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派文人|吴昌硕

 尘封的雨 2019-12-14
Unjust Life
麻枝准 - TVアニメ「Angel Beats!」オリジナルサウンドトラック 00:00 / 02:46

吴昌硕,1844年清朝道光年间,出生于浙江湖州安吉县一个读书人家,享年83岁。名俊卿,中年字昌硕、昌石、仓。因得友人所赠古缶[gǔ fǒu],故缶庐、缶道人,70岁后又署大聋

他集“诗、书、画、印”四项才华于一身,是晚清民国时期著名的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后海派”代表,担任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与任伯年、蒲华、虚谷合称为“清末海派四大家”。

他因篆书作品而被誉为“先秦石鼓篆书第一人”

他的绘画被称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

除了在绘画、书法方面都是旗帜性人物,在篆刻上也有很高的造诣

吴昌硕父亲吴辛甲举人出身,从事私塾教育,爱好诗文金石(青铜器金文)。吴昌硕受父亲的熏陶,从小爱好书法金石。10余岁时就喜欢刻印章,其父加以指点,初入门径。在几十年的篆刻训练过程中,这门艺术的美学风格已经渗透进入了他的艺术基因。吴昌硕在日本被称之为印圣,与书圣王羲之、画圣吴道子、草圣张芝齐名。

吴昌硕是书法大师,楷书始学颜鲁公,继学钟元常;隶书学汉石刻;篆学石鼓文,用笔之法初受邓石如,赵之谦等人影响,以后在临写《石鼓》中融汇变通。行书得黄庭坚、王铎笔势之欹侧,黄道周之章法,个中又受北碑书风及篆籀用笔之影响,大起大落,遒润峻险。吴昌硕的篆书得益于石鼓文的笔力骨线,又胎息于汉碑的魄力气度,石鼓与汉碑成为吴昌硕书法的两大支柱。

吴昌硕的行草作品也非常值得一提。他引篆隶作行草,即所谓草中有篆籀气,以气势磅礴、真气弥漫为胜。

晚年行草章法又一变,对点画结体并不讲究,而是更重风骨,振笔千钧,倾山倒海,气象雄阔,颇有魏碑之势。


青少年时期的吴昌硕经历了太平天国与清军的战乱与流亡,彼时整个江南的繁华逐渐被一个叫上海的地方所取代,吴昌硕就成名于此1913年,好友王一亭在上海商界、金融界推介吴昌硕的书画金石艺术,使其名声大振。次年,王一亭又为吴昌硕在上海虹口六三园举办生平第一次个展,使吴派艺术开始为日本艺界所了解和推崇。清末民国时期,很多日本人来到中国开展文化寻根,以纤细为长的日本艺术家看到吴昌硕别具一格、大气浑厚的创作,非常震撼

虽然为日本藏家和学者所追捧,但吴昌硕是一个爱国的正气文人。1921年,被誉为“浙江第一石”,东汉年间的《汉三老碑》被日商购去,吴昌硕与西泠印社同仁奔走呼吁,作画义卖,终募款八千大洋将碑赎回。

这种大气沉着体现在他大胆自信的绘画创作里,色墨并用,艳而不俗,富有金石气。吴昌硕独创以草篆书法入画,书画合璧,真趣盎然他将千百年浸润了金石文化的那些线条,改造成写意花卉的枝丫和藤蔓。因以“草篆书”入画,状物不求写实,形成了影响近现代中国画坛的直抒胸襟,酣畅淋漓的“大写意”笔墨形式。

在吴昌硕的笔下,诗书画印这四种代表性的中国传统文化形式,不仅仅是从形式上,更是从内核上合为一体。这样的艺术家受到海外追捧,也是必然。

吴昌硕绘画设色浓丽。过去人们总是说中国画不能搞那么多颜色,用太多颜色容易俗气。不过,吴昌硕绘画的用墨就特别浓,设色也特别大胆,特别鲜艳和浓丽。吴昌硕画过很多牡丹,很多都是大红大紫的,但是却不会让人觉得俗气,而且非常有文人的那种风骨。所以中国画设色的关键不在多少,而在谁来用以及怎么去用。


拒绝柔美纤弱之气,顺应了国难之际人们的心理需求。吴昌硕的大写意花卉作品,面貌上笔力遒健,生命力旺盛,那些经历了家破国亡,丧失民族自信心的人们需要看到的,就是这样的生命和力量。

作为海派后期的大师级人物,吴昌硕是我国近现代书画艺术上的关键人物,他承前启后,不愧为一代宗师。他的艺术影响了后来的许多画家,众多现代绘画大师或出自其门下,或受其艺术影响。吴昌硕热心提携后,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傅抱石、李可染、朱屺瞻刘海粟等也无不受到他的影响。


吴昌硕纪念馆

坐落于上海浦东川沙镇附近华夏文化公园,占地6亩

按原上海山西北路吉庆里12号吴昌硕故居式样建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