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嘉庆不服从乾隆临终嘱咐,硬要抄家和珅,为何15年后追悔莫及?

 今古言堂 2019-12-13

在各类影视作品中,乾隆皇帝的确是为奇人,身为天子,微服私访,访查民情,深得民心;才华横溢,出口成诗,识才辨理。但是真实的乾隆,却未必如此。

乾隆是清朝皇帝中较为长寿之人,由于其会享受生活有一定的关系。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的寿命普遍偏短,乾隆内心中可能也认为自己不可能活到八十岁,于是当众发誓说自己当皇帝的时长不超过康熙的60年,60年一到便退位不再理政,以此表示自己对圣祖皇帝的尊敬。但人算不如天算,乾隆一口气活了88岁的乾才离世。因此65岁那年 乾隆只能无奈退位,让自己的儿子嘉庆继位。

而其嘉庆便是有位无权之人,乾隆在退位后依旧把持朝政,而和珅那么作为乾隆皇帝面的红人,在乾隆退位之后,依然位列军机处大臣,在朝野中左右逢源,在朝野外处理难题手到擒来。

对于父亲所喜欢的贪官,嘉庆皇帝是十分厌恶的,认为其和珅是清朝栋梁上的蛀虫,为防患于未然,和珅确实有罪,而且起初嘉庆还认为其对自己的权力有危险,便在乾隆死后抄家斩杀和珅。

一、嘉庆后悔抄家,清朝再无理财能臣

这是似乎是嘉庆最后悔的一点,民以食为天,而朝廷以财政收入为天。试想如果乾隆皇帝无和珅之理财能臣,其怎能四次南下只怕财政收入远远不足。有悲剧者,江南曹雪芹家就因皇帝南下三次便再无力上供交税,皇帝误以为其贪污腐化,抄其曹家发现仅剩债务收据再无其他,才知已为时已晚。曹雪芹悲叹写下《红楼梦》。

和珅虽贪心但无谋反之心,而且在乾隆皇帝口齿不清之时,未曾想过谋害皇帝,以军权霸政。相反,相反低声下气听其乾隆皇帝一声,歇一会又一声的旨意;在其皇帝无力解决财政问题,利用和珅便再无烦恼。而和珅有苦不言,反认为这是皇帝对其重视,故死心塌地为清朝皇帝效力理财。为皇帝分担解忧,而其家被抄后对于嘉庆来说只是增加15年的短暂收入,一旦没钱之时,所有大臣都是提心吊胆的且无人能替其分忧,此乃第一悔。

二、错杀政治力排众议,维护皇权能臣

有时失去才懂得珍惜,嘉庆在未处决其和珅之时,未察觉其和珅之重要。在其父亲提醒其不可杀和珅之时,更不知为何?于是其冒险处决和珅,而这样便将一位能够拉拢朝野上下大臣之心的能臣斩杀,在乾隆时期和珅通晓汉满藏蒙四种民族语言,而纪晓岚也未曾有此能,而和珅出身于八旗子弟兵,对于统治中原汉人来说,利用满族能臣还是比较放心的。

而和珅的确是皇帝心里的蛔虫,不仅会拍马屁而且还响。最重要的是其利于自己的决策推行与实施,方便自己统治权力集中。而嘉庆失去和珅之时才发现一切都是让自己一一处理,即自己把自己的朝政“挡箭牌”摘掉,试想其能不不后悔怄气而未听其父之言,此为第二悔。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嘉庆后悔无财可入,无政可施罢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