也明白,就报了个班。没上几天就不去了,问她为什么,她说:“单词背不进去,题目做不对,每天都有作业,外语太难学了!而且将来我也不一定会跳槽啊”。

走出舒适区很难,难就难在蘑菇期的存在。正确看待蘑菇效应能锻炼你的意志和耐心,错误看待则会阻碍你走出舒适区,阻碍贝克哈德公式起作用。

“等我拿到年终奖就跳槽”,聪明人做改变,从不看钱,从不等待

三、掌握GROW模型,趁早改变,提升职场竞争力

“等我拿到年终奖就跳槽”,聪明人做改变,从不看钱,从不等待

只有思考清楚现实,才能明了不满所在;只有明确目标,才能强化对未来的憧憬;只有开始行动,才能迈出第一步。只有不断加强这三个要素,才能使其乘积的权重大于变革阻力,带来真正的改变。

那如何才能认清现实,明确愿景,开始行动,使贝克哈德公式见效,带来改变呢?GROW模型是个很好的工具。

GROW模型是教练常用的有效工具之一,由现代高管教练大师艾伦·范恩提出。从目标、现状、方案和行动4个方面入手,旨在帮助职场人理清现状,减少干扰,找到应对办法。

“等我拿到年终奖就跳槽”,聪明人做改变,从不看钱,从不等待

(一)目标(Goal)

无论是升职加薪,还是跳槽转行,利用GROW模型思考贝克哈德公式,重新考虑职业规划,改变现状的第一步就是设定目标。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一书中提出的SMART原则可以用来帮助设定具体的、可衡量的、可达到的、相关的、有时间限制的目标。

“等我拿到年终奖就跳槽”,聪明人做改变,从不看钱,从不等待

比如曹凡若真想改变,他的目标不应该是“等我拿到年终奖就跳槽”,而是:

01 具体的(specific)

“等我拿到托业证书就跳槽到我朋友所在的公司做SAP(企业管理解决方案)技术顾问,对标北美”。

02 可衡量的(measurable)

(1)获得托业证书

(2)获得对方公司的录用通知书

(3)实现涨薪至少20%

03 可达到的(attainable)

(1)英语一直有在说,报个班再学习一下托业考试规则,问题不大。

(2)自己一直干的是SAP技术助理,有经验,好好准备面试,跳槽做技术顾问应该能成功。

04 相关的(realistic)

行业、岗位都和原来的工作相同,强相关。

05 时间限制的(time-bound)

明年1月底考托业,获得证书。3月底之前完成跳槽。

利用SMART法则,曹凡就可以确定目标:明年1月底考取托业,并凭此于3月底跳槽到朋友所在的公司做北美SAP技术顾问,实现涨薪20%。

(二)现状(Reality)

若要增加“对现状不满”的权重,需要分析现状,分析目前可以从哪些方面获得支持,哪些方面又会造成障碍,这也是GROW模型的第二步。在了解现状时,我们很容易陷入自以为是的现实中去,用好平衡轮,能有效排除主观意识,认清现状。

平衡轮,也称为生命之花,由古典在《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一书中提出,指的是将要考虑的因素画在被等分的圆中,分析各因素现状,评估和目标的差距,据此制定方案,达到目标。

“等我拿到年终奖就跳槽”,聪明人做改变,从不看钱,从不等待

具体来说,绘制平衡轮可分为三步。列举因素,列举目前对实现目标有阻碍或帮助的因素。自我评估,衡量每个因素对目标实现的阻碍程度并打分,1—10分(阻碍程度递减)。画平衡轮,将各因素按分值占比画成面积不等的扇形。

拿前文里的小刘来举例,如何才能重新激发他进军互联网行业的意愿呢?

