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孩子腹泻,中医有妙招!

 wyfx100 2019-12-13

  婴幼儿腹泻   

    婴幼儿腹泻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儿童大便次数的增多和大便形状改变为特征的症候群。包括非感染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 非感染性腹泻以生理性腹泻为主。感染性腹泻: 感染多种细菌或者病毒而发病,以6个月至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

感染性:  病毒   细菌   真菌    寄生虫

非感染性:饮食   过敏  免疫缺陷  天气

非感染因素

1饮食因素 喂养不当可引起腹泻,多为人工喂养儿,原因为:喂养时间间隔不规律,饮食量经常时多时少,突然改变食物品种,特别是那些含高果糖或山梨醇的果汁,容易产生高渗性腹泻。

2、过敏性腹泻 常见的牛奶或大豆(豆浆)过敏而吸收不良引起的腹泻。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尽量不要食用这类食品,当机体对这种过敏物质非需不可时,可以从最小量开始食用,逐渐增加食用量,以增加胃肠道的耐受性。

3、原发性或继发性双糖酶(主要为乳糖酶)缺乏或活性降低,肠道内双糖酶对乳糖的消化吸收不良而引起腹泻。多见于母乳喂养的婴幼儿,特别是母亲的乳汁分泌量特别多时,引起乳糖酶的相对不足而消化不良导致的腹泻,或者具有长期慢性腹泻史,致使小肠微绒毛破损严重,乳糖酶缺失严重所致。这种情况下可以让孩子适当的少食母乳,食用一些含有乳糖量较少的奶粉,严重的可以食用不含乳糖的母乳代用品或者配方奶粉。

4、气候因素   天气突然变冷、腹部受凉使肠蠕动增加;天气过热消化液分泌减少或口渴饮奶过多等都可能诱发消化功能紊乱致腹泻。

易感因素

1、消化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 

    胃液和消化酶的分泌不足,不能适应食物质和量的较大变化,当食用的食物量过多,或者妈妈母乳分泌特别多时,就容易出现消化不良而出现腹泻,也就是说把孩子给“撑”着了。

 2、婴幼儿时期儿童生长发育快

    所需营养物质相对较多,且婴儿食物以液体为主,进入量较多,胃肠道功能不能适应食物的特点。

3、机体防御功能差

    血液中的免疫球蛋白、胃肠道SIgA及胃内酸度均较低,对感染的防御能力差。

4、人工喂养

    母乳中含有大量免疫性体液因子,有很强的抗肠道感染作用。但是配方乳中往往不含有这些成分,或加工过程中被破坏,而且人工喂养的食物和食具易受污染,故人工喂养儿肠道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母乳喂养儿。

 5、肠道菌群失调

    新生儿生后尚未建立正常肠道菌群时或使用抗生素时,均可使肠道正常菌群的平衡失调,而引起肠道功能紊乱。

婴幼儿正常大便

     母乳喂养儿偶有稀薄、不均匀的粪便;绿色的粪便;吃后就有大便;有时每天大便次数达6次属正常现象。

    大便的形状和含水量比大便的次数和气味,颜色更加重要。

腹泻
表现

轻型腹泻 

食欲缺乏,偶有溢奶或呕吐,大便每天10次以内,每次量不多,稀薄或带水,呈黄色或黄绿色,常见黄白色奶块或泡沫,多在数日内痊愈。

重型腹泻

食欲缺乏,腹胀腹痛,常伴呕吐、发热,大便每天10次以上,黄绿色水样或蛋花汤样,水分多,含少量粘液,少数患儿可见血便,常可引起脱水,表现为口干唇燥,眼眶和前囟凹陷,哭时无泪,尿少。

