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高级的智慧:大事不糊涂,小事不纠结

 京博国学 2020-09-05
人生的层次越高,才能看得越远。

只有观世界才会有全面的世界观,只有观人生才会有立体的人生观。

周国平说:哲学就是要让你有一个好的心态,大事不糊涂,小事不纠结,活得更明白也更超脱。

凡事拎得清,方显大智慧。



大事不糊涂

提起郑板桥,广为人知的是他那句难得糊涂。所谓“难得糊涂”,难就难在大是大非上面不糊涂。 

郑板桥担任县令期间,正逢大饥荒。他怜惜百姓疾苦,开仓放粮救活了数万灾民。自己却因此被罢官还乡,以卖画为生。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郑板桥以百姓的生死为重,看轻个人利益,守住了做人做事的底线,才被后世所称颂。

一个人只有在重要的事上不犯糊涂,才能事有所成。然而却总有人曲解“难得糊涂”,把意气用事当成做事准则。结果往往是一错再错,损失惨重。

2006年的蒋多多事件,曾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她出身农村贫寒家庭,从小品学兼优,初中时曾多次获奖,一直有个作家梦,读高中期间就写下了数本小说。

她本可通过高考改变命运,实现梦想。却在参加高考时犯糊涂,写下8000多字控诉高考制度,虽然经报道之后,舆论哗然。但却葬送了自己的前程,得不偿失。现在的她在家务农,被生活琐事所累早就忘了自己的作家梦。

人的一生会做很多事,最基本的是要能在大是大非面前坚守原则。小事出错还有弥补的机会,大事糊涂就只能悔恨自责。

明代思想家李贽曾自题联语: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大事不糊涂,需有成熟的心智,能明辨是非,从不意气用事。能够着眼全局,不被眼前利益所诱惑。

若如此,人生才能迎风破浪,善始善终。



小事不纠结

生活中,总会有人在小事上纠结不已。穿衣纠结那件好,吃饭纠结吃啥好,凡此种种都拿不定主意。

在一件事上过于纠结,实际上不是跟事过不去,而是跟自己过不去。

作家契诃夫的名篇小说《小公务员之死》,就讲述了一个关于纠结的故事。

小说的主人公在戏院看戏时,忍不住打喷嚏,却不小心溅到了将军的光头。他总是害怕将军会处罚他,先是纠结于如何跟将军道歉,后面又纠结于道歉后将军很淡然的反应。

但将军真要处罚他吗?并没有,将军并没有把这件小事放在心上,是他自己无法释然。

纠结的本质是一个人的格局太小,太看重得失。往往体现在需要做出选择的时候,被自己想象出的后果扰乱了思绪,无法准确权衡利弊。

很多人都是如此,做事经常犹豫不决,只要听到别人有不同意见,自己就焦虑不安。

一个人如果把精力耗费在无益的小事上,就没有时间来提升自己。做事犹豫不决爱纠结,就会错失良机,难成大事。



凡事有主见

《笑林广记》中记载,汉朝时有个叫鲍坚的人,他第一次去拜见司徒崔烈,怕有失礼节礼,向先到的人请教。

那个人说“随典仪口倡”,意思是典礼官怎么说你就怎么办。可鲍坚误会了,以为要他跟着典礼官说。拜见的时候,典礼官说什么,他都重复一遍,人云亦云授人笑柄。

我们都会有被误导,从而不知所措的时候。一时盲从还可挽救,若凡事都人云亦云,只会迷失本心,一事无成。

国学大师梁漱溟说:“有了主见,才得有自己;有自己,才得有旁人。

一个人有主见,并不是说我行我素,做事不听取他人意见;也不是说刚愎自用,错了也不接受批评。而是在于坚持真理,活出自我。

一个人做事很难皆大欢喜,有时候,越想周全时,往往就越难周全。旁人都是从自己的主观想法出发,最终结果的对错成败,还是需要自己承担。

生活不是糊涂账,心中有数才不慌。大事不糊涂在于有原则,小事不纠结在于大格局。

一个做事有原则,遇事大格局,凡事有主见的人,才是真正拥有了人生大智慧。
※ 本文系京博国学原创,作者江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