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金祥:传统节日与文化软实力

 gudian386 2019-12-14

  包括端午节在内的中国传统节日,是在数千年中华文明演进中形成的特定时间标识,是保障中华民族世代传承、绵延发展的重要文化资源,是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特殊文化载体,对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软实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如何发掘其潜在的传统文化魅力,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让传统节日成为赓续绵延民族精神与情感力量的重要载体,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站在当代视野和全球化视角下,引导广大民众深入了解传统文化,认知我们的优良传统,认知我们祖先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对大自然的感恩与敬畏、对家庭团圆与世间和谐的永恒期盼,既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我们做出的当下回应。

  将传统节日上升到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安全的高度,在一定意义上体现着民族文化自觉观念与自信意识的强烈程度。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一个国家的强大不仅仅是经济强大、政治强大和军事强大,更需要是文化的强大,即文化软实力的强大。

  一直以来我国很多学者在做历史研究时,常常论及中华民族文化的巨大融合能力,这种融合能力其实就是文化软实力在发挥作用,它完成了非文化软实力所不能完成的任务,也使中华民族在经历危机时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文化软实力如同经济实力一样,它不是先天生成或自然增长的,而是根据历史因素、现实状况、文化积淀和精神需求等加以保护和生产的,文化软实力与经济实力一样,需要物质方式和形态加以储存和呈现。

  一个民族人心得以凝聚,所激发出来的热情与智慧,将融汇成无比强大的能量,足以促使国人去创造一切能够创造的奇迹。与作为硬实力的经济、政治、军事相对应,文化是一种软实力,正是这种软实力维系着一个民族的团结与和谐,构建着一个民族的精神谱系与文化传统。在中国历史上,政权屡次更迭,却一直没有改变传统文化节日,由此可见传统文化节日葆有强大生命力。因此,文化软实力是民族精神的显现形式,保持了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也就加强了民族精神的内生力建设。

  关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开发、建设、修复和保护,从最本质意义上看直接关涉文化软实力,直接影响着国家文化安全。换言之,文化软实力不仅体现着一个国家的文化发展水平,而且还体现在一个国家的文化安全上。

  “端午节”、“中秋节”、“清明节”和“春节”这些重要传统节日,就好比是造血的干细胞,保护与利用好这些干细胞,民族文化就会传承久远,文化软实力就会敦厚殷实。

  (责任编辑:武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