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议人心

 窦旭民图书馆 2019-12-14

浅议人心

窦 旭 民

人心,依其字面解释,当然就是指人的心脏了;人心都是肉长的,一般位于人体胸腔中部偏左上方。生理上的人心大都如此,而潜藏在这个桃形肉体之中的“心底”却是大不相同。

人称“一代直声”、“中国最后一个大儒”的桂林人氏梁漱溟,对于人心的定义是“人之所以为人,独在此心,不其然乎”。按照他的观点,“说人,必于心见之;说心,必于人见之。人与心,心与人,总若离开不得”。    

是的,人心并非一般物体可以概括,亦不可依形体论定。真正意义上的人心,离开了人的活动及生活,则无以显见。由于人是生活在社会群体之中,离开群体,个人则难以生存,故而在社会生活中各人具有各人的心理状态,各人具有各人的心理情绪。

宋代叶梦得在《避暑录话》里写到“所谓人心者,喜怒哀乐之已发者也”;北齐颜之推在《颜氏家训·音辞》指出:“人心有所去取,去取谓之好恶。”这些观点大致说明了真正人心的实质和特点。

通俗地讲,人心也就是人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感情等等的表现,如常说的心思、心情、谈心、交心、爱心、恨心、一心一意、半心半意……。

我十分欣赏那些善良而温和的人们,因为他们具有一颗爱心;我非常羡慕那些稳重而沉着的人们,因为他们具有一颗静心。我十分讨厌那些贪婪而卑劣的坏人,因为他们暗藏一颗贪心;我非常鄙视那些奸诈而虚伪的小人,因为他们暗藏一颗贼心。还有那些胸藏的恶心、歹心、祸心……,更是令我厌恶。

我认为,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修心养性。人心不是天生养成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通过自我修养或者学习改造而逐步成熟的。就拿“喜动”和“好静”来说,这是人们最基本的两个不同的心理反应,而“人心的基本特征要在其能静(冷静)”,静中益思维,静中有成功。动则容易迷乱人心,动中易冲动,动中多漏洞。然而,这些只是限于思维、决策阶段,如果经过这个阶段之后做出了正确的决定,那就应该在实际行动上“闻风而动”,静之后的动,才是我们的工作追求。人是“要动的,原无取乎静,然静却从动中发展而来;所谓冷静不外是行动前的犹豫之延长”(梁漱溟语)。

另外,应该看到:人心坚强却又脆弱,时恒韧而反复无常。有可能对于幸福生活不可遏止地向往,或许是对于丑陋罪恶无以复加地憎恨,还有那贪婪、暴虐、偏执而疯狂的胆大妄为,所以必须高擎法律利剑,时时警怵,震慑那些欲欲而动的“人心”。

众所周知,人心即是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人心不仅随着世道走,而且人心能够改变世道,古今中外的历史变迁,千百年来的“朝代更换”,无不有力地证实了这点。

现时社会,必须依法治国;而这世道人心,总成人间,便就该是法律之其然而又所以然了。简单些说,就是法律应是照耀人心的一面镜子,以法律判断是非、鉴别公道。法律保护的是善心、好心和爱心,惩罚的是恶心、坏心和歹心。那么,法律所维护的当然就是世道公平正义,要消除的理应是世道凶险不公,这种将理性和情感牵连一体的功能作用,肯定符合人民群众的心理祈求,当然也就满足了广大民众的基本夙愿。


                                                                            二零零九年九月二十九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