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妍也。——《三苍》 一 猴子在花果山上,虽说是已打出了“齐天大圣”的名号,但天庭下来征剿的时候,口口仍是不离“妖猴”二字的。 不知大圣听了当时心里会有什么感受,反正一口气杀进了南天门。 虽为妖,但妖这个字是不可以随便乱叫的。想当年在地府搞事情的时候,众鬼卒奔上森罗殿打报告:“大王,祸事了,外面一个毛脸雷公,打将进来了。” 慌得那十代冥王整衣来看;见他相貌凶恶,即排下班次,应声高叫道: “上仙留名!上仙留名!” 你看,绝口没有半个妖字!是有些小误会,但也算是化干戈为玉帛,事情也很快得到了妥善解决。 东海老龙王治下严谨,且家教有方。一个巡海的小夜叉都这样说话:“那推水来的,是何方神圣?说个明白,好通报迎接。” 悟空道:“吾乃花果山天生圣人孙悟空” 直至宫中相见,上坐谢茶。 ......正说处,后面闪过龙婆,龙女道;“大王,观看此圣,绝非小可” 你看,在融洽的气氛里双方是多么的欢欣鼓舞,老孙就搁自个家里一样。 二 在《西游记》的世界里,遍地都是妖。 作为一个妖,在任何场合下是很忌讳说这个妖字的,这是一个明显带有歧视性的身份属性字眼! 牛魔王,猴子的拜把子带头大哥,就称自己为平天大圣。 想开个“佛衣会”没开成的黑熊精,名讳熊罴怪。 而那个偷灯油的黄毛貂鼠,也是称自己为“黄风大王”的。 凡此,不一一例举。 总之,在妖的世界里没有哪个妖怪说自己是什么什么妖的。生而为妖,但很歧视妖这个字。 妖的世界,很难懂。 三 《西游记》世界里是严格讲究身份和归属意识的。 不像天上的神仙,帮会正统,势力又大。下界的妖魔鬼怪和精灵,如浮沉般的卑微,是没有什么存在感的。 菩萨虽然说过:“菩萨妖精,总是一念。若论本来,皆属无有。” 但得看你到底是混哪头的。 基本上,佛与仙是顶极食物链最上一端,妖是下一端。上端说你下端的是妖,你就是妖,是卑贱的妖,是可以任意宰割和驱使奴役的妖。无需反驳,无需质疑。 提示:文殊菩萨坐下的狮猁怪(青毛狮子)是被阉了的…… 血性男儿沦为了一个可操纵木偶,可怜至极。 四 五百年以前,孙猴子也绝不是一个善茬子。 大闹天宫,威震四海,封一代妖王。不虚! “大圣,此去欲何?” “踏南天,碎凌霄。” “如若一去不回······” “便一去不回!” 但凡未得到的,但凡是过去的,回首沧桑已是五百年。一飞冲天,身披金甲的孙大圣早已远去。 从此“执鞭负橐,奔走效劳”西天一路相随。 少时的彼岸早已不是今世的彼岸,剩下的可能只是容易老去的容颜。五百年的五指山,妖的世界开始下了雪! 五 并非所有的妖怪都像猴子那样爱折腾,他们情愿心系平凡,默默无闻,可能是路人甲,只是负责看门传话的。也可能是路人乙,就是一个烧火做饭的后厨专职人员。 大起大落,人生豪迈,是很遥远的事情。即使人生偶尔有点小波澜: 只不过是趁着今儿夜色不错,哥俩儿一边塔中观月,一边猜拳吃酒的“奔波儿灞”与“灞波儿奔”; 也许是早上起来精神饱满,准备拿上银子,去逛逛菜市场顺便买些猪样回来的“刁钻古怪”与“古怪刁钻”; 或许是一生只住在平顶山莲花洞,平时为妖之余,还兼职在家门口倒腾点二手小买卖的“精细鬼儿”和“伶俐虫儿”。 我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都是些想也不敢想的事情。 莫要怪他们目光短浅,注定圈养还要被割韭菜。这本是芸芸众生的宿命,无可跨越也无可改变! 真有幸脱颖而出“大王派我来巡山”的,也不过趁着朝霞满天,趁着红日恹恹,趁着晚风清来,趁着月色朦朦,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乐此一生,也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