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大授衔,授予了一千多位将军,俗称开国将军,其中有“八百”少将,能成为开国将军的个个都是有战功有本事的人,哪怕是开国少将,也都是战功赫赫充满传奇色彩。 不过在这个数百位少将里面,竟然有一位少将从未拿枪上战场,而且授衔时他已经63岁高龄,比最年轻34岁的少将吴忠大了29岁,这位高龄少将叫史可全,他当少将靠一项特殊的本领。 史可全是湖北天门人,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家,从12岁起他就给地主家放牛、干杂货,后来他拜了一位师傅练习武术,1926年,34岁的史可全生活依旧贫苦,这一年他做了一个改变一生的决定。 他决定参加农会,后来遭遇大革命失败也没有动摇他的信念,他接受组织的派遣前往江陵县马家寨进行地下工作,在那里他以杂货店伙计的身份为掩护,秘密建立了地下交通站。 任务有三点,一是筹措经费、二是输送物资、三是护送干部,史可全工作完成的非常好,一直到1929年3月,遇上了一次大麻烦,国民党军突然进犯马家寨,史可全连夜通知游击队战役。 索性通知及时没有造成损失,国民党扑了一个空,不知敌人得到什么消息,竟然对身为“伙计”的史可全产生了怀疑,把他抓起来严刑审讯了三天,无论敌人如何毒打,史可全始终说“不知道”。 1930年,史可全被调回家乡担任根据地的护卫委员,为红9军输送人员和物资,1931年,时年39岁的史可全加入了红军队伍,后来调入红3军襄北独立团1营负责军需,此后史可全一直从事军需工作。 我们知道,搞军需在后方,虽然相对来说比较安全,但是也就失去了更多的立功晋升的机会,史可全不在乎这些,只要能为部队做事他从不在乎个人荣辱,后来他被调入红二方面军担任供给部粮秣科科长。 当时由于敌人封锁粮食成了一大难题,史可全想尽办法,搞到粮食让大家不至于挨饿,连贺老总都表扬史可全,称他是红二军团的大功臣,由此可见是金子无论在什么岗位都会发光。 抗战爆发后,史可全被调到张宗逊旅长手下当兵站站长,后来被晋升为供给部部长,已经50岁的史可全深感自身知识匮乏,申请前往延安抗大学习,得到了批准,可是却被张宗逊拦住了。 原来晋绥军区二分区缺后勤人才,贺老总推荐了史可全,张宗逊说明原因后史可全欣然前往,晋绥地区土地贫瘠,筹粮比较困难,史可全去了之后一方面领着战士搞生产,另一方面想办法找地主筹粮。 解决了战士们饿肚子的问题,他为后方做出了巨大贡献,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他解决了粮草问题就为打胜仗提供了保障,少将衔当之无愧,人人都服他,史可全于1979年病逝,享年87岁。 |
|
来自: 冬不拉拉 > 《中国古代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