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白的天门山之缘

 芄兰之枝 2019-12-14

一壶酒,一柄剑,万贯盘缠,一叶小船,剑眉虎眼,潇洒出尘,顺着江水而来的诗人,一定是李白了。

开元12年的一个春天,24岁的李白风华正茂,意气风发,辞亲远游,开始了他的万里之行。

经过当涂,“一生低首谢宣城”的李白,心里一定想起“凌风翰”“恣山泉”的谢朓,读书万卷,酷爱《楚辞》,一定知道宣城附近也有屈大夫谪居的印记。

看惯了巴蜀的崇山峻岭、奇山怪川的李白,还是爱上这刀削斧砍、天门烟浪的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愤怒的江水,山被江水劈开,东流水澎湃回旋,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山水雄奇险峻,不可阻遏,惊心动魄,极具武侠色彩,诗人此时乘风破浪,新鲜喜悦,满是“大鹏一日同飞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豪情万丈,豪放不羁,自由洒脱。

纵情登览,恣意行乐,才子李白,剑客李白,公子李白,峨眉义士李白云云。豪也豪了,狂也狂了,花钱不止万贯,家传宝剑被偷了,人病了一场,长安去了,然而推荐不顺,报国无门,无颜回家但相思心切,回到安陆家中。

开元26年,面对第二个孩子的出生,38岁的李白欣喜的同时拍案:难道我就这样了此一生吗。不日开启了第二个万里征,出游江淮途径当涂,李白想起了这是晋代镇西将军谢尚识拔袁宏的地方,他的吟咏又岂是袁宏能比,他什么时候才能遇见自己的谢将军呢,“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天宝十二年间,李白换上道装,南下宣城,来到横江渡。这时已是幽州之行、三入长安之后。这江上的风浪勾起了他的几十年的辛酸往事,剪不断,理还乱,恶风巨浪似乎变成了千军万马,扑向天门山。

他想起了海神,想起了安禄山,想起了朝堂上的暗潮涌动,想起了水深火热中的大唐子民,想起了那些逝去的昨日之日,接踵而至的今日之日,这惊涛骇浪就像李白的内心,忧国忧民,心潮澎湃。山雨欲来风满楼,他好像看到了更大的风浪,整个国家都在风雨飘摇之中。李白写下《横江词六首》,想象奇伟,胸襟开阔,极具浪漫主义色彩。

后到宣城北的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是李白内心深处袭来的大孤独大寂寞,他的悠闲生活和恬适心境,只是一层薄如蝉翼的春冰,下面依然是奔腾不息的河水,禁不起轻轻的一击。

几十年连连受挫,依然心怀远大志向。在谢朓楼脱口而出很具有现代感的《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感慨万千,情感跌宕,有壮志难酬的惆怅,忧愤烦乱至极,但是忧愤中却显豪情雄放,不掩凌云壮志,并没有绝望阴郁,心中的光芒和理想依然不减,现实中的阴暗污浊又有何惧。

安史之乱的大浪来势汹汹,惊动五岳三山。已居深山却心忧天下,出山济苍生、安社稷的梦想换来了浔阳冤狱,夜郎流放。赦免后依旧渴望太平盛世,依旧踌躇满志,希望得到朝廷的重用,共图恢复大业。

代宗宝应元年回到当涂,病重幸得李阳冰相助,在青山足下安家,三夜写成《草堂集序》,并将诗集托付。

病重的李白随着安史之乱的平定,病情好转,游了谢朓在青山留下的园亭。重游宣城,已近乎面临绝境,回到当涂,到曾经“相看两不厌”的敬亭山,看一看杜鹃花,想念家乡的子规鸟,口占一绝:

“蜀国曾闻子规啼,宣城又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蜀地的子归鸟,又叫杜鹃,暮春时节,常常从半夜叫到天明,直到口中滴下鲜血,眼下的杜鹃花就是子规鸟口中的鲜血吧。

李白的离世极具浪漫主义色彩,一日夜里,皓月当空,流光万里,一叶小舟,诗人在江上饮酒唱歌,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尽兴之时,跳入水中捉月,这时江面突然闪过一道巨浪,只见诗人骑上一条巨大的鲸鱼,飞天而去,自此就有了骑鲸捉月的传说。

李白终老长眠于当涂,长眠于天门山脚下,有谢公相伴谈诗,天堂,一定是诗和酒的样子,天堂,一定有子规鸟和杜鹃花。

图图片均来自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