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是要努力读书,并学以致用。然而,现代人竞争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物欲膨胀,用于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少,肤浅、浮躁、缺乏思考是现代人的通病,这是因为现代人不爱读书、不爱阅读吗?其实并非如此,现代人依旧很爱读书,付费自习室的兴起,证明了现代人读书缺乏环境,听书软件的流行,证明了现代读书人缺少阅读的时间。 实际上,读书就是一种生活习惯,善于读书的人有温度、懂情趣,而且善于思考,从不翻书的人,生活就会对他“翻脸”。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就是一位爱读书的人,他认为,读书是一种人生态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不仅能够提升文化素养,而且还能受益终生,我们的大学最应该注重的并不是什么就业率、排名,而是学校的“读书氛围”,让学生们爱上读书养成读书习惯,才能培养出善于思考的学生,这才是大学的价值。 正因为此,清华大学校长邱勇自从上任以来,每年都会给清华的新生们送一本书,其目的就是想要清华的新生们,能够从入学开始,就能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2015年,清华大学校长送给新生的书是《平凡的世界》。这本书是路遥先生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的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普通老百姓最为平凡的生活,尽管有挫折、有不公,但不屈不饶、艰苦奋斗,最后获得成功。在这个喧嚣浮躁的社会,《平凡的世界》会告诉我们,无论时代变迁,无论欢乐悲伤,无论生离死别,无论贫穷与富有这都是我们平凡生活的一部分,读这本书,让我懂得了奋斗,也懂得了珍惜! 2016年,清华大学校长送给新生的书是《瓦尔登湖》。这本书是美国作家梭罗的纪实散文集,讲述的是作者瓦尔登湖畔独自生活两年零两个月的见闻和思考。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孤独更容易让我们思考,就像读书一样。但《瓦尔登湖》这本书真的很难让人读下去,感觉一点也读不懂,可能是自己比较浮躁,但我依旧把这本书放在床头,因为每次睡不着看几分钟就能让我马上入眠,或许真正孤独的人才适合这本书把。 2017年,清华大学校长送给新生的书是《艺术的故事》。这本书是英国艺术史家贡布里希编著的艺术历史书,介绍了世界上各种美术成就的发展历史,是一本很好的美术启蒙书,可以说对美术有兴趣的小孩都适合这本书。而清华大学校长认为,大学生不仅要会做学术,还要懂艺术,因此将这本书送给了2017年的新生。 2018年,清华大学校长送给新生的书是《从一到无穷大》。这本书伽莫夫编写的一本科普读物,涉及到数学、物理、天文和微观世界等方面,最适合的就是十多岁对世界充满求知的初中生和高中生,而对于大学生来说,看这本书可能会缺少兴致,但清华大学校长送书是说过,让清华新生阅读这本书,能够学习到科学的思维方式。其实,我认为这本书不限年龄都可以阅读,对于30-40多岁的中年人来说,阅读这本书能够让你重新认识世界,也能更好地去培养下一代。 2019年,清华大学校长送给新生的书是《万古江河》。这本书是由许倬云编著的一本中国传统文化普及读物。在现代社会,西方文化的入侵让中国传统文化逐渐丢失,甚至到现在,依旧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外国的都是好的”,缺乏文化自信是当代中国人的通病。而在《万古江河》中,我们不仅能够学习中国的历史和传统文化,而且也能让自己拥有更加广阔的视野去看世界,这是一本适合中小学生的普及读物。 有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其实我不敢苟同,没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又有什么意义呢?清华大学校长送给新生的这五本书不仅能拓宽我们的视野,而且也为“行万里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无论什么年龄段,这五本书其实都适合读一读,你们认为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