严重脱水时,常伴有酸中毒

表现为精神萎靡,嗜睡,口唇呈樱桃红颜色,呼吸既深且快,以及出现皮肤花纹,脉搏细弱,四肢湿冷,少尿等休克症状。大便常规可见大量的白细胞、红细胞或者脓细胞。

病情观察

  记录患儿大便、小便和呕吐的次数、量和性保存好大便样本,或者手机拍照,就诊时以便医生检验、诊治。观察患儿体温、精神食欲状况。

臀部护理

  1、选用柔软尿布,勤更换,便后温水洗净吸干(女孩应自前向后冲洗)保持皮肤干爽。

  2、预防性涂抹5%鞣酸软膏、紫草油等并按摩片刻,已发生臀红或溃烂者应停用尿布湿,侧卧或俯卧,使用碘伏,红霉素软膏交替涂擦。

用药指导

1、按医嘱服用有针对性的抗生素,不滥用抗生素。

2、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一般用250ml温水代茶少量多次饮用。口服补液盐

 3、胃肠黏膜保护剂,用于急慢性腹泻,用前摇匀,两餐之间服用效果好。如:蒙脱石散

4、微生态制剂,补充肠道益生菌,温水或牛奶冲服,与抗生素间隔1小时服用。如:妈咪爱,双歧杆菌等。

饮食指导

   母乳喂养患儿,母亲应尽量少吃油腻食物,量少多餐,每次喂奶的量可以减少,但要缩短哺乳的间隔时间,以减轻胃肠道负担。

   添加辅食患儿,暂停辅食,改为母乳、脱脂奶或米汤等;待次数减少后予半流质如稀饭,面条等,少量多餐,待病情好转,大便成形后,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少数严重患儿遵医嘱给予全静脉营养。严重呕吐患儿禁食4-6小时,不禁水。

中医小课堂

食疗

腹泻的孩子要适当控制喂奶量,大些的孩子以面食、米汤为主。大便量大,蛋花汤样的,可将乌梅(药店能买到)加水煎汤,煎好后加些茶叶,稍加点白糖让孩子喝。这可以起到止泻补水作用。 稍大些的孩子,如果大便黏稠,可推荐他们吃马齿菜煎饼。具体做法是,将新鲜马齿菜洗净切碎,加少许白面拌成糊状。平底锅或炒锅里稍放一点油,一次一汤勺菜糊,煎成菜饼。吃的时候,蘸放了醋的浓蒜汁吃。

中医小课堂

泡脚

3岁以下的小孩子,洗脚也可以治腹泻。具体方法是:律草20g(最好用新鲜的律草30g)、石榴皮10g(鲜石榴皮30g)。水煎后,趁温热泡脚,每次泡20分钟左右,一日两次。前提是大便常规检查没有细菌感染。律草和石榴皮都是中药,都具有收敛作用。小儿皮肤娇嫩,药物吸收得好。用这两样药泡脚,药物可通过皮肤吸收和温热的理疗作用,起到涩肠止泻效果。

中医小课堂

敷脐

 对于小娃娃受凉引起的腹泻大便带沫,可以用平时当调料用的肉桂、丁香各3g,研成细面,用醋调和后,贴敷在肚脐上。药膏用胶布固定,中间夹一层塑料薄膜,每日一换。对胶布者,用3层干净纱布缝包,装调和好的药,用绷带绕脐固定。用云南白药加70%的酒精调和,敷脐后用伤湿止痛膏固定,治疗秋季腹泻效果也很好。只是需要每6~8小时将药物取出加调酒精,连用3天。

中医小课堂

推拿

 适宜范围:出生后3月(含)至6周岁(含)的婴幼儿、病程≤7天、体温≤38.5℃、轻度以下脱水的急性腹泻者。中医辨证属于伤食泄、风寒泄、湿热泄者9个主要穴位脾经、大肠、阑门、脐、腹、上七节骨、龟尾、脊柱、足三里5个辨证配穴:呕吐者配板门穴;风寒泄配推三关;湿热泄配退六腑,将主穴的补大肠改为清大肠;伤食泄配中脘、天枢穴。

在小儿拇指桡侧偏锋处,从指间推向拇指指根,

100-300次。

食指桡侧缘(靠近大拇指的一侧)自食指尖到虎口成一直线即是大肠穴。从虎口向食指尖方向直推100-300次,反之从虎口直推至指尖为清大肠。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脐上1.5寸处取穴,用右手中指伸直指端按于阑门穴,食指指腹贴在中指背侧,注意迎合患儿呼吸。

右手中指伸直指端按于脐穴上,同揉阑门。阑门、脐穴以100次/min频率揉100-300次。

  掌心贴于患儿脐部,从脐开始摩腹逐渐扩大范围至全腹,之后逐渐缩小至脐,如此循环3遍,约300-400次即可。

在腰骶部正中线上,用拇指或食指、中指从尾骨端直推至第四腰椎棘突止。约150次。

用中指指端按于尾骨端至肛门连线中点处,顺逆时针揉动次数相同。约150次即可。

双手拇指指腹桡侧缘抵住患儿骶尾部正中线两侧皮肤后向前上方推挤,同时食指、中指指腹按患儿两侧皮肤向后,双手交替捻动捏起的皮肤,边捏边想前推进。从尾椎两侧一直沿脊捏捻到大椎穴两侧止,一般3-5遍即可,常用“三捏一提法”。

双手拇指指腹分别在患儿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旁开1横指(同身寸)处按揉100-300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