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会议速递|第十届“中国电子文件管理论坛”超隆重开场!开幕式、十周年庆典、主报告!火速呈现!

 天涯军博 2019-12-14

历届电子文件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合影

本届电子文件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嘉宾合影

国际档案理事会秘书长视频贺词!

本文看点

  • 本届开幕式有哪些精彩?十周年庆典有哪些重要新闻?

  • 三场主题报告:澳大利亚、加拿大和中国,各自精彩?

  • 论坛云集各方大咖,来来来,找找会场上的精彩的你!

2019年12月14日上午9:00,第十届“中国电子文件管理论坛”在大家的强烈期待中拉开帷幕,论坛主题“从数字化到数据化——电子文件管理的纵深发展”吸引各方的关注目光!会场座无虚席,场外一票难求。

论坛开幕

张斌院长主持,宣布会议开始!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院长张斌教授主持上午的会议,继“电子文件管理研究中心”的精彩宣传片之后,张斌院长隆重介绍与会领导、会议报告人及各位嘉宾,并对各位与会者表示热烈欢迎与由衷感谢!

冯惠玲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电子文件管理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电子文件管理中心冯惠玲主任在热烈的掌声中登台致辞:

首先,冯惠玲教授用一句电影台词来形容现状:十年太长,什么事都有可能改变;一辈子太短,什么事都有可能做不完。

十年太长,什么事都有可能改变。如今,大数据、文件的数字化管理、云端、区块链、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文件档案管理领域。十年前我国很多人不相信电子文件可以独立运行,而现在单轨制已成为共识。

一辈子太短,什么事都有可能做不完。冯教授认为,电子文件和档案管理这一件事我们就不可能做完,变化是不断在发生的,技术和方法是不断发展的,这要求我们不断更新理念。“迭代”成了现时代的流行词。

而后,冯惠玲教授对电子文件管理研究中心成立以来的贡献及成就做了精要说明,并对研究中心主持或发起的各项学术活动作了精辟介绍。

冯教授宣布将卸任电子文件管理中心主任的职位,由刘越男教授继任主任职位,并由钱毅副教授担任执行主任。

最后,冯教授祝第十届电子文件管理论坛圆满成功,祝各位与会者收获满满,祝2020年我国电子文件管理事业大步向前!

国家档案局副局长付华致辞

(再次开启大家非常熟悉、非常钦佩脱稿模式)

付华副局长对论坛的召开表示衷心祝贺,充分肯定了十年来电子文件管理研究中心丰硕的学术成就与突出贡献。

让大家非常解渴的是,梳理了我国内近年来在电子文件管理方面取得的令人振奋的三方面进展:

进展之一,法律和标准规范助力单轨制运行的实现。指出无论是14号令、716号令、《党政机关电子公文处理工作办法》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修正案(草案)》,都为单轨制运行提供了法律保障。

其中,他着重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修正案(草案)》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即电子档案应当符合“来源可靠、程序规范、要素合规”的要求,不得仅因为电子档案采用电子形式而否认其法律效力。具有法律效力的电子档案可以以电子形式作为凭证使用。

进展之二,一些技术难题初步解决。他举例道,我们通常在机关领域使用电子签名、电子印章来保障文件真实性,而这种技术实际上是掌握在第三方手里的。《党政机关电子文件处理工作办法》规定去除电子签名验证信息,这实际上是摆脱了第三方的控制。另外,版式文档格式得到了标准化。

进展之三,管理方案基本完善。党政电子公文处理工作办法、行业标准党政机关电子公文归档规范对电子文件、档案的归档做出了更具操作性的规定。

付华副局长提出,有关电子文件管理的路线图大致有四个方面:第一,走标准先行,试点推进,稳定推进,风险可控的路线;第二,坚持不搞一刀切、不能齐步走的态度;第三,清楚我们已经做了什么;第四,明白我们还需要做什么。

付华副局长总结道,要下定实行单套制的决心,也许不比推动《档案法》的出台更容易。

于传斌  国家电子文件管理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副主任、国家密码管理局副局长致辞 

于传斌局长首先高度赞扬电子文件管理研究中心成立以来对文件档案管理领域作出的种种贡献,并对电子文件管理研究中心的成就特别是冯惠玲教授的突出贡献给予高度赞扬,表示衷心感谢!

其次,他从各种政策的发布当中,说明了党中央对电子文件管理事业的高度重视,也说明了电子文件管理事业对党、对国家的重要性。

于传斌局长还介绍了目前电子文件管理领域的一些具体应用实例,如电子票据、预算单位差旅电子凭证网上报销试点改革等。

最后,于局长代表国家电子文件管理部际联席会议预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


十周年庆典

十年!奋斗的历程!激动人心的电子文件管理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庆祝仪式开始啦!

首先是中国人民大学电子文件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顾问聘任仪式。

研究中心将由刘越男教授担任主任,钱毅副教授担任执行主任。

冯惠玲教授、付华局长、Luciana Duranti(露琪安娜·杜兰蒂)、Adrian Cunningham(阿德里安·坎宁安)、Anthea Seles(安西娅·塞莱斯)担任研究中心顾问。

从右到左:张斌院长、付华局长、冯惠玲教授、刘越男教授、钱毅副教授

顾问团队

学生研究助理聘任仪式

中国人民大学电子文件管理研究中心学生研究助理聘任仪式,好多小鲜肉加入啦!

