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UC头条:他天生愚笨, 曾写一幅书法草稿, 让很多书法家汗颜!

 事奴 2019-12-14

在一些传世的书法中,有很多是草稿,比如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涂涂抹抹一幅书法,被称为行书的典范之作。在明代的书坛也有一个人的草稿成为行书的典范,被后人称赞不已。

这个人就是文征明,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书法作品,但是以草稿形式流传的却很少,我们从这幅草稿之中可以感受到文征明的书法造诣。

文征明在书法的学习上比较艰辛,与同时期祝枝山、唐伯虎相比,他用功比这两个人要多。因为文征明自幼愚笨,七八岁时候说话不利索,到了十一岁的时候才有好转,到了私塾读书之后,别人一遍能完成的事情,文征明要数遍才可以。

好在文征明自知愚笨,刻苦异常,在书法上取得了别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即使是以才情闻名的唐伯虎,他在书法上的造诣不如文征明,他成为吴门书派的代表人物。

这幅书法虽然是草稿,但是笔画收放自如,丝毫没有束缚之感。一幅书法如果是刻意求工整,最后反而有呆板之气,正如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一样,整幅书法涂抹多处,字体大小不一,完全不顾章法,却被称为行书的典范,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一幅书法并不是以工整论高低,颜真卿书写《祭侄文稿》的时候,心情悲切,书法成为了抒发情感的方式,而不是注重表面形式。所以后人在欣赏这幅书法的时候往往结合颜真卿当时的处境和情感,会发现他的书法达到了人书合一的艺术境界。

文征明的这幅草稿也是如此,并不是为了书写而书写,而是把情感放在首位,并没有刻意布局章法、笔法和结构,给人一种自然的感觉。苏轼曾经说过我书意造本无法,说的就是一种自然书写的状态。

这种自然书写并不是没有功底地书写,是文征明几十年文化修养,书法技法的一种体现,并不是从未练习过书法的人拿起毛笔不顾章法、结构所书写的结果。我们有时候能看到有些书法家在创作的时候,拿着毛笔写大字,有时候一个字能达到几平方米,还有的书法家翻跟头写书法,这样的现象有很多,如果他们的书法和文征明的草稿相比,相差甚远。

也有人欣赏完文征明的草稿之后,感觉文征明的一幅草稿足以让很多书法家感到汗颜。就是这幅涂抹多处,有些字歪歪扭扭的草稿,没有几十年的书法功底不会有如此的境界。

文征明书法草稿局部文征明在书法上为后人做出了典范,直到九十岁的时候还在练习小楷,他的书法影响了书坛400年之久,是当时无愧的书法大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