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较量》以4500万卢比的成本收割5亿票房,成为史上最卖座的马拉雅拉姆语影片,震撼宝莱坞: 官二代偷录女孩的沐浴视频,以此要挟、性侵其母亲,女孩情急之下痛下杀手: 挖坑埋人只是容易露馅的常规操作: 怎样藏匿尸体,利用时间差制造不在现场的证据,让别人心甘情愿地做“伪证”,从而保护妻儿老小和整个家庭? 考验男主的时候到了,先稳定自家阵脚:警察可能会打我和你妈妈,你们不要怕(怕也没用)。 作为高级警官,官二代的母亲聪明、能干,一眼就识破了男主的种种诡计:利用账单、票根打时间差,强化证人的错误印象。 影片忠实地记录了印度的黑暗现象,暴打男主及其妻女,令人发指。 恐吓、殴打小女孩: 小女孩终于招供: 这一细节提供了双重的讽刺,刑讯逼供固然不对,但有时候,面对嫌疑人的攻守同盟,不来点硬的,几乎寸步难行。 小女孩“实话实说”,吐露埋尸地点,形成大逆转,之后再次造成超级大逆转,令人击节。 有人说,电影艺术最关键的不是创意,而是用画面实现创意的能力。 其实,创意非常关键,很多一流制作团队因为缺乏创意和优秀的剧本,只能翻拍。 《较量》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悬念设计,引无数观众竞折腰,但片尾请求原谅的鸡汤实在倒人胃口: 死者属于自作孽不可活好,女孩正当防卫,顶多防卫过当。 教养出偷拍、以裸体视频要挟别人的人渣,这样的父母才应该道歉:对不起,我们没把那个龟儿子教好,给你们添麻烦了。 2014年宝莱坞翻拍《较量》,意犹未尽,2015年用明星阵容再次翻拍,《误杀瞒天计》大获成功: 《误杀瞒天计》海报家人在上—— 中国第三次翻拍,《误杀》海报警官在上,暗示义不容情: 《误杀瞒天计》随时挖坑,随时圆回来;男主打抱不平、仗义执言,形象更加丰满: 对杀人片段的处理也更为合理,起于争抢手机,终于义愤填膺。 《误杀》将地点改到了泰国,经典设计没变,片尾剧情做了重大修改,口碑出现两极分化,有的影迷觉得莫名其妙,甚至有影迷感到痛心:“镜头语言缺乏力量,全靠背景音乐,整得跟电视剧一样。完全是学生水平,什么都往里面堆,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看着好故事一步步被毁掉真是痛心。” 要是没看过《误杀瞒天计》,不妨看看《误杀》的悬念设计。 翻拍看似容易,要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并不容易。珠玉在前,一比较就能分出高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