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品落款写出处,是对原作者最起码的尊重!

 mengk4fz0yyf5h 2019-12-14

宋成钰作品是章草,应是临的元朝书法家邓文原的《急就章》其中的第廿五、廿六、廿七章。作品已能看出章草的特性,用笔简洁,雁尾挑出,写得比较轻松。可能作者写章草的时间不长,字的结体和点画还不能到位,但正是因为这种缺憾,反倒使作品呈现出一点古拙的味道。仔细通读了一下文字,发现里面有好几处漏字、错字、重复的现象,如果是平日的临帖之作,倒也无可厚非,但毕竟是展赛,出现这样的错误就不应该了。邓文原的原作,线条圆劲滋润,用笔斩钉截铁,但作者的用笔疲软,线条飘忽,不能抓住原作的特征,需要进一步的体会研究。少年人学章草,不可依样画葫芦,一是要记草法,二是要记字形,三是要学用笔,总结章草字法规律,循序渐进,真正印在脑海之中,这样打下的基础才能牢靠。再强调一点,作品落款要写出内容的出处,这样才算完善。

焦竑森的楷书内容是郦道元的《三峡》,作者取法唐楷,从结体上看,有些字偏颜柳,从用笔上来看,更多的像是学的欧体。作者写得很认真,力争每一笔都到位,这是优点。篆书、隶书、楷书统称为正书,正书的一个审美标准,就是整齐划一,视觉上每个字的大小要调整一致,而不能是忽大忽小,违背视觉规律。作者的结体还不太严谨,字的大小尚不能控制,需要作者进一步的体会。用笔也太过单一,线条呈扁平状,缺乏艺术的感染力。楷书的用笔要突出书写性,充分利用毛笔的特性,写出笔锋自然变化,这样字才更有生命力。若一味按照碑版痕迹,刻意描摹,则是古人所称“枣木气”,当谨慎。另左数第二行的“绿”误为“绝”字,内容截至“悬泉瀑布”,是个半截句,意思表达不完整。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也要标明为妥。

邹芷欣的作品是临曹全碑横卷,这幅作品在众多的获奖作品中,显得很突出,可以用惊艳来形容。这幅横卷,引首、正文、尾跋完整,是一件非常成熟的作品。虽然是临作,但作者非常用心,是按照创作的规模设计的。引首三个行书大字,端庄肃穆,沉稳老道;内文四片仿拓效果的临帖,作者不是用纯白的颜料书写,而是加入了些许黄色,效果更显古朴。作者临摹得非常用心,写出的效果毕肖原碑,点画娴熟自然,原碑风貌跃然纸上;最后的尾跋部分,作者用小楷题跋,略述隶书演变,用的是文征明一路的小楷,写得也非常到位。一幅作品,有三种字体、四种颜色,可谓章法妥帖、层次丰富、效果明显,总的来说是一幅非常成功的作品。假如作者能持之以恒,戒骄戒躁,按目前的方法、手段坚持下去,潜心研究,尝试创作,前途当不可限量。

这幅行书古诗四首,气息非常好,典型的帖学体系,字里行间有米芾的成分,章法舒朗简介,看上去质朴大方而富有传统。然细查之下,里面尚有不足之处。有些字的处理,字形刻意加大,显得有些突兀。如第一行中的“花”“路”“岭”“声”,第二行的“通”“外”“邑”,第三行的“露”等。字形无端变大,不符合视觉审美,所以显得突兀。行草书创作,要以自然为上,字迹大小变化,要按照笔画多少合理变化,不可刻意求之。作品内容是唐宋五言律诗四首,图片选取是局部,但最后一首王安石的诗,从尾句的第一个字结束,断得莫名其妙,此是不妥。落款应注明诗文出处,写清作者姓名,这是对作者和读者的尊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