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作者: [美]塔拉·韦斯特弗 为了记录自己在受教育过程中的得与失,塔拉写下了《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一书,与很多传记作品不同的是,塔拉隐去了不少兄弟姐妹的名字——读完此书,很容易理解她的做法。塔拉出生于犹他州一个普通的摩门教家庭,父亲坚信末日论,整天为世界末日做准备,母亲则是一名助产士,家中兄弟姐妹甚多。由于认为公立学校存在阴谋,父亲坚持让自己的子女待在家中,同时参与工作,减轻家庭的负担。 尽管如此,但在哥哥泰勒的影响下,在自己内心深处的召唤的作用下,塔拉还是选择为进入大学进行了备考,并顺利进入了杨百翰大学,而后又凭自身的实力(喜欢思考、善于钻研)走进了古老的剑桥大学,成为精英俱乐部的一员。当然,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她也不时产生强烈的自我怀疑,认为自己不属于那里,她的家乡,她心心念念的地方,过去现在都是那个偏僻的山村,她会偶尔抗拒周围女同学那种“堕落的”(用她父亲的话说)生活方式。 如果进展到这里,故事即便算不上圆满,至少也是皆大欢喜。可没想到的是,塔拉的父母亲拒绝接受这个被人“洗脑”的女儿,尤其是在家中占据主导权的父亲,他们非但不以她为傲,反而百般刁难。在塔拉和姐姐奥德丽控诉哥哥肖恩的暴力行径时,父亲选择了偏袒,而原本打算站在塔拉一边的母亲,也不再是那位突然之间仿佛接受了女权主义洗礼的新女性,反而以背叛表达了自己对丈夫的忠诚,让人痛心。更有甚者,这对父母还编造了女儿发疯的消息,将塔拉的心理防线彻底击溃。 幸运的是,一度濒临抑郁边缘的塔拉最终走出了这段人生低谷期,并很快以《英美合作思想中的家庭、道德和社会科学,1813—1890》获得了博士学位。更难得的是,塔拉逐渐摆脱了先前那个无力的自我:一个以顺从男权(父亲和兄弟们)和暴力换来短暂的安全的小女孩。相反,她意识到了自己头脑中的哪些思想是父亲灌输的,而哪些又是受教育后凭借自我启蒙(当然也少不了老师们的引导)形成的思想。尽管父亲以她放弃现有的一切“异教思想”为接纳她为女儿的条件,但塔拉选择做自己,“为了我自己而接受自己的决定”。 2.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作者: [日]吉野源三郎 著 / [日]胁田和 绘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区别于心灵鸡汤的地方在于它阐述的许多道理是可实践的,能切实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区别于成功学的地方在于它不会让人莫名的亢奋,反而会让人冷静地思考,甚至可以让人为我们曾经犯下的错误默默流泪。 在舅舅的引导和自己的探索下,小哥白尼发现了人与人之间存在的联系,发现了自己和世界息息相关,世界上的每一个生命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在这种价值观下成长的人,或许会被嘲笑天真,或许会一直磕磕碰碰,但他也绝对不会放弃,会继续热爱着嘲笑者所轻蔑的生命,勇敢地生活下去。在一九三七年的日本,在情绪高涨的无数喊叫声中,有一个人决定成为高尚的人,认为世界上所有的人都能成为朋友,是多么可贵,以至于让人感觉有些难过。 我记得东野圭吾在《时生》中说了这样的一小段话,看完至今,仍是不甚感慨:梦总是突然醒的,就像泡沫一般,越吹越大,最后啪地破灭,什么也没有,除了空虚。没有脚踏实地的建立起来的东西,就无法形成精神和物质上的支撑。 走了那么久的人生路,经历的坎坎坷坷,可谓是一桩接着一桩,曾无数次的想要放弃,大抵都是因为这真的太难了吧!这条路上走走停停,看过了千般风景,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小时候的梦,似乎离得越来越远,甚至是南辕北辙;是啊,小时候的梦醒了,然而如今的梦还在! 人终其一生,一直在追寻,究竟是求什么呢?无非是一个心安及坦然罢了;刘欢的歌里这样唱道: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重头再来。 不过是重头再来! 想对自己说,也想对你说:就现在,最大限度的做自己,不受世俗的约束,在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的前提下,活出自己最好的人生。 3. 《糊涂一点,潇洒一点》 作者: 季羡林 全书以散文的形式,徐徐叙述了季大师记忆中那些难忘的回忆和感悟,让我们在增长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做人的道理。其实不乏幽默的段落,让人会心一笑,越大觉得这老人可亲可爱。 章节上大致分为五个部分,每个部分又分为多个小节,看似在叙家常、闲聊天,实则都对人生、人性、为人处世做出了一定的剖析,让我们停顿处不禁沉思,自己的人生价值何在,我们又该如何抛弃那一层层虚伪的面具,去做真实的自己! 季羡林大师是活得更明白,喜欢吃什么就吃什么,从不特意养生,不强迫自己吃一些特制的东西,一生随意随性的生活,活出了属于自己的大智慧。 季羡林先生是个性情中人,他奉行“真话不全说,假话全不说”,反映的人生智慧便是“糊涂”和“潇洒”。 《糊涂一点,潇洒一点》里面有一种属于季老的人生态度,他说“淡定从容,潇洒度世”。可是这个境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好难。做一天容易,做一年很难,做一辈子难上加难。 我们忙忙碌碌,“皆为利往”。努力的看清楚生活的真面目,努力的做出成绩,努力的让自己站在社会阶层的更上端。努力的爬啊爬。 谁活得轻松呢? 累是一种状态,更是一种常态。真是身心灵魂的自由,可以从《糊涂一点,潇洒一点》中获取一点,让自己更好一点。“心要乐观,人要糊涂”。反正不管怎样,人生还在自己手里。有委屈,也有舒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