本次研究中心共聘任21位学生研究员,他们是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大学等九所高校的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


中国人民大学电子文件管理研究中心与广州互联网法院战略合作启动仪式

广州互联网法院副院长田绘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电子文件管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钱毅发言

主题报告

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数字信息管理的十年

Linda Macfariane(琳达·麦克法兰)

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馆长助理

Linda从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的馆藏档案和角色开始,指出了该馆的目标是“在数字时代成为世界领先的档案馆”。为此,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如2011年的数字转型政策、2015年的数字连续性2020政策以及即将在2021年提出的下一步信息政策等。

其中,数字转型政策中明确提出“2016年1月1日以后生成的文件必须以数字格式管理,开展年度自我评估调查。而数字连续性2020政策中更是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目标,如到2020年12月31日,实现“所有模拟信息被转换为数字信息,以实现对业务的价值”的目标。Linda对这一政策中,国家档案馆和澳大利亚政府机构之间运用到的交流工具“Check-up Plus”的功能做了介绍。运用这一工具,得以了解各机构数字信息管理情况,评估其信息化成熟度。

此外,Linda还简要讲解了当前的环境背景,从而对下一步的政策进行了展望,提出2021年政策四个方面的聚焦点信息治理(Information Governace)、互操作(Interoperability)、存储(Storage)以及处置(Disposal)。

有关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政府数字转型政策,更多了解请戳这里:

国际视野|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政府数字转型政策(Digital Transition Policy)

从文本到增值:渥太华市的信息治理和电子文件

Paul J. Henry (保罗·亨利)

加拿大渥太华市档案馆馆长

Paul首先介绍了渥太华的城市概况,并梳理了渥太华市文件体系简史。

Paul对业务分类方案(BusinessClassification Scheme ,BCS)做了说明,认为BCS包括职能、活动、事务处理三个方面。渥太华市档案馆应用宏观鉴定法。这一方法包括确定职能、项目和活动的复杂程度和重要性,确定重要职能所属的主责部门,并明确其性质与影响,进而形成一个宏观鉴定假设。这之后,会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来测试或验证该假设,并识别可能对其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

他还介绍了渥太华市档案馆使用的面向拥有持续价值档案的馆藏管理系统及该馆管理现行和非现行文件的方法,并由此提出了对未来的指导以及对档案职业的思考。同时,他就文件连续性增强的趋势以及对电子文件管理的思考,提出了电子文件管理系统ERM转型中较为优越的几个方面,如它可以“使用户通过熟悉的界面与系统进行交互,而不必考虑是纸质或电子格式”等。

最终,Paul提出了“信息治理需要协同”的观点,认为信息治理需要建立跨部门团队,并协同管理城市的所有数据。

简单的PPT中蕴含丰富信息

中国电子文件管理:回顾与展望

刘越男主任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

刘越男教授从三个主题和四个阶段对中国的电子文件管理进行了简要却细致的梳理和展望。

三个主题即为:往回看、看现在和看未来;

四个阶段为:起步阶段(1990-1999年)、发展阶段(2000-2007年)、推进阶段(2009-2018年)和转折阶段(2019-  )。

对于每一个阶段,刘教授都分别从信息化环境、行业举措、制度规范理论研究四个方面作了详细的介绍,举证了具体实例来描绘我国三十年来的电子文件管理发展路线。

她提到,我国有关电子文件的理论研究数量从起步阶段的少,到发展阶段的快速增长,再到推进阶段的渐趋平稳,实际上反映了这三十年来我国对电子文件管理的重视从无到有到多再到常态化的一个过程。

由此,刘教授指出,当前面临的形势有三个方面:电子文件的要素更加复杂,电子文件管理的业务技术环境更为多样,急需应用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具。

由此,她提出了档案人的四个关键词:第一,守正。即档案人员应该发扬经验、守护专业;第二,出新。要有新思路、新方法;第三,协同。即化竞争为合作,并进一步深化合作;第四,提升。即知识的提升,要到达更好的未来,需要档案人员找到管理和技术的平衡,不能将自己限制在某一个方面,要做“1.5”个人才(1个档案人才+0.5个技术人才或1个技术人才+0.5个档案人才)。

专家组问答

上午做报告的三位嘉宾认真、耐心回答与会者的提问

参会者踊跃提问

Q:澳大利亚演讲人多次提到信息治理、数据管理,二者的关系?是否有协调机制?

Linda:先考考参会者谁能会回答?文后留言哈!

Q: 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是否有与高校的合作呢?

Linda:当然有。我们还有与高校联合设立的研究奖学金。另外也会有一些政策和战略上的合作。

Q:请问刘越男老师,将来是否会出台更多与一线直接相关的国家政策?

刘越男教授:这个问题我不敢断言。只能说,学界和一线可以联合起来,向国家提出更好的建议,我们可以一起期待新政策的发布。

Q:纸质文件的方法在电子环境中在怎样的情况下依然适用?

Paul:确实很多对纸质文件管理的原则是适用于电子文件的。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电子文件的生成、分类等等一系列过程中是存在异于纸质文件的特点的。所以,对于电子文件的管理,应该在制止文件管理的基础上,增加或删改适用于电子文件的新方法。

会议现场

认真听讲中的与会人员

茶歇中仍在交流~

座无虚席的会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