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堂博文主谓宾之一

 昵称31463172 2019-12-14

    以前有人问我,有健身习惯么?我说练练太极拳。不敢说是习武的,现在跟绝世武功老人的学堂学习两年多,有人问我,有健身习惯么?我说我现在习武了,为什么现在敢说是习武的了,不是能打了,是身体有了变化,精神有了变化。

    这几天总有系统重读老人的博文的念头,想出个办法,就是按照博文的顺序,一篇一篇的读,找出主谓宾,记录在这里。逼着自己不能走马观花,逼着自己克服已经读过几遍的浮躁心理,我想此时读博文和彼时读博文的境界应该有所不同吧!这一个循环不知能捡到多少又黑又亮的大煤核,真是值得期待。

    1、此博客只与武功有关!莫论是非,莫谈国事!

    2、我说:练武只为健身,只图一乐!

    3、练武者要知用阳练阴,别无二法,谨记!

    4、武术只不过把人变成杀人的虎豹而已,当然就是站住的问题,当然就是扑出去的问题,这就是内家拳的浑圆力,整体劲!不动则已,动则如猛虎下山,所以,迈步如猫行不是练法,是练成的结果!象扑鼠的猫那样一触即发!

      当然,练法与结果也是相互依存的,看待的角度不同,意义相差很大。站桩是练武的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方法哦,丹田是劲力的必然,静坐也可得哦!

    5、你知道福子是谁么?就是常来咱家的马福堂,人都叫他马师爷啊,这小子你七爷爷没看错!

    6、此文仅献给痴迷却不知“武”为何物的洗练者!

一."松"是练内家拳劲的一种形式,但不是唯一的方法!

二."意"是内家拳劲必须的东西,最重要的练法,缺"意"就是单纯的力量的训练.此为"学拳容易改拳难",谨记!三."丹田"是代号而已,不可执迷不悟!确切说,是“古人在未知神经系统,屈伸肌之前一种模糊的粗浅认识而

    做出的一种模糊的定位名称”,其本质只是交感神经支配屈伸肌群的能力而已,能力越大,我们就说丹田

    越足,当然这只是它的主要方面,也还包括肌肉本身的力量能力,望习武者深思!

四."阴阳"也是代号而已.最起码功夫初期是这样的,确切说对武者是指身体肌肉的两面性,我们人体所有动作

    的产生就是主动肌与拮抗肌收缩或伸张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果,譬如,握拳的动作,本身是掌心的主动肌收

    缩(阴),掌背的伸张肌伸展(阳),在同时作用骨骼而产生握拳的这个结果.可是,人类的成长却退化了辅助

    方的主动,大力加强了主动方的作用,于是,神经系统也慢慢削弱了对辅助肌的细致支配,以获得一种适合

    人类进化的单向的独特省力运动方式,可是,这就是我们内家功夫的天敌,即为阴阳不均!

五,所谓"圆",最初,就是神经系统支配两面肌肉的能力,重新增强与扩大达到"收"与"展"平衡,自然自如的

   真我状态,以期更加协调省力,无论传导出击平衡达到最佳,此为"圆"的建立,当然,肌肉的收缩力量的大小

   也是功力的组成关键.

六,"松沉"是肌肉收缩扩张时神经感知系统所带来的感知觉,是人体感知自己异与常态后所传达的一种自我

    相状,"沉"只是感觉,只是肌肉参与运动数量增多的关系,因为理论上它未曾增加也未曾减少,当然有细微

    的改变,相应,速度与力量在肌肉更多参与的基础上更加增大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七,神经,肌肉,骨骼,,,,生理一系列的变化都是必然的,无我相,即为脱胎换骨,最后自然而然,出手即为招,当

   然,这还要有一个科学的系统的强化过程!!!!

   给我加精哦,我会道破天机!!!!!!!

   7、于是,我们先贤在套路的运动上加上了“如履薄冰”四个字,真是聪慧啊,是什么意思呢?

  是生生涩涩的东西怕跑了!什么会跑啊!

  “功”!!!!

   走起来的功!抓人的功,推人的功,出拳的功,你说这么生涩的功能打人么?

   非也,

   练吧,练熟了再打,再找人打!慢慢打,再快点打!要用“功”打哦!!!!!!!!!!!!!!

   这就是大师,大师只有一个,非有两个!有二即假!!!!!!!!

   8、为什么要站桩呢?因为人体只有在意识专注的情况下,小脑的神经系统才能最大限度的支配我们平常已经萎缩的辅助肌《就是阴》,这样,日积月累,我们的阴面肌肉就会全部激活,于是阴阳平衡,功成!

   9、

我觉得求佛,在我们愚者,“修为”是最重要的,立地成佛少而又少,所以佛经苦口婆心记录佛的修为之道,道为一,由此生2,3,变化万千皆为假!

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既得。。。。。。。。。。

此为修行之一法!佛!包罗万象,我说的是它的内容,我们现在人求佛应该是求养生之道,至于保佑亲人平安以及其他我觉得那不切实际!着像便无!

修行应该是有路可循,此路也只是一条: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既得。。。。。。。。。。这好像还是没有章法,还是没有道路!

为何要坐禅?为何要念经?为何敲木鱼?为何是青衣素菜?为何有那么多的戒律?为何是大手印?为何是阿弥陀佛?

皆有法!

此为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之行径!

