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所谓的“小人”,其实都住在我们心中!

 江山携手 2019-12-14

在数千年的中华文化传承中,“小人文化”是一道“风景”。

起初的“小人”,大概主要用于人们交往之间的谦称、谦辞,总体为中性。不知何时,“小人”一词变开始了“变性”之旅,负面的、贬义的成分越发多了起来。

《易经》就有对“小人”的特别强调:“开国承家,小人勿用!”,警示意味极为浓烈。

              

孔圣人更是说出了千古名言:“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不仅鞭笞小人,作为“半边天”的广大妇女同胞也被连带进去了,千年以来不得翻身,可见“小人”是多么的让温良恭俭让著称的老夫子颇为头疼不已,以至于大发如此情绪化的“圣言”。

所谓的“小人”,其实都住在我们心中!

后世的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也告诫蜀后主刘禅,“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民间更是有:“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的俗语。

所谓的“小人”,其实都住在我们心中!

自古及今。小人如洪水猛兽一般,萦绕我们这个民族的头脑中,千年间,挥去,又来。时至今日,人们在学习、生活、工作中,一旦确定某某为小人,便丝毫不敢怠慢,如临大阵仗。

国学君在这里丝毫没有不敬先圣、先贤圣训警言的意思。只是想从另外一个角度,对“小人文化”做些许的、自认为是深入的探讨努力。毕竟,躲避、回避“小人”是每个善良的人所必须要做的处世努力,在下也不是例外。

小人是什么样的?小人从何处来?

国学君尝试描绘一下小人:如影随形,变化万端。你喜,他知;你怒,他知;你怨,他知;你恨,他知;你忧,他知;你恐,他知;无论你如何,他均知。最关紧的是,都知道如何逢迎于你,爱你所爱,想你所想,让你如得知己、如得嘉朋一般,无可无不可,进而对“小人”产生强大的、甚至是独一无二的依赖感,不能自拔,甚至失去自我。

翻看青史,商纣喜欢恶来,秦始皇喜欢赵高,刘阿斗喜欢黄皓,唐明皇喜欢李林甫,宋徽宗喜欢蔡京童贯,等等。一再证明了先圣所说的“小人勿用”的圣训。

所谓的“小人”,其实都住在我们心中!

然而,是什么原因让这些亿万人之上之人,如此厚爱“小人”,而不能自拔呢?民间俚语“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我辈如果是“蛋”,那么“小人”应该就是苍蝇了。话说的粗糙一些,如果我们自身没“缝”,“苍蝇们”又如何“叮”我们呢?

心中有仇恨,我们便会被仇恨挟持;心中有喜好,我们便会被喜好挟持;心中有偏颇,我们便会被偏颇挟持。我们一旦被自身“挟持”,即使不用“小人”,我们也难免摆脱“宿命”。

在无边天地万物的轮回之中,我们这些如同恒河之沙的凡夫俗人们很难放开“自我的恩恩、怨怨、得得、失失”,身不由己。

也因此被心中的小人们所裹挟,所围攻。英雄无比者如好大喜功的秦始皇,庸碌无为者如患得患失的我辈们。

战胜心中的“小人”,才能放大自己的格局,从容人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