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景观人理论系列】《中国古典园林史》必背园子 — 中国四大名园之留园!

 zks3980 2019-12-14

本文节选自景观人《风景园林基础》专业课全年复习计划

留园

苏州的留园苏州拙政园、北京的颐和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并称中国四大名园。

《中国古典园林史》P631-P637

 

历史沿革

留园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为太仆寺少卿徐泰时的私家园林,时人称东园,其时东园'宏丽轩举,前楼后厅,皆可醉客'。瑞云峰'妍巧甲于江南',由叠山大师周时臣所堆之石屏,玲珑峭削'如一幅山水横披画'。今中部池、池西假山下部的黄石叠石,似为当年遗物。

泰时去世后,'东园'渐废,清代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园为吴县人刘恕所得,在'东园'故址改建,经修建于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始成,因多植白皮松、梧竹,竹色清寒,波光澄碧,因园内竹色清寒,故更名'寒碧庄',刘恕喜好法书名画,他将自己撰写的文章和古人法帖勒石嵌砌在园中廊壁。后代园主多承袭此风,逐渐形成今日留园多'书条石'的特色。刘恕爱石,收集太湖石12峰置于园内。

咸丰十年(1860),苏州阊门外均遭兵燹,街衢巷陌,毁圮殆尽,惟寒碧庄幸存下来。

同治十二年(1873年)为大官僚盛康购得,又加以改建、扩大,于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完工,其时园内'嘉树荣而佳卉茁,奇石显而清流通,凉台燠馆,风亭月榭,高高下下,迤逦相属'。更名“留园”,面积大约2公顷。

盛康殁后,园归其子盛宣怀,在他的经营下,留园声名愈振,成为吴中著名园林,俞樾称其为'吴下名园之冠'。

30年代以后,留园渐见荒芜。1953年苏州市人民政府决定修复留园,并廷请了一批学识渊博的园林专家和技艺高超的古建工人。经过半年的修整,一代名园重现光彩。90年代,又修复了盛家祠堂和部分住宅,使原来宅、园相连的风貌进一步趋向完整。

1961年被国务院首批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12月,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留园与拙政园、网师园、环秀山庄共同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0年4月留园荣膺国家'5A'等级旅游景区称号。

 

景观布局

园林紧邻于邸宅之后,分为西、中、东三区,西区以山景为主,中区以山水兼长,东区以建筑取胜,如今西区荒疏,东区和中区是全园的精华。

当年园主人和内眷可从内宅入园,而宾客和一般游客不能穿越内宅,故此另设园门于当街,从两个跨院之间的备弄入园。

入口空间处理:匠师采取了收放相间的序列渐进变换手法,运用建筑空间大小、方向、明暗对比处理进入园门的备弄巷道。

中区景观 

东南大部分开凿水池,西北堆筑假山,形成以水池为中心,西北两面为山体,东南两面为建筑的布局,这是留园中一个较大的山水景区。临池假山用太湖石兼以黄石堆筑为土石山。池北山上建“可亭”,作为山景的点缀,与池南的主体建筑“明瑟楼”、“涵碧山房”形成对景。这是江南宅园中最常见的“南厅北山”、“隔水相望”的模式。

清风池馆:西墙全部开敞,凭栏可观赏中区山水之全景。

西楼”和“曲溪楼”重楼叠出,其敦实的墙面与清风池馆恰成虚实对比。

曲溪楼、濠濮亭↑

小蓬莱↑

东区景观 

以建筑为主。东区又可分为东、西两部分。

东区西部是园内建筑密度最高的地方,其规划设计利用灵活多变的一系列院落空间创造出一个安静恬适,仿佛深邃无穷的园林建筑环境,满足了园主人以文会友和多样性园居生活的功能要求。建筑物一共五幢(五峰仙馆、还我读书处、揖峰轩、鹤所、石林小屋),其余均为各式游廊。 

五幢建筑物分别结合游廊、墙垣分划为三个小区,从一幢建筑物到另一幢建筑物都很近便但却要经过多次转折的曲廊盘桓,在有限的地段范围内能够予人以无限深远之感。

五峰仙馆,东区西部主要建筑物,又称“楠木厅”,是接待宾客的地方

东区东部主要建筑物“林泉耆硕之馆”,院中特置巨型太湖石“冠云峰”。左右为“瑞云峰”、“岫云峰“,三峰鼎峙构成庭院主景。故庭院中的水池名浣云池,庭北楼房冠云楼,均因峰石而得名。这是留园中的另一个较大的、呈庭园形式的景区,自冠云楼东侧的假山登楼,可北望虎丘景色,乃是留园借景的最佳处。

留园最突出的两个特点:

【丰富的石景】

石景除了常见的叠石假山、屏障之外,还有大量的石峰特置和石峰丛置的石林。冠云峰本是明代打捞上来的巨型峰石,相传为北宋“花石纲”之遗物,是苏州最大的特置峰石,因其高居群峰之冠,故名曰“冠云”。它的两侧分别屏立“瑞云、“岫云”二配峰。

【多样变化的空间之景】

园内既有以山池花木为主的自然山水空间,也有各式各样以建筑为主或者建筑、山水相间的大小空间一庭园、 庭院、天井等。园林空间之丰富,为江南诸园之冠。留园的建筑布局把建筑物尽可能地相对集中,以“密'托“疏”,但就园林的总体而言,不能根本解决因建筑过多而造成的人工雕琢气氛太重,多少丧失风景式园林主旨的矛盾。

留园相关视频,配合记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