斩断七情六欲,皆为放下,放下是指一切,心静如水,无色无空!

修为是实证,不是思想,当然也是思想,无思无所依即为眠!佛不是睡觉,佛是吃喝拉撒!世尊食时着衣持钵。。。。。。。。

佛的修为很难理解,也许不难,关键是老师!老师也有假,你要辨别,老师都成天病魔缠身!我想他离佛实在是远得很!

因为极乐是佛的主要思想!怎能会摆布不了自己的痛苦?

佛是什么?

戒,定,慧!

所以,武者,文也!习武,佛之路!

   10、  姑姑说,你说得对,信仰是一回事,身体是一回事,信仰在,身体跟,慢慢就看到佛性了!佛要一步一步走,没有身体力行,哪里有佛行啊!姑姑说,我看《金刚经》了,开篇就是吃穿睡!

   11、先说个体,自身的劲力,随着功力的精深,就是神经支配肌肉能力的增大,从外到里慢慢成为一体,自然,人们的力度也慢慢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动无有不动,最大的感受应该是呼吸的牵动往来所带来的表象感觉!在佛家,道家这时又有了各种呼吸定位的表象,如,风像,息像等!在这里我以为无论怎样定位表达都是指一种意思,就是因为神经支配肌肉的能力而已,一吸一呼往来牵动肌肉与更多的原先省力废弃的肌肉参与运动所带来的感觉表象反应!功力越大,表里参与运动的肌肉越多,应该说参与运动的肌肉越多,我们的功力就越大!就这样由外及里,于是,前人就说易筋易骨易髓,说法不同,道理唯一,无论叫father,还是爹地,都是我们的有且只有的父亲,仅此而已!

      表象不是实质,表象只是与实质有联系,我辈总是执迷于表象却看不到实质,于是,有的执迷于呼吸,要重呼吸调整,有的执迷于拳架的规整,高低,遍数,岂不知,都在执迷表象忽视本质,不是不行,只是说,这种执迷会大大延长了通向武术的准确道路,若是这种延长无限期归结到我们的终生,求知奋进的意义在哪里呢?

      再说“劲”对于群体互为的大小,个体如沙粒,如山川形态各异,作为人群,瘦弱,肥胖,高矮无所不同!当然,对应的力气,健康素质也不尽相同,所以劲力就会有大有小,醇厚功力的瘦小者应对醇厚功力的肥大者,一比就知,劲力的大小只是相对的,要有一个界定才有意义,这与各种运动相吻合,例如举重,拳击等等,要分级别才行!所以各种功夫有各种工夫的技巧与长处,我们武者要选择与之对应的拳种来精进!这样才能发挥于自己身体对应的极致!当然,可以博采众长,可是这却不是明智的,因为我辈已很少有这样的大家了,如先人大家孙禄堂,我们只能膜拜了!我辈不如,真的不如!

    12、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有一个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我们内家拳的问题:在我们走架动作的时候,我们都是用上身带动下身来动作,这是最大的错误,应该是仔细体会用下身的蹬力来“摧”动身体的进后退步与左右的动作 ,这样才能慢慢体会力下沉,意不外驰,等最初的入门功夫!

     这是太极拳的大多练法,走架多于站桩!

     这里,还有一种,家师明确说,站桩是入门最切实际的方法!

     至于怎么站法,姿势与方式造成的进步各不相同,这里也说平常练法,因为我以后会另篇专述,这里就以混元桩为例,高低无要求,屈膝就行,意不外驰,方法同走架,当你坚持10几分钟时,你试着动一下,那种动而难动,欲拔难出的感觉就是“劲”你要畅游其中,留住适量加深扩散,要一定注意呼吸平稳,身体体力及一切变化不可有难承受之意,千万不可操之过急,否则赶紧休息,至于更快捷的方法,不是不能说,因为稍有差错会有意外,请谅解!另述

   13、家师训诫,”劲“就是力,是一种互相作用的平衡力,这就是太极拳用阴阳鱼的一个主要用意!更确切说,其实是一种“能”的外显!

如是我闻,借用佛祖这句话,以示真实,如此,世人可有所依,如足有所踏,物有所出!是武者一大快事!不可执迷不悟!

   14、家师训诫,传授就是要使被授者懂得授者的意思,至于语言只是利用的工具而已,故家师总是用家常之语授精深之事,我总是一听就懂,正与佛祖与六祖,话不一样,意思唯一,这样“懂”便是一切,不要固执己见!

   15、我这里说一句不合理的话,说不合理,是因为我把武术放在了主体,这是不合理的!

     “要练武需知佛经之要义”!此为武者之大“道”!加“”说明道家也一样之伟大!

   重申:武术来源于道教,所以,可以这么理解,武术是修道的一个枝节!引申为,练武就是修道的一

         种途径,所以道教中的要义在武学修炼中是适用的!

   重申:道教与佛教,叫法不同,宗旨唯一!先这样说吧,仙人远着,一界也难跳啊。

         故,武术也是佛教中修为的一个枝节,引申为,练武是修佛的一种途径,所有佛经中的要义在

         武学修炼中也是适用的!

   重申:所说只是大体意思!旨为说明佛学可以使武者明了许多自己模糊不清的东西,使自己的身体及思

         想更快的达到一种自己需要知道的武学东西,这种理论出处是我家师的训诫及我与我的的两个师

         兄真实的实践得来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