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UC头条:学习笔法只能临摹古人不能自己创新吗

 甄事馆 2019-12-13

谢谢您的邀请和提问。书法的笔法有两个来源。

第一个来源当然是临摹古代书法经典。

第二个来源是自己创新。

我们按照认知原理来说,如果没有学习,怎么会有创新?

学习书法的,第一口奶就是临摹书法经典作品,在书法经典作品中,我们才能认识到书法的笔法。

只有初步学会了笔法,才能写好规范的书法。

笔法在书法中具有核心作用的地位。

如果没有笔法,那就没有书法。而笔法是一个承传过程,我们必须临摹笔法,才会懂得什么是笔法。

既然笔法如此重要,我们了解什么是笔法吗?

笔法有两个含义。一方面是写出来的笔画,是什么形态,什么结构的问题。

例如起笔什么样?行笔什么样?收笔什么样?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写出这些笔画,如何用笔的问题。

我们学习笔法是时候,一般主要是看笔画如何写出来,也就是一个字的笔画是如何起笔、行笔、收笔的。

往往对起笔、行笔、收笔的过程中,是不是在用笔时有执笔的变化不太了解。

因此,对笔法的研究有时候感到很复杂,甚至好神秘。

其实,笔法与执笔和写出来的效果是有联系的。同样一个笔法,可能执笔正确,写出来的笔法会更精彩,而执笔方法不是很准确,可能写出来的字就没有那样生动了。

这就是为什么同样学一个字帖,有的人写的字很生动,有的人写的字很机械很死板,这就与执笔还是有很大关系的。

米芾有“八面出锋”之说,所谓的“八面出锋”,就是要根据笔画走势,相应调整一下自己的执笔角度的。

我们一般认为:执笔要正,要垂直,这叫“笔正心正”。

假如我们写字执笔从头到尾都很正,也是能够写出各种笔画的。但是,能不能写出很有气质的书法,这就不好说了。

由于笔法在起笔、行笔、收笔三个环节上笔法不一样,所以,执笔就要有一些“顺势”的调整。

因此,学习书法执笔和用笔非常重要。

我们学习书法不但要临摹字的笔法,也要学会下笔的巧妙用笔,这样才能学好书法。

如果只有照猫画虎的临摹,当然是学不好书法的,也无法真正了理解什么是“笔法”。如果对笔法都不精通,怎么会创新笔法?

执笔是服务于笔法的,但是,对笔法结构的研究才是核心问题。

笔法的核心到底是什么?千里马认为。其实笔法的核心也不神秘,它就是一个笔画的书写结构。

书法的每一个笔画都是由起笔、行笔、收笔构成的。但是,我们很多人并没有写出笔画的这些结构。

昨天,我看了一个书法教师的《九成宫》临摹。表面看临摹真的很像,也很准确。但是,我仔细看了一下,他的临摹笔法恰恰就是没有笔法结构的。所以,认真看下去,笔法一点韵味也没有,为什么呢?

因为,他对笔法就没有按照起笔、行笔、收笔来写,也看不出有起笔、行笔、收笔的变化,这样学书法,写出来的字,只能是徒有外表。

在徒有外表的背后,是对笔法的非常空洞的理解。

我们看欧阳询的字帖,你分析每一个笔画,都是起笔、行笔、收笔非常清楚的,所以,他的书法很有味道,很有韵味。

临摹就是学书法原理而不是机械模仿。

所有书法大师的作品,他们书法的精彩之处,都在起笔、行笔、收笔的变化之间,气象万千,这是我们要精心学习的。

像我举例的这个书法教师临摹的《九成宫》是很有普遍性的。那就是学习书法。没有把书法的原理学出来。

书法的原理,就是如何起笔,如何行笔,如何收笔的问题。

如果通过临摹字帖,把这个原理搞懂了,那么,无论如何创新也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如果书法原理都学不好,你怎么练字?更何况还要创新有能从何谈起?

把临摹看成是模仿和看成是一个原理,这是很大的区别。模仿永远是自闭的,原理就是找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是开放的。学习书法确实需要情怀,也需要科学。

所以,我们学习书法不是只要临摹就够了,要学会研究书法原理的本领。

所有的书法字体,都是一个原理,那就是他的笔法都是由起笔、行笔、收笔组成的。

只是,每一个书法家的字帖,是如何起笔,如何行笔,如何收笔是不一样的。

这就需要我们学习具体的笔法。如果没有对具体笔法的研究,你拿什么创新笔法?

例如,魏碑有魏碑的笔法。隶书有隶书的笔法,如果你不按魏碑的笔法学习书法,怎么可能有魏碑的笔法?如果不按照隶书的笔法,怎么会有隶书的笔法?

但是,魏碑和隶书都是风格多样的,不过,这不影响也无法超越书法的原理仍然是起笔、行笔、收笔这个基础。

所以,我们临摹书法一定要在书法原理上很下功夫,才是真正学到了笔法。

如果没有这个基础,临摹书法都临摹不好,还要书法创新的可能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