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就算985的录取率只有1%,考上也没什么可骄傲的吧”

 棕榈大道 2019-12-14

高考结束,你去了 985,我进了双非,4 年后,我们的差距是否永远遥不可及?7 年后又如何?10 年后呢?这个问题,我们采访了三位“非典型”双非学生……

前阵子正刷着豆瓣,一则帖子格外醒目:

这话题猛一瞧让人一脸懵逼,贴主这直白的表述不是在引战嘛,也摆明了 ta 是“非 985 高材生”的态度立场,对于这个观点,双非的学生是否都持有和他一样的观点呢?

再仔细浏览下面的回复,几乎有 60% 的人持有反对态度。大部分表示:“柠檬树上柠檬果,柠檬树下你一个,太酸了……” “双非的表示,能考上 985 我一定放鞭炮庆祝。” 

一些观点称正因为自己是双非院校毕业,更能体会 985 的厉害,被 985 录取,一定是现阶段能力的最好证明。少数人肯定这个观点有一定道理:985 只是一个阶段的成功,关键还是要看谁笑到最后。难道说,上了 985 的人不应该骄傲?或者,考上双非的人只能沮丧“认命”?

  • 985,起点还是顶峰?

 985 的录取率究竟有多低?在全国真的只有 1% 吗?不同省份的录取率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但在一些高考大省,想上 985 甚至难上加难。河南的小伙伴说起自己的高考只会感叹:

“对比起来,1% 的录取率已经算高了,河南 27 万文科生我得考上前 200 才能进南大,这何止是 1% 呢?”

高考依旧是国内教育现阶段最公平的竞争手段,能考入 985 当然是值得骄傲的。985 与 211 高校的学术实力、资源平台、环境氛围相比普通高校确实有优势。

然而真正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是,不论跨入高校的门槛是 985 还是普通高校,你把它看作顶峰还是起点?

  • 01、攀上顶峰,迈向下坡

曾有一个朋友感叹过自己的室友:“他来自高考大省,当年是全校第一的成绩考进我们学校的。

大一的时候一入游戏不复返,没日没夜在宿舍打游戏,挂了不少科,最后还好毕了业,回了老家也和我们失去了联系……”

在那篇帖子里还有 985 的学生“现身说法”,表示高材生们也有诸多烦恼,因为各种原因考研落榜、求职无门、工资低。诚然,现在不是八九十年代,考上大学等于进了“保险箱”。有了好的平台,你依旧面临着诸多挑战。

  • 02、从双非,到全校历史第一个常春藤学生

David

双非本科

哥伦比亚大学 应用分析硕士

现为 某基金公司 量化分析师

说起双非院校,David 最有体会的是“环境”:“一部分双非院校里,周围人的态度与资源环境是最突出的差异。大多数人对考试是得过且过的态度,非北上广的学校,一手信息、实习资源都比较少,环境封闭。”

David 的转折点,是从他去往上海备考 CFA 开始的。他称那段日子很难忘:“决心去考 CFA 的同学不乏很多大牛学霸,他们都对未来有着热忱和目标,和他们的交流让我有了全新的视野,也笃定自己不能在拘泥于封闭的环境里,要勇敢走出来参与挑战。”

一个有心的人总会遇见几次关键的机会,David 抓住了去暑校的名额,去加州体会了国外的学术环境。他描述自己见到暑校里学生们简历的讶异:“那些人几乎券商、投行、500 强去了个遍,但对非一线的双非学生来说,我们是很少有这样的信息资源的,更造就了大家封闭的思维。”

或许差距就是这样来的吧,然而 David 并没有止步于此,他成为了全系“另类”的藤校申请生,最终拿到了哥大的应用分析专业 offer,成为了全校历史上第一个去了藤校的人。那一届他的学生出国率有多少呢?“大概不到 10% 吧,申请美国的更不及 2%。”

