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权臣鳌拜手握40万大军,为何宁死也不推翻康熙?他在顾忌啥呢

 青草地书馆 2019-12-13

提起鳌拜,你一定会想起“满洲第一勇士”之称,更会想起《鹿鼎记》中少年康熙斗败鳌拜那大快人心的场景。

然而,你是否有这疑问:鳌拜掌握着大清40万的军权,而康熙还只是一个少不更事的小皇帝,鳌拜为何不推翻康熙,自立为王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件蹊跷事儿。

(《鹿鼎记》,鳌拜剧照)

鳌拜一生戎马,扬名立万,为大清立下了汗马功劳。他是将门之后,做为马背上的后裔,鳌拜精通骑射。

青年时代就追随皇太极征战沙场。他曾主动请缨攻下了牵制清军入关支撑点的皮岛。皇太极闻之大喜,亲自到努尔哈赤墓前焚文祭告。鳌拜也因此被赐为“巴图鲁”(满语,勇士),晋爵三等男。

崇德六年,鳌拜在松山、锦州五战五捷,大败明军。这场战役是明朝大势东去的拐点,也是清军入关夺取统治核心的基础。鳌拜凭此一战,又被册封为一等男。

崇德八年,皇太极去世,皇太极之弟多尔衮企图继承皇位,与皇太极之子豪格操戈相向。当时,鳌拜是镶黄旗护军统领,在这场争斗中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鳌拜与拥护皇太极之子的朝臣不惜以武力相逼,迫使多尔衮放弃皇位争夺。

最终,在鳌拜的强硬拥护下,多尔衮为免内讧,勉强同意福临即位,即顺治帝。鳌拜又为顺治帝顺利继位立下了汗马功劳。

顺治即位后,鳌拜又先后铲除了李自成的大顺军和张献忠的大西农民军。鳌拜又因多次立功,被册封。

(鳌拜画像)

随即顺治帝因天花英年早逝,指定年仅8岁的玄烨继位,即康熙帝,并任命索尼,苏克哈萨,遏必隆,鳌拜为顾命大臣,由四人合力辅佐康熙。

虽说是“合力辅佐”,但是四人却各怀鬼胎。

索尼年老体衰,欲安度晚年,不想引火上身;苏克萨哈本是多尔衮的亲信,多尔衮死后转投顺治帝,所以对康熙也是心猿意马;遏必隆是没有主见的墙头草,多附着于鳌拜。

当时,康熙也只有8岁,所以,整个朝廷其实就是被鳌拜玩弄于股掌之中。但是,即便如此,鳌拜依旧没有废康熙而自立,为何?

(《康熙王朝》索尼剧照)

通过前面对鳌拜生平的简述,我们可以看出有以下几个原由。

一.鳌拜出身非爱新觉罗,篡位无法服众。

虽然拥军40万,但是鳌拜也深知皇位并不是仅靠兵权就可以坐稳的。看看三国时的董卓,调大军进驻洛阳了,皇帝也被玩弄于股掌,为何他不能直接篡位?没人服他啊!

满朝文武,皇族,各地军队,不可能服非皇族篡位者。

曹操挟持了汉帝一生,也不篡位,到他儿子曹丕才篡位。司马懿穷尽三代,挟持曹魏皇室,到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才篡位。

对比一下,鳌拜能跟上面的那两个家族比?不服众后果是什么?

一旦鳌拜篡位,军队能不能指挥得动还另说,各地驻军直接进京勤王或者自立山头。

况且,那40万大军也不是说调进京就立马到的,大军调动,需要时间多少?牵动多少人的目光?而且,没有军令调动大军进京,等同谋反。鳌拜不会连这点脑子都没有。

一国之君不仅要精通文治武略,能处理错综复杂的朝中关系,更要治理天下,要让民心众望所归。

鳌拜深知自己只是一个马背上的军人,这些千丝万缕的关系并不是他所能理顺的。再加之,康熙即位后,鳌拜为了加固军权,先后巧立名目,剥夺其他大臣的权力。

(八旗兵)

苏克萨哈就是被鳌拜以莫须有的罪名,迫使康熙将其赐死的。所以,鳌拜在朝廷中并无太多亲信,政治根基不稳。

二.鳌拜没有胆量。

虽然顺治和康熙继位时尚都年幼,没有治国平天下的能力。但是,不要忘了还有孝庄皇后。大玉儿孝庄皇后,经历了四朝皇帝,辅佐了三位帝王,后被雍正盛赞“统两朝之养孝,极三世之尊亲”。

在一个男权社会,她能于多尔衮和众大臣中斡旋,助顺治继位,后又助力康熙顺利登基,并在朝事中对两个小皇帝进行各种辅佐,可见孝庄皇后的手腕。

孝庄皇后一方面笼络鳌拜,一方面又为康熙娶了索尼的孙女为妻,牵制鳌拜。所以,对于孝庄皇后,鳌拜是从内心畏惧的。

(《康熙王朝》孝庄皇后与康熙剧照)

三.鳌拜没有必要。

鳌拜排除异己,党同伐异,逼迫康熙赐死苏克萨哈,并不是为了夺取皇位,而是为了享受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快感,况且,康熙继位时才8岁,多半也是受鳌拜左右。换言之,他已经跟一国之君无异,何须再推翻康熙?

(《鹿鼎记》康熙剧照)

四.鳌拜没有野心。

鳌拜若是想争夺皇位,在皇太极驾崩之时,鳌拜作为护军统领完全可以倒戈相向,亦或,顺治刚继位时鳌拜也可以将其推翻,但是他都没有,反而全力辅佐,这说明,鳌拜根本就没有想做皇帝的野心。

五.鳌拜没有想到.康熙虽然年幼,但是却聪慧过人,且城府极深。他表面顺从于鳌拜,且天天沉迷于布库(满语,摔跤),实际却暗度陈仓,训练了一群衷心耿耿的小侍卫。

鳌拜一生征战沙场,根本没有把这些小侍卫放在眼里,以为就是小孩子的游戏。于是就出现了康熙廷前智捉鳌拜的情景。

(布库活捉鳌拜)

随后康熙亲自审问鳌拜,并处以死刑。鳌拜自知罪恶深重,但他企盼能免极刑。所以,当审问结束时,鳌拜对着康熙掀起衣服,露出了满身的伤痕——那是他为大清打江山时留下的印证。

康熙心生怜悯,免去了鳌拜的死刑,改为终身禁锢。这不难看出,康熙也深知鳌拜并无反叛之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