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家夫子”王昌龄,为何会在晚年被冤杀?

 温柔的TIGER 2019-12-14

“诗家夫子”王昌龄,为何会在晚年被冤杀?

“唐诗”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它以短小精悍、语言凝炼、寓意深远为特色,一经问世就受到了广大文人的热烈追捧。

“诗歌”虽然起源于《诗经》,但是却在唐朝时期达到了巅峰,正所谓一个朝代养一种文化流派,从这角度来讲唐诗其实也是,大唐盛世的一个文化载体。

无论是在初唐、盛唐、中唐还是晚唐,唐诗都以不同的体裁和形式,不断发展并实现了古代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以创作唐诗为傲的唐朝诗人们,将唐诗当做一个抒发个人情感,歌颂大唐盛世以及同情底层百姓的工具。

不仅显示出了文人的自怜自爱和家国情怀,同时还从另一个侧面鉴证了,唐诗这个具有多面性、层次感的文学载体,在古代历史中所发挥出来的积极作用。

在唐诗的感召之下,唐朝涌现出了不计其数的诗人,但真正能够在诗史留名的却寥寥无几。

生活在盛唐时期被时人誉为,“诗家夫子王江宁”的王昌龄,就是这样一位可以载入史册的大诗人。他既与李白、孟浩然、王之涣、高适等人交厚,又能够别出心裁的创作出,独树一帜的具有王昌龄特色的诗歌风格,这不得不说是诗坛上的一件乐事。

“诗家夫子王江宁”,生于忧患死于忧患的坎坷人生

1.“早年贫贱,困于农耕”的王昌龄

《旧唐书》中对王昌龄略有记载:“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而立,始中进士”。

短短十六个字可谓写进了王昌龄的一生,从“早年贫贱”中可以得知,王昌龄小的时候家庭特别贫困,即使在他长大之后也依然“困于农耕”。

早年的王昌龄由于家境清贫,所以只能依靠几亩薄田来维持生活。虽然王昌龄出生于盛唐时期,但由于处于社会底层所以,经常过着朝不保夕的贫困生活。但是在唐朝科举取士制度的影响之下,这位被困于农耕的年轻人,也依然有进士及第的梦想。

根据《旧唐书》上的记载,认为王昌龄是京兆人即现在的陕西西安,也就是当时的唐朝国都。王昌龄本人也曾写诗证实了这一事实。

王昌龄在《别李浦之京》诗中写道:“故园今在灞陵西,江畔逢君醉不迷。 小弟邻庄尚渔猎,一封书寄数行啼”。

古代“灞陵”原指汉朝某一位皇帝的陵墓,但后来逐渐演化成了一个地名。一般多指出长安城的某一个地方,唐朝诗人们在诗中,多将“灞陵”作为离别之地。从这个方面来分析“灞陵西”,应该是指王昌龄的老家或者故乡。

2.“年近而立,始中进士”因事被贬龙标尉

公元727年已经而立之年的王昌龄才进士及第,在这之前他是否有落第的经历不得而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的求学之路,肯定要比当时很多文人都要更加艰辛。

因为他要一边耕地一边学习,在生活无比困苦的时候还依然刻苦读书,这其实也是王昌龄能够步入仕途的关键所在。

三十岁的王昌龄高中进士之后,被授予秘书省校书郎即“官汜水尉校书郎”一职,所谓“校书郎”通俗一点说,就是专门校对、核实古籍的专业人士。

王昌龄在任“校书郎”一职时,不仅学到了很多闻所未闻的经史子集,而且他还将这些知识学以致用。

在担任“校书郎”的时候,王昌龄不断提升个人的文学休养,为他继续撰写具有更高水准的古诗打下了坚实的文学基础。

实际上“校书郎”虽然听起来工作比较简单,而且其他官职来说,是一个没有官阶的小官。但这个职位却是很多唐朝诗人升迁的跳板。

但由于王昌龄的性格比较刚直,所以在工作中很容易过于较真,这也是他后来“因事贬龙标尉”的原因所在。所谓“龙标尉”指的是,王昌龄被贬谪到唐代龙标地区,在龙标地区当上了一个“县尉”,这也是他被后人称为“王龙标”的原因。

3.王昌龄与盛唐著名诗人交厚

相信大家都知道盛行是诗歌文化发展高峰期,在这一阶段不仅创作出了,很多流传后世的经典诗歌,同时也涌现出了很多以李白、杜甫为代表的盛唐诗人。王昌龄的诗名虽然无法与盛唐顶级诗人相提并论,但是却与这些大诗人感情甚好。

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厚。这些人不仅是盛唐诗人中的佼佼者,同时也是整个中国文化史中的文化名人。

王昌龄能够与这些人成为交情甚厚的挚友,并经常与他们互赠诗歌,这说明王昌龄本人的诗作水平也相当高。

王昌龄与高适、王之涣、岑参,被誉为唐朝“四大边塞诗”, 从这个角度来讲王昌龄以及他的诗作,在盛唐时期也应该颇负盛名。尤其是王昌龄被贬谪为龙标尉之时,“诗仙”李白还曾赠诗于他。

4.昌龄与诗仙李白的患难之交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就是李白专门为王昌龄创作的诗歌。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此时的李白也因事被贬夜郎,两个政治上不得志的诗人,在此时表现出了极大的惺惺相惜之意。

这首看起来短小精悍的四句短诗,却蕴含了十分沉重的感情。李白与王昌龄是一对好诗友,二人因诗而结交并给彼此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

