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理丨中医治病的原理

 温暖中医 2019-12-14

要知道中医治病的原理,先要了解疾病的发病原因。从宏观的角度看,人之所以有病,是五脏失衡,阴阳失调。故从大局来讲,就是调整阴阳,正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素问·至真要大论》:“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所谓“阴阳所在”,即先天、后天阴阳的太过和不及,也就好比短板和长板,我们可以通过削平长板来填补短板,达到为身体“堵漏”的目的。



 

如先天土太过,易克水,导致水虚,不涵木,同时木来复,患者容易关节痛,怕冷,同时肝火较旺,女子容易生肿瘤、胆结石。治疗时可以根据患者的先天体质特性(脏腑的有余和不足)和后天表现的症状(脏腑的虚实盛衰),通过药物的偏性来调节,就像快速修复身体的短板,调整平衡,达到快速的治疗效果。

 

阴阳不平则鸣,不平则病。很多疾病,尤其是慢性病,多和本人出生时的年月,也就是运气,或者说是命理有关。如在临床中发现,属狗的女性,易患强直性脊柱炎;属牛的人,易患鼻炎、甲亢、关节炎、妇科病。


 

此外,具体到外感和内伤疾病的治疗先后问题,旧病和卒疾的治疗先后也有规范可循。一般是外感先治,内伤后调;先治卒疾,后治久病。

 

如在《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说:“从内之外者,调其内;从外之内者,治其外;从内之外而盛于外者,先调其内,后治其外;从外之内而盛于内者,先治其外,后调其内;中外不相及,则治主病。”在《伤寒论》中也有“太阳与阳明合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之条文。“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治其痼疾。”所谓知其先后,则近道矣。所以我们看病的过程,是求道验道的过程。

中医治病的原理,就是找到并祛除病因,调整五脏、五行的太过、不及,恢复人体的平衡,则病可愈。

本文摘自陈斌《五运六气——中医精准诊疗解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