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往往是个难熬的季节。 随着气温下降,寒冷所带来的刺激使得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容易升高、失控,各种并发症(如上呼吸道感染、糖尿病足、高血压、心绞痛、急性心梗、脑卒中等等)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 为确保安全过冬,糖尿病友在坚持药物治疗的同时,一定要做好日常生活的自我保健,特别是要遵守以下几点: 守则一 天寒加强保暖 冬季冷空气频繁,而寒冷会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血管收缩及血压升高,可能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脑卒中等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因此,糖尿病友一定要注意保暖,根据天气变化及时添加衣服,特别是在寒流期间,要尽量减少外出活动。 守则二 注意节制饮食 由于冬季气候寒冷,大多数人喜欢多吃来补充热量、抵御严寒,与此同时,冬季户外运动减少,再加上寒冷刺激促使体内升糖激素(如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因此,进入冬季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往往更容易升高。 因此,糖尿病患者在冬季尤其要注意控制饮食,不要大吃大喝,应适当进行户外运动,必要时,可以适当增加降糖药物的用量。 守则三 避免受凉感冒 冬季是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季节。糖尿病患者大多身体较弱,抵抗力差,稍不注意就会受凉感冒,而发烧感染不仅会引起血糖升高,还可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为避免受凉感冒,糖尿病患者要注意以下4点: 室内经常通风,但室温不宜过低; 平时注意锻炼,增强体质; 出门戴口罩,避免去人员密集处; 提前接种流感疫苗,预防流感。 守则四 谨防冻伤烫伤 天冷抱个热水袋或者泡个脚是很常见的取暖方式,但糖尿病患者可能伴有神经系统病变,对冷热不太敏感,很容易发生烫伤,甚至由此导致“足坏疽”。 泡脚前一定要用温度计或让家人先试一下水温,水温在40摄氏度左右为宜,泡脚时间不要超过半小时。泡完要用干毛巾把脚擦干,尤其是脚趾缝等容易滋生细菌的狭隘区域。如果足部有伤口,建议不要随便泡脚,应在咨询医生后进行妥善护理。 守则五 注意足部保护 病程较长的糖尿病患者常合并下肢血管及神经病变,造成脚的末梢循环障碍和感觉迟钝,即使足部受伤也不易察觉,也很容易发展为足坏疽。 因此,糖尿病患者应特别注意足部保护,穿吸汗透气性好的棉袜,鞋子要宽松合脚,避免足部外伤及感染。 守则六 防止皮肤干裂 冬季天干物燥,常出现皮肤瘙痒,由此引起神经性皮炎甚至湿疹的并不鲜见。因此,糖友冬季一定要预防皮肤干燥,特别是小腿及双足,以免破口、皲裂。洗澡、洗脚后须涂抹护肤乳,保护好皮肤这道重要的免疫防线。 守则七 冬季莫忘补水 冬季气候干燥,病人容易失水。而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口渴中枢不敏感,即便身体缺水,渴感也不明显,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很容易因为血液浓缩、血粘度升高而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为预防心脑卒中,建议患者每天的饮水量不低于1500ml(不论口渴与否),夜间起夜后要喝杯水,早上起床后也要先喝杯水。 守则八 不宜空腹晨练 运动不仅有助于降低血糖、控制体重,还能增强机体心肺功能及耐寒能力,提高免疫力,因此,如果没有禁忌症,患者应尽量根据自身年龄及身体状况,坚持参加运动(如步行、慢跑、太极拳等),运动时间最好选在早饭后或下午气温较高时进行,另外,空气污浊的雾霾天不宜室外活动,可选择在室内运动(散步或做操)。但不提倡冬季晨练,原因有三: 早晨气温低,寒冷刺激会引起血糖升高; 清晨空腹锻炼,容易发生低血糖; 寒冷会使血管骤然收缩,诱发心脑卒中。 守则九 勤于监测血糖 冬季气温变动较大,动辄大风降温10℃以上。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这种气温剧变很可能会带来血糖的波动。因此,在冬天,尤其是当气温骤变或生活方式调整(如增加运动量、减少饭量等)时,要血糖加强监测,根据血糖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守则十 保持情绪稳定 在阳光照射不足的冬季,很容易出现焦虑、失眠,甚至发生抑郁。不稳定的精神状态可能会影响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所以,医生应鼓励糖尿病患者控制情绪、必要时求助心理医生,不要长期处于负面情绪当中。 本文首发丨医学界内分泌频道 本文作者丨山东省济南医院糖尿病诊疗中心 主任医师 王建华 审核 | 主治医师 徐乃佳 (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