在听闻王昌龄被左迁龙标尉之后,此时同样被贬夜郎的李白,突然有一种同命相连的感觉,于是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经典诗歌。

收到李白的来诗之后,王昌龄也为为李白回赠了一首《巴陵送李十二》。

“摇曳巴陵洲渚分,清江传语便风闻。 山长不见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

李白之所以被贬夜郎,其实最大的原因就是犯了“政治问题”。

实际上王昌龄的这首诗歌,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造诣,而且也是他与李白真挚友情的鉴证。《巴陵送李十二》写出了,问人之间相互倾诉、感同身受的意境。两个同被贬谪的难兄难弟,在社会大背景之下也只能随波逐流。

屡遭贬谪仍不改诗人本色

1.屡遭贬谪不改初心

开元二十二年即公元734年,此时的王昌龄已经四十六岁,在考取“博学宏词科”后,因其文章精妙绝伦受到统治者青睐。于是他从龙标尉改任汜水县尉,在接下来的日子中兢兢业业的王昌龄,本以为他的仕途从此顺利,但是却“因事贬岭南”。

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不仅加深了王昌龄对社会现实的看法和印象,同时也更加激发了他的诗歌热情,尤其是诗歌中表达的边塞情怀更加浓郁。开元二十八年也就是六年后,王昌龄北归后被改授江宁丞。

关于王昌龄被贬谪之事,并非只有贬谪岭南一次,据《詹才子传》记载“晚途不谨小节,谤议沸腾,两窜遐荒”。 从这段记载中可以看出,王昌龄至少被贬谪过两次,并且都是唐朝时期的蛮夷之地。

2.一代诗杰令人惋惜的最后遭遇

天宝十五年即公元756年,此时正处于“安史之乱”中,作为唐朝官吏以及当时的大诗人,王昌龄也没有幸免于难。

由于其后期诗歌多位讽谏诗,所以后来被不断贬谪至蛮夷之地,就连一个小小的龙标尉也没未保住。

在王昌龄离任迂回至亳州之时,竟因诗名遭人嫉妒而被刺史闾丘晓所杀。一代“边塞诗”大家在晚年时,竟然落得个身首异处的悲惨下场。

据《唐才子传》记载:“以刀火之际归乡里,为刺史闾丘晓所忌而杀。后张镐按军河南,晓衍期,将戮之,辞以亲老,乞恕,镐曰:‘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乎?’晓大渐沮”。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其一》之“一片冰心在玉壶”

1.玉壶冰心送挚友

《芙蓉楼送辛渐》是王昌龄,“七绝”诗歌中的上乘之作,也是唐代“赠别诗”中的经典范例。诗人以强烈的感情和平时的语言,娓娓诉说了他与辛渐之间的送别之情,尤其是诗歌的最后两句,更是升华了整首诗的格调和品味。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芙蓉楼在当时唐朝的润州,站在芙蓉楼之上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在秋冬交际时节寒冷的冰雨与江面连成一片。

在天刚蒙蒙亮的时候诗人,就要送别自己的好友辛渐。从“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句可以得知,辛渐是要离开吴地回洛阳。

如果你回去之后身在洛阳的亲友问起我,你就告诉他们我的心像玉壶一样纯洁干净。实际上最后一句指的是,诗人并没有受到功名利禄思想的污染。

2. 王昌龄挚友辛渐

诗中所说的“辛渐”据推测,应该是王昌龄的同乡和故有。很有可能两个人是从小一起玩到大的朋友。因为在王昌龄的诗歌中,曾不止一次提到过辛渐其人,《别辛渐》也是一首描写,诗人与辛渐离别之情的诗歌。

“别馆萧条风雨寒,扁舟月色渡江看。酒酣不识关西道,却望春江云尚残”。

这首 《别辛渐》中所蕴含的真挚情感,甚至要比《芙蓉楼送辛渐》更加真实,同时也更能体现出二人之间依依惜别之情。

王昌龄诗歌特点及文学造诣

王昌龄是盛唐时期比较知名的诗人之一,虽然他的诗名并没有李白和杜甫那样高不可攀。但是其诗以七绝见长并且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尤其是他创作的“边塞诗”,更是体现出了大气磅礴的感情世界。

笔者认为尤其是王昌龄在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创作的“边塞组诗”最为著名。王昌龄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同时也充满了盛唐时期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出塞》就是其边塞诗中的经典之作。并因此博得了“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

他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由于志趣相同、思想基调一致,所以才能成为推心置腹的好朋友。王昌龄一生曾创作了很多诗歌,并且集成《王昌龄集》六卷。虽然现在仅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但是也完全可以彰显他的是人气质。

结 语

唐代“四大边塞诗人”之一,世称“王龙标”的一代“诗家夫子王江宁”,可以用遭逢乱世、一生坎坷、仕途不顺、因妒枉死,四个具有归纳总结性质的关键词来形容他的一生。他是一位盛唐时期杰出的边塞诗人,但也是一位时代悲剧的真实鉴证者。

王昌龄与他所创作的诗歌作品,在大浪淘沙之后终于受到世人认可,并且也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文化名人”。他的文学思想以及诗歌风格,将永远镌刻在唐朝诗史之上,也会永远受到诗人的追捧和崇敬。

【参考文献】

欧阳德威《王昌龄的边塞诗》

赵红《浅论高适与王昌龄边塞诗的异同》

陈维志《论王昌龄的边塞诗》

代熙熙《浅析王昌龄边塞诗的艺术特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