  • 03、从二线双非到德国博士

Orson

某双非医科院校 医学硕士

慕尼黑工业大学 医学博士

聊起现在在德国实验室的感受,Orson 说学术氛围更加严谨和纯粹,理论科研能力与心态都提高了不少。回想从研究生时开始钻研国家奖学金、一步步着手申请,他算是亲身体会了双非学生申请究竟“难”在哪。

“歧视”悄然而生:说到双非的背景,Orson 坦言其会增加申请的难度,是一种隐形的“歧视”:“我在申请 CSC 公派留学奖学金的时候,标准主要是申请人的科研成果。

但在面试时,可能 985/211 的牌子也会成为一个筛选维度,那么双非的学生等于是和重庆剩下所有学生竞争,还包括一些企业和公司的申请人,而那一年的录取名额只有 20 左右。”

退缩在起跑线上:即使如此,我依旧去尝试了,也成功了。一路走来最大的感触是即使有资源差距,很多双非学生也是可以做到和 985 学生一样好的,申请的奋斗路径很相似,对双非学生也是可行的,关键是你要先踏出第一步。

Orson 申请时,整个科室只有他和舍友两个人在准备出国,他感受到双非院校的申请氛围有多弱,那么在这种环境下资源和影响力都成为了你的瓶颈,但他都克服了,认为这不是问题。

“记得我申请结束后,在论坛写了一篇详细的奖学金申请攻略,此帖一发无数人加我微信问问题,我这才感觉到其实很多双非孩子都有着出国的目标,但因为环境、资源、信息、信心的局限迟迟没有行动,这才是他们申请路上最大的障碍。”

  • 04、高考失利,复读爆冷,再逆袭港硕,逆袭伦敦

Blaire

双非本科

香港某大学 应用经济学 硕士

伦敦某大学 金融学 硕士

伦敦某九大投行 IBD 分析师

Blaire 形容自己的复读是“黑暗痛苦的”,失利过一次从头再来,并没有逆袭,而是去了云南某所大学最偏门的专业——数字媒体。

也许低谷太久总有反弹,进入大学的她如同开了挂一般从第一个学期就冲到年级第一,顺利转入商学院,朝上攀登的脚步坚定有力。大二申请去往香港的大学读书,攻读经济学,并且连续三学期保持最高 GPA,拿下一等荣誉。

我想这应该算是一个人生“小巅峰”了吧,但她却依旧目标明确,奋力向前。“对于我来说,浸会的平台还有提升的空间,为了跳去更好的学校,我曲线救国,先申请进了安永香港会计师事务所实习,积累背景。”

有了四大的经历加上她一骑绝尘的 GPA,最终 Blair 收获了伦敦梦校的 offer。又是一个小巅峰,而她继续向前冲着,刚到英国便开始海投简历,狂应聘,结果迎来了意外的“低谷”。

“第一个学期杳无音讯,第二学期终于进了伦敦花旗银行做实习生,我更加努力工作,争取能留下来,然而最后留下的却不是我,那会儿也过了秋招季,我像是无着落的孤儿似的,感觉人生跌到谷底。”

然而即使是低谷,对 Blaire 也只有几天而已,可以颓废一下,但过后立刻打起精神重找工作。仅仅过了 40 天,她拿到了伦敦某投行的面试,当天 offer 从天而降……

这样看来,她的人生就是持续的“折腾”,并且不会停歇。“人生本就不应该设限,每一个顶峰与低谷都不是最后一个,这才是活着的意义不是吗?”

  • 别轻易定下你的终点

人生的每一个顶峰都应该庆祝,考上 985 当然是值得骄傲的。但请别给人生设限,每一个顶峰都不是终点,持续前进,继续挑战下一个巅峰。

而进入双非院校或许让你有些失落或倍感压力,但不要轻易妄自菲薄,用平常心看待自己和 985 的差距。再积极寻找资源,合理规划,寻求帮助,踏出限制你的“舒适圈”。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珍惜你的宝贵四年,为它画上圆满的重点句号,也使其成为更高的新起点吧~

—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