01 列举因素

小刘可以穷举的现实因素可以有:健康,家庭,财务状况,人脉关系,技能水平,兴趣爱好,职业发展,自我实现。

02 自我评估

自我评估的关键是摒除主观意识,尽量客观。

比如评估家庭。小刘刚结婚,这时候转行互联网,不确定性会给家庭带来不稳定性。综合评估,家庭因素可打4分。

03 画平衡轮

按照各因素分值,按比例绘制不同面积的扇形图,形成“贝克哈德改变之平衡轮”。

通过小刘的分值占比,可以一目了然哪些因素使改变寸步难行,进而对症下药,达到目标。

(三)方案(Option)

设定好目标,分析清楚现状之后,GROW模型的第三步是制定行动方案。只有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才有可能做出第一步实践,增加贝克哈德公式见效概率。

方案制定一定要注意这三点:

01 有期限

李笑来在《把时间当作朋友》中写到:任务一定要有最后期限。

比如小白要制定年度职场目标,明年想独立承担一个项目。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他需要证书加持,熟悉公司产品和项目流程。他可以这么定行动方案:

  1. 明年3月考取PMP(项目管理专业人士资格认证)
  2. 截止新项目立项前一个月,熟悉公司产品和项目流程

02 可量化

更具体的:截止新项目立项前一个月,熟悉3款产品:项目产品、相似产品、竞品。从造型、功能、价格、定位、发展、销量6个维度加以分析。将分析结果做成6个折线图,1个EXCEL表格。

03 足够细

更细节的:新项目立项前两个月开始,利用一周时间完成相似品和竞品分析。再用一周时间完成6个维度的分析,制作图表。和其他部门同事交流,发现问题,完善分析结果。截止新项目立项前一个月将分析结果做成幻灯片用来汇报。

设定期限免超时,量化方案有产出,足够细致便行动,相信按这样的行动方案践行,小白会顺利拿下项目负责人一职。

(四)行动(Way Forward)

拥有百万粉丝的学习型社群剽悍江湖创始人剽悍一只猫说过:只有真正做到才是真牛。

我们应切忌成为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而美国质量管理专家休哈特博士提出的PDCA循环就能很好地帮助我们确保贝克哈德公式见效,避免成为行动矮人。

PDCA循环是将行动分为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四个阶段,在休哈特博士看来,只有将PDCA循环重复进行,问题才能得到彻底解决。

“等我拿到年终奖就跳槽”,聪明人做改变,从不看钱,从不等待

小雨月末要给领导做结业答辩,这是公司针对新员工推出的一个培训,只有通过了答辩才算完成培训。

在确立了要通过答辩的目标,了解自己一上台就会紧张的劣势,制定出行动方案后,小雨该如何确保答辩顺利通过呢?

01 计划(Plan)

也就是有期限,可量化,足够细的行动方案制定。

02 执行(Do)

依据行动方案开始执行。

03 检查(Check)

倘若执行失败,及时分析失败原因:

  1. 由于自身经验有限,想不出领导会提哪些问题,答辩环节无法提前练习
  2. 练习的时候没问题,但真正上台汇报时还是会紧张
  3. 每天重复练习,也不清楚自己的结业汇报有无问题

04 处理(Act)

设想解决方案,确保实践零阻力:

  1. 请老同事帮忙提建议,完善汇报PPT,并模拟领导提问
  2. 增加练习次数,充足的准备是克服紧张的有力武器
  3. 在同事面前尝试汇报
  4. 汇报当天提前去会议室熟悉环境,现场练习

小雨利用PDCA循环,真正做到“第一步实践”,并在此过程中通过反思、总结、纠正,克服紧张,顺利通过培训答辩。

你是否也正经历职场瓶颈或不顺?你是否也想改变现状,但面对改变时却又不敢于行动?最怕你不甘平庸,却又不敢行动,策略张口就来,可就是什么都没做。

从目标制定到现状分析,从方案到行动,利用好GROW模型迈出第一步,不成功的尝试好过胎死腹中的策略。发挥贝克哈德公式的最大成效,你就能获得改变,实现职场进阶之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