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生儿溢奶 是指喂奶后奶液从口边溢出,但量不多,少数新生儿在喂奶片刻后因更换尿布等改变体位引起溢奶,不影响生长发育,随年龄增长溢奶的现象会减少,至出生后6个月自然消失,所以属正常现象。 1.原因 因新生儿的胃容量小,位置比较横,上口即与食管相连的贲门括约肌发育比较差,下口即幽门通向肠道,它的括约肌发育较好。新生儿胃的出口紧而入口松,奶液易返流引起溢奶或呕吐。常见的原因如喂奶次数过多、喂奶量过大、或奶头的孔径过大、出奶过快等有关;或喂奶时奶液没有完全充满奶头,吃奶同时吃进了空气;或喂奶后过多变动体位等。 2.预防保健措施 (1)喂奶前尽量避免新生儿大哭,大哭易使空气进入胃内,引起溢奶。 (2)喂奶前先换尿布,喂奶后尽量少搬动新生儿。 (3)喂奶后将新生儿竖抱,再轻拍其背部,待嗳气后再将其侧卧位放置。 (4)新生儿躺下入睡时,头背要稍稍抬高30°左右,身体向右侧卧,使奶液易由胃进到十二指肠,同进也可防止溢出的奶液误吸入气管或肺而发生窒息。 (5)人工喂养时,奶液必须充满奶嘴,避免空气入胃。 (6)奶瓶喂养时,奶头的孔径不可太大、以免出奶过快,一下子将胃扩张,导致溢奶。 3.处理 溢奶时处理 (1)新生儿溢奶时,需及时清理新生儿口腔及鼻中溢出的奶。 (2)当新生儿为仰睡,溢奶时可先将其侧过身,让溢出的奶流出来,以免呛入气管。 (3)当新生儿嘴角或鼻腔有奶流出,应首先用干净的毛巾把溢出的奶擦拭干净,然后把新生儿轻轻地抱起来,轻拍其背部3-5分钟,待新生儿安静下来再放下。 溢奶后处理 溢奶后要清洗擦拭过奶的毛巾及被溢出的奶弄湿的新生儿的衣服、小被褥等,清洗以后,晾干备用。 2、新生儿吐奶 有些家长将溢奶误认为为是吐奶,但从本质上讲,溢奶是生理性,吐奶可以是生理性也可能是病理性。 1.原因 除了溢奶的原因外还有可能其他疾病的一种表现,如咽下综合征、感染、胃食管反流、幽门狭窄等。 2.临床表现和护理吐奶时要观察吐奶时间、量、性质。当吐奶时呈喷射状,且宝宝精神软,吐奶量多,头顶的囟门摸上去饱满,要告知家长上医院就诊。吐奶时还要观察吐出奶液的颜色,如为黄色,但肚子不胀,有可能发生上消化道炎症,狭窄的原因;吐黄绿色奶液,腹部胀满,精神软,哺乳量减少,可能是胃肠道炎症这些都要上医院求诊。另外还要观注宝宝的体温,大便量和性状等情况。 如宝宝情况精神好、哺乳好,吃奶后即表现出大口吐奶。吐后又要吃,原因主要在食道下端肌张力发育不完善所致,随着年龄长大后,发育成熟后,一般半岁后这种现象就会好转。这类宝宝往往比较消瘦,护理不小心,容易发生吸入性肺炎。护理重点是给宝宝少量多餐喂哺。喂后拍背,不要喂完奶就立即放下躺平,这样很容易吐奶,体位最好将头背抬高45°侧睡或大人抱着半卧位,至少45分钟后,胃内的奶液部分排入肠腔,胃内压力减轻,再给孩子躺平。可减少吐奶发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