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黑龙庙村位于北京延庆海坨山下,夏日青翠的高粱地,和冬季冰封的水漫树林是其典型景观。 北方乡村上一段轰轰烈烈的生活史终结于伴随新技术媒介而来的城市化进程,青年人进入县城或市区就业,房屋开始空置。于是,乡村更新重启,作为民宿,等待着被解构。 30多年后的今天,这里将会迎来新的“家庭”——朋友或是新人们;我们觉得应该让二元对立的新旧关系融合为“形式的共产”(communisme formel)——给一件物品赋予新的含义,就已经是在生产了。(尼古拉·布里奥) 南北两房交错的位置形成“互”字般的咬合空间,为了使原本逼仄的室内空间体验感放大,南侧的新屋被下挖,人们再通过上升的楼梯进入北房,这样看似多余的“设计动作”让空间因高差变化而变得生动,洞穴般的居住体验也由此而生。 ![]() ![]() ![]() ![]() ![]() 关于材质的“交互”的表达,我们希望能够延续红砖绿窗的记忆。瓷砖这种华北乡村常见的建材表达了村民清洁卫生的朴素需求,“天青色”的瓷砖被选作南房的表皮, 瓷砖绿和砖红形成“大俗”撞色,却充满了火热的生活质感。 ![]() ![]() 第三层“交互”是室内隐藏的一条闭合流线,“圆形”路径似乎也隐喻着“园”。起于入户的玄关庭院,接着看到现代感的南房,继而通过“山谷”步入充满怀旧气氛的北房,通过小洞口爬上露台,从大阶梯上再步入庭院和卧房,完成 “山居巡游”。 ![]() ![]() ![]() 巨大的天窗和洞口结合坐卧走行的人居姿态,带来园林分叉。小径般的透视感,阳光在侧墙上“流”下光影的痕迹。 ![]() ![]() 雨水循环在“互舍”变得可观。始于屋顶的汇聚,经过 “沟渠”从中部露台蜿蜒汇至庭院,继而沿着碎石路径引至于道路明沟,这些过程从庭园和室内被居住者耳闻目视,在雨天则形成生动的景观体验。而在旱季,碎石铺地则带来“枯山水”的想象。 ![]() ![]() ![]() 项目名称:北京延庆“互舍” 02. 荏苒堂 荏苒堂开工之前,基地是一片砖墙围起的废墟,建成之后,它似乎还是一片砖墙围起的废墟。我感觉,我们的目的达到了。——神奇建筑研究室 从2018年冬天开始,几个建筑师陆续在一个北京远郊的村子里盖了些房子,这是其中的一座。这些房子的基地各不相同,有的傍山、有的临路、有的囊括了百年老屋,有的就是普通村舍的一部分。而我们的这块,是一片废墟。 ![]() ▲ 建成前后的荏苒堂 ©朱雨蒙 ![]() 基地所在的后黑龙庙村,北依海坨山,南临官厅水库,是15世纪形成的几百个长城卫屯中的一个。但今天,它就像其他京郊村落一样,在无序的更新和运动式的基础设施建设中,逐渐稀释了与土地和历史的关系。 ![]() 基地在村子中心,是片废弃已久的老屋。环顾四邻,只有它还维持着工业时代之前的面貌。老院墙已湮没大半,以至于需要重新砌筑一道砖墙来圈出它的边界。在漫长的时光里,被砖墙包围的破败老屋和几株探出墙外的老树,是它留给村民的日常风景。 ![]() ![]() ![]() 在基地中保存一片废墟,而不是将它修葺一新或者彻底拆除,是个需要勇气的选择。 ![]() ![]() “荏苒”原指草木繁茂的样子,大概就是现在庭院里的情景吧。建筑的名称“荏苒堂”,既出于此。 ![]() ![]() 我们希望在荏苒堂重构北方的乡村生活。于是在建筑空间插入了不同层次的庭园,为四组居室都营造了私属的户外空间。这些院落都很窄小,但为每间居室提供了恰当的采光通风和静谧氛围。 ![]() ![]() ![]() ![]() ![]() ![]() ![]() ![]() ![]() 造房子时,我们用了很多老材料,比如原来围墙的红砖,不远处拆老屋的青砖,反正能收集到的都混砌起来。因此房子盖好后,与周边环境结合的很熨帖,乡亲们并不觉得这是个很扎眼的新家伙。 ![]() ![]() ![]() ![]() ![]() ![]() 荏苒堂不过是这个乡村物理空间变化的一个片段。我们不指望一所小房子能改变什么,但希望在某个局部带来一种乡村风景的新平衡。 我们期待人们重新审视历史痕迹的意义,也期待人们能发现废墟与时间的美,我们更期待人们能重新关注这片土地,让它们能够重新被艺术描绘和歌颂。 ![]() ![]() 设计公司:神奇建筑研究室 项目地点:北京延庆 建筑面积:200㎡ 业主:大隐于世民宿 建筑设计:朱起鹏、金泰霖、袁樱子 摄影:朱雨蒙 王冲 03. 大理自宅 我要造一个什么样的房子?是我首先需要回答自己的问题。 ![]() ![]() △ 立面构想草图和初步概念草图 ![]() 这个过程不是想出来的,是通过一遍遍的图纸更新得来的,因为每一版的图纸都有很明确的生活场景在里面。我是否真的适合是需要一段时间判定的。 △ 木结构四连柱承担钢楼梯和二楼过道的支撑 △ 平面手绘 △ 立面图 设计方:三月设计工作室 所在地:中国 云南 大理沙溪古镇 项目面积:基地面积272平方米 建筑面积240平方米 建筑与室内设计:王涛 土建现场经理:金勇杰 摄影:侯怿昀 王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