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宝品鉴】桃形花结八瓣银高足杯

 DavidCCH 2019-12-14

桃形花结八瓣银高足杯,银质,唐代,口径5.9厘米,底径3.1厘米,高3.5厘米,重57.5克,1984年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出土。现藏河南博物院。

【国宝品鉴】桃形花结八瓣银高足杯

桃形花结八瓣银高足杯

该高足杯为唐代饮酒器。通体锤揲成型,口沿外侈,浅弧腹,高柄,喇叭形圈足,圈足与杯体应焊接而成。杯口成花瓣形,杯身外壁均分为八瓣,周身以珍珠纹为地,錾刻八瓣桃形莲叶花结,杯身底部处饰一周卷曲的蔓草纹。杯柄及圈足上亦装饰有珍珠纹,并錾刻有卷草纹。杯内有八条凸棱,无纹饰。

【国宝品鉴】桃形花结八瓣银高足杯

银高足杯内部

【国宝品鉴】桃形花结八瓣银高足杯

银高足杯底部

杯身上装饰的底纹为珍珠纹,又称鱼子纹,其在唐代金银器上出现的频率相当高,以錾刻的手法做出,一般用作地纹,这种装饰手法后来被宋代磁州窑系借鉴于瓷器装饰上。

器身上錾刻的桃形纹饰由两片忍冬叶片对卷而成,这是一种唐代金银器上常用的分割区域的装饰手法。桃形花结、忍冬纹、莲瓣纹等都是唐代金银器上流行的纹样,线条饱满而大气,显示了蓬勃的生命力,有连生贵子、多福多寿等吉祥寓意,表现出唐人追求幸福喜庆的世俗文化的特点。

从装饰和构图来说,该高足杯采用的是满地装的手法,即以各种纹样将器物通体加以装饰,这样的构图看似复杂,实则布局有一定的规律与节奏,疏密、比例、空间与器物本身协调,讲求对称呼应,纹样装饰具有整体性,使器物显得丰满富丽,蕴含生机,体现了唐代金银器装饰艺术的高超水平。

【国宝品鉴】桃形花结八瓣银高足杯

银高足杯局部

银杯整体制作精细,造型美观,纹饰线条细腻优美,寓意美好,是件珍贵的唐代艺术品,在熠熠银光中体现了唐人的精神风貌与时代气息。

比较研究

高足器物一般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盛器,下部为手持之用,在古代中国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高柄陶杯、陶豆,商周时期的铜豆等。而隋唐时流行的金银高足杯,从器型来看与之前的中国高足器物并不相同,它更具有西方特征。据齐东方先生考证,唐代金银器中的大量高足杯很可能是受拜占庭器物形制的影响而制作的,被称为罗马-拜占庭式的高足杯,最早出现于罗马时代,拜占庭时代沿用,在唐代以前就已传入中国。

【国宝品鉴】桃形花结八瓣银高足杯

屈家岭文化黑陶高柄杯图片

【国宝品鉴】桃形花结八瓣银高足杯

春秋时期嵌红铜龙纹方豆(图片来源:《中原古代文明之光》图录)

然而,这种具有西方特征的拜占庭式高足杯传入中国后,中国工匠并未直接地全部仿造,而是与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融合,又受萨珊和粟特文化的影响,形成了具有鲜明风格的唐代高足杯。出土和传世的唐代高足杯不在少数,且多为银质,部分纹饰带有鎏金。齐东方先生经过搜集整理与研究,将唐代的银高足杯依造型分为A、B、C三型,又根据细部的差别,将A、B两型各分为三式,共三型7式。为方便读者比较,特将具体内容制作成下表:

【国宝品鉴】桃形花结八瓣银高足杯

银高足杯分类表

【国宝品鉴】桃形花结八瓣银高足杯

A型Ⅰ式银高足杯 1.弗利尔狩猎纹筒腹银高足杯 2. 纽约缠枝纹筒腹银高足杯

【国宝品鉴】桃形花结八瓣银高足杯

A型Ⅱ式银高足杯 1.何家村狩猎纹筒腹银高足杯 2. 北京大学狩猎纹筒腹银高足杯

【国宝品鉴】桃形花结八瓣银高足杯

A型Ⅲ式银高足杯 1.大和文华缠枝纹筒腹银高足杯 2. 芝加哥缠枝纹筒腹银高足杯

【国宝品鉴】桃形花结八瓣银高足杯

B型Ⅰ式银高足杯 1.韩森寨莲瓣纹折腹银高足杯 2. 白鹤连珠纹折腹银高足杯

【国宝品鉴】桃形花结八瓣银高足杯

B型Ⅱ式银高足杯 沙坡村莲瓣纹弧腹银高足杯

【国宝品鉴】桃形花结八瓣银高足杯

B型Ⅲ式银高足杯 1.沙坡村折枝纹弧腹银高足杯 2.纳尔逊莲瓣纹弧腹银高足杯

【国宝品鉴】桃形花结八瓣银高足杯

C型银高足杯 1.背阴村素面银高足杯 2.淳安素面银高足杯

注:以上A、B、C三类器型图片均来源于《唐代金银器研究》

这三种器型的高足杯,并非是同一时期流行的式样,其发展演变也有一定的早晚关系。韩伟、陆九皋以出土的唐代窖藏金银器为基础,将唐代金银器的发展划分为四个时期。即:第一期,初唐到高宗时期(618-683年);第二期,武则天到玄宗时期(684-755年);第三期,肃宗到宪宗时期(756-820年);第四期,穆宗到哀帝时期(821-907年)。并以带有铭文的标准器物为依据,通过比较研究,将唐代金银器造型的演变规律做了初步的总结。

一期属于初唐时期,器物种类比较简单,受萨珊、粟特、阿拉伯等外来文化影响较多。装饰手法上多采用九瓣以上的任意等分面分区法,这在之后的金银器上不见这种做法。这一时期出土的高足杯,多为深腹直筒形。

二期、三期为唐代中期,这一时期器物种类明显增加,此时的高足杯,为弧腹,喇叭形圈足。值得一提的是,二期器物,在装饰杯、碗、盒面时,大量采用六、八等分,比较规整,出现了多瓣,菱花,葵式等器口样式。以忍冬、莲叶等纹样组成的石榴、桃状、柿状的花结,是本期具有特色的装饰纹样,其他三期看不到。

四期到了晚唐,器物类型更为繁杂,应有尽有,盒、碗等底部出现高圈足,是本期的明显特点。其装饰面多采用四、五等分,圆口器的数量减少。摩羯纹在这一期普遍使用。此期出土的高足杯,均为素面,腹部系五曲形,圈足沿出现花口边。

综合来看,A型高足杯所产生的时期应是初唐时期,此时无论是造型,还是纹样的外来特征还比较明显;B型高足杯对应的时期应是二期、三期,即中唐时期,此时外来的文化因素被广为吸收,造型和纹样更加符合唐人的审美需求,金银器逐渐完成了中国化的进程。C型高足杯则为唐代晚期的产物,其时,唐王朝由盛转衰,其金银器的纹饰趋向简单,不似盛唐时的繁缛。

从造型和细节来比较,宜阳所出的桃形花结八瓣银高足杯,浅弧腹,无折棱,足上无“算盘珠”式的节,杯口呈花瓣形,是典型的B型Ⅲ式的高足杯。从装饰手法来说,其为八瓣等分面,其上的纹饰为忍冬纹组成的桃形花结,是二期金银器的典型特征,因此可以推测该银杯或为武则天至唐玄宗时期的产物,代表着盛唐时期金银器的工艺制作水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