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疗投资的六大法则,玩概念斗不过真刚需

 吕康悠然 2019-12-13

本文来源:大健康财经

作者:林云峰丨整理:南山

德诺资本成立八年以来,精耕精准医疗和创新科技,以全球化视角通过资本助力行业发展,在创始人林云峰的带领下主导投资了Sorrento(NASDAQ:SRNE)、Broncus肺癌导航、Vessix高血压治疗、启明医疗、世和基因、北海康成等数十个知名项目,成绩斐然。

观点整理自林云峰网络演讲及采访,略有删改
1

医疗投资的六个法则

原则一丨让懂行的人做投资

在德诺资本的团队中,有80%的人来自医疗行业。真正优秀的VC要有发现价值的犀利眼光,找到别人看不懂的宝贝。
德诺最青睐的是临床实验过半或以后的项目。在这个阶段的项目,已有一定基础,但没有收入,财务报表并不好看,后续发展也不明朗,看懂项目需要非常专业的知识,虽然项目挑对了回报高,但挑中其中的金子并不容易。
比如一些医疗产品,在临床阶段,还没有获得许可证之前,如果按照传统基金的打法,只看财务报表,对行业产品不够了解,就会错失大量的好项目。再比如有些项目,不是技术不好,而是团队有一些战略方向上的错误,优秀的投资人只要稍微一点拨,就可以焕发出技术的巨大潜力,成为非常优质的投资标的。以新药标的为例,一般一个标的的估值在小几千万美金,需要一些资金、时间完成临床试验后,它的估值就会涨到三到四亿美金左右。显然这其中是存在投资价值的。

医疗器械是一个新材料和新电子科技集合体,不是单单靠有医学背景的人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有学医的、学电子的、学材料的人才拼合在一起才能做起来。简而言之,如果说药品是用化学的方法在治疗疾病,介入式医疗器械是在用物理的方法治病救人。

我强调要专业性,专业性不是靠一、两个人,而是靠整体团队非常强的专业性,才能发现问题,提前避免踩进陷阱里面去。
原则二丨从医生端寻找项目源
医疗投资重要群体其实是医生。
首先,高端医疗产品的“客户“是医生,譬如我们所关注的几类大病的处方类药和器械,只要是医生建议使用的,很少有病人会拒绝;其次,医生能够第一手接触到临床实验项目,通过定期与医生群体的深入交流,我们总能得到非常中肯的推荐。通过这种方式,比看100个项目的BP然后再去筛选更能找到优秀项目。
德诺最早关注Vessix项目的Mark,曾担任科威特投资局(KIA)下属的国家科技公司国际投资部的高级副总裁、美国Tyco风险投资的董事总经理,成功创立过多家医疗器械及生物医学企业。拥有在美国、欧洲和以色列等国家和地区超过30年的风险投资经验的Yuval,曾担任生命科学基金Medica的管理合伙人,每年都会在位于特拉维夫的家里宴请全球的顶尖医生。
德诺能够从中挑选优质项目的能力,来自于拥有广泛业内资源的合伙人,我们最宝贵的就是合伙人。
原则三丨投资策略必须灵活
德诺资本一个特点是:灵活性。投资策略兼具很多灵活性:在投资规模上,可大可小。
比如 Broncus肺癌导航这个项目,我们单次投资的金额并不是特别大,但是我们几期基金投了好几轮。加在一起,德诺就成为了Broncus的控股股东,这样才实现了引导公司走向好的发展方向。有的公司我们投入2000万元以获得控股地位,一是为了把公司的技术潜力充分挖掘出来,二是为了更好地引导其走向资本市场。
在投资阶段上,德诺资本不为自己设限制,只要技术在全球足够领先,同时具备市场化潜质,我们就愿意参与。
原则四丨玩概念斗不过真刚需
近两年来,国内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氛围越来越热,有大量的新机构、资金涌入,造成标的估值整体上涨。医疗产业正在慢慢的向外延伸扩展,这是一种良好的趋势,但是作为投资人,必须要明确所投资的对象是否拥有技术领先性,并且拥有一个较大的市场空间,这样的项目才具有生命力。
我们也投资一些互联网元素的医疗创新相关项目,但是互联网医疗虽然带来了革命性的信息服务,却面临大量同质化竞争。比如前端的挂号、网络问诊,后端的院后诊疗和愈后恢复服务等,他们为患者带来了就医的便捷,提升了医疗服务水平,但也因为门槛低,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呈现一个长期洗牌的过程,你很难确定自己的投资项目能最终能活下来。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让普通就医者受益匪浅,但是对于投资者来说,风险系数却更高,对未来不确定的判断只能引发短期投机行为。
接下来怎么把它跟互联网的发展很好的结合在一块,我觉得互联网的发展首先导致的是信息流加速的问题,信息流的加速能够带来的东西有很多,可以引申到诊断类和治疗类。治疗类比如远程治疗,比如手术机器人。诊断类把传感器的信息更准确地传递到有经验的医护人员那里,然后为他确定一个诊断方案。
中国的人口基数和医疗服务量决定了对医疗的刚性需求,只有扎根在服务刚性医疗需求,拥有自己核心技术与特色的医疗企业,才能享受医疗产业的市场红利。医疗健康产品的市场很广,现在也十分热门,但相比能提供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等核心医疗技术的项目,它们的成长空间和想象力就要弱很多。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目前医疗器械在医疗费用支出中的占比才10%,只相当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1/4,市场潜力巨大。· 
原则五丨在全球范围关注核心技术
德诺只关注标的技术的领先性,不在乎它本身的地域,我们从不把自己困在中国这个局部市场里争夺项目。全国很多基金满地找项目,我们不跟人抢,我们成立之初就是一个全球基金,强调国际性,地域不会成为我们的限制。
细看德诺投资的项目,截至2019年10月,已完成的投资中,欧美项目占 20个我们过往多年的经验是,以色列是一个创新的源头,有非常多优秀的技术,很多是年轻一代的原创,还有不少是军工转民用的好东西。产业化则是美国做的更好一点,而中国有最广阔的市场。
投一个项目要有全局观,要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我们懂得如何把项目带到其需要的区域,如:美国、欧洲、中国,我们还懂得怎么把领先的技术商业化,甚至是在战略方向上提供修正的建议。
原则六丨“买家定制式”并购策略
中国医疗行业正处于做大做强的阶段,充足的资本也支持着企业将眼光不止投在国内,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通过海外并购让企业迅速成长。海外并购的风靡与海外医疗项目的低估值有很大关系,国内资本市场上,医疗板块的估值往往是欧美国家的数倍,以至于一些海外具有成长性的项目被国内上市公司收购后,除了带来良好的利润,也让上市公司的股价和估值获得大幅提升。这类标的境外的估值大概在10倍P/E(市盈率)左右,而在国内,其P/E能达到40~50倍、乃至80倍。
有些已经拿了证的项目,有收入有利润,可能估值不便宜,但是这种估值的昂贵和中国二级市场市值还是有蛮大差距。如果把这些机会利用起来,跟中国上市公司成立一些并购基金,可以把一些很成熟的企业,比如说净利润在三千万美金到一个亿美元的企业,带到国内。最重要的是,把这些公司拿下来以后,同时也就拿下了他们的技术和研发人员。
但是医疗行业的特性决定了企业必须并购拥有核心技术的项目,如果只是为了做市值去盲目并购,或者没有宏图大志想凭一两款新药吃老本,投资者一定要远离它。
德诺在并购基金的操作上与VC基金有所不同,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并购基金是“买家定制式”的,结合主要投资方的喜好,选择对他们战略有较大帮助的标的。我们要花很多时间去了解大战略投资人的战略规划是怎么样的,我得为他实现其战略目标去思考。这是责任心,这是担当,这也是我们的价值所在。
2

