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普知识 | 做一次CT,需要接受多少剂量?

 渐近故乡时 2019-12-14
在生活中有很多人出现一些大脑或者是内脏疾病,甚至看牙医的时候医生都会进行CT检查来判断病情,现在CT检查已经很普遍了,但很多人,包括CT设备操作者,对CT检查潜在的辐射照射风险认知还不够到位,甚至毫无概念。

那么CT是什么呢?CT(Computed Tomography)就是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它是利用精确准、直的X射线,与灵敏度极高的探测器一同围绕人体的某一部位作一个接一个的断面扫描,具有扫描时间快,图像清晰等特点。从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开始到1972年第一台X-CT机诞生,CT技术开始在医学影像技术上的运用,随着技术不断发展,一路走来已经发展出多排螺旋CT,PET/CT等融合一体机,锥形束CT(CBCT),双X射线源CT,能谱CT,吊顶式术中CT系统,数字断层合成(DTS)等技术设备。

CT在人体科学与临床医学运用中功勋卓著,为疾病预防与诊治开创不可替代的技术手段,但是CT在日常医疗实际运用中常常存在不规范问题,尤其是给患者增加不必要的CT检查,使患者受到的辐射剂量增加。那么一般医疗检查每次所受到的辐射剂量在什么水平?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医疗检查运用对应的照射剂量:

每年天然辐射源对成年人造成的平均有效剂量约为2.4 mSv即使是福岛附近居民在事故发生三个月内受到的辐射剂量最高,但也只有1-5 mSv,而一次CT扫描的辐射水平有2-15mSv,相当于人每年受到自然辐射剂量的1-6倍,相当于去福岛逛了1-3趟
依照我国辐射防护要求规定除天然照射外,公众每年接受到的辐照有效剂量限值不得超过1mSv,职业人员每年有效剂量不超过20mSv(连续5年平均,任一年不超过50mSv)。虽然CT检查属于医疗照射,不适用限制值标准,但人体能承受的辐照剂量是有限的,随着剂量的增大,会造成部分机体细胞受损,在免疫力低下或促癌因素存在时,增加公众群体诱发癌症等随机性效应发生的概率风险。
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对于辐射防护要求提出三原则,即正当性,防护最优化,个人剂量限值。在个人医疗CT运用上的辐射防护要求体现在于在做X-CT扫描检验之前应当对检查的正当性做出判断;成像过程最优化,即以患者受照剂量最小而尽可能多地获得临床所需诊断信息。总的来说就是减少不必要的受照剂量。
当然,并不是说CT存在辐射我们就要排斥,我们日常生活中到处存在辐射像阳光照射,使用电子设备,乘坐飞机等,但是日常辐照的水平比较低,例如乘坐飞机20小时的剂量是0.1mSv,每天吸20支烟年剂量是0.5-2mSv,地铁安检乘客每年可能接受的剂量<0.01mmSv。对待CT检查要以科学的态度来看待,权衡利弊,当患病需要借助CT来做检查的时候优先考量的是治病,当无需CT来做检查的时候就要避免不必要的照射了。
当然,并不是说CT存在辐射我们就要排斥,我们日常生活中到处存在辐射像阳光照射,使用电子设备,乘坐飞机等,但是日常辐照的水平比较低,例如乘坐飞机20小时的剂量是0.1mSv,每天吸20支烟年剂量是0.5-2mSv,地铁安检乘客每年可能接受的剂量<0.01mmSv。对待CT检查要以科学的态度来看待,权衡利弊,当患病需要借助CT来做检查的时候优先考量的是治病,当无需CT来做检查的时候就要避免不必要的照射了。
来源:核与辐射第二课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