德才均备 一诺千金

如果要形容德诺资本的风格,第一个词,定是“专注”,德诺从成立至今,一直专注于医疗领域的投资,尤其是医药和器械。第二个词,则是“稳健”,我们每年大约投出5个项目的同时退出两个,保持着良好的节奏。回报上,高则十余倍,低则两三倍。
当然,我们也不完全是风险厌恶型投资者。医疗是一个监管非常严格的行业,因此医疗领域的投资比较特殊,最关键的问题是该项目是否持有许可证,有无证照有若云泥。一般而言中国的投资者喜欢追逐拿到许可证之后的新产品,因为没有风险;那些处于研发阶段的产品则鲜有人问津。德诺则正是喜欢寻找那些处于“鲤鱼跃龙门”前一刻的产品,一款新药或是新器械就快要拿到许可证的时候,就是德诺出手的时候。
这样的投资,往往在短短五六个月时间内,收获五、十倍的回报,同样风险也不容小觑,从行业总体来看,合理的成功概率应为30%左右。德诺是稳扎稳打的狙击手,我们会很有耐心、很安静地等,等待非常好的目标出现,等一个恰当的时机去投这个钱。
从德诺资本一开始,我们就非常关心IRR(内部收益率),我对项目非常挑剔,想做狙击手,有时候可能瞄准了半天最后不开枪就走了,但最后真正投的,都是花了很大心思的,可以说每一个都是百里挑一挑出来的。
举个例子,德诺投的第一个项目,是通过导管治疗高血压的Vessix。确定投资之前,我们的合伙人已经跟踪了这个项目两年。在带着罗斯柴尔德家族投入Vessix的15个月后,这个项目被美国医疗巨头波士顿科学以4亿多美元报价收购,单个项目迅速获得了10倍回报。
德诺资本成立已经八年了,我本人从事金融行业也已经近20年了。从最初华为总裁办工作开始,随后加入涌金系担任魏东助理,在和王树、王功权一起开拓鼎晖华南区,然后加入创东方投资,最后创办了德诺资本。我一直很敬佩JP摩根当年拄着拐杖走在泥泞的路上敲开了一扇扇家门,从而创造出一个伟大的金融帝国。我们的目标也一样,希望做成一个百年老店。
我是一个很现实的人,努力做到理性思考、谨慎推进。我们不说做不到的空话,德诺资本的名字就是德才均备、一诺千金的意思。
作为一个在资本市场上专业人士,为基金、为投资人获取最大的资本回报自然是德诺的首要考量。但同时,投资医疗又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还能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巨大的贡献。我们不是一个医生,不能直接地挽救生命,但我可以提供足够好的器械,足够好的药给医生,间接地帮到别人。
德诺资本从第一天起,就定位是一个全球化的创新基金,我们努力寻找、努力帮助优秀的创新项目。我们把国外顶尖的技术引入到中国,把中国优秀的技术推向全球。让全球的人共同享受人类技术进步的成果,这是一件很有意思、也很有意义的事情。

//来源:大健康财经  作者:林云峰丨整理:南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