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在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以及盆景、园林等工艺美术设计中都有关涉,尤其是在山水画中,更是重要的描绘对象。神韵、风采、形态生动的石,本身就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采石矶图 贺天健 皴法是表现山石﹑峰峦和树身表皮的脉络纹理的画法。画时先勾出轮廓﹐再用淡干墨侧笔而画。表现山石﹑峰峦的﹐主要有披麻皴﹑雨点皴﹑卷云皴﹑解索皴﹑牛毛皴﹑大斧劈皴﹑小斧劈皴等 下面以南宋名家经典为例进行解析—— 南宋 (南宋)李唐小斧劈皴法:同样先用直注中锋勾山石框廓,后用卧笔侧锋加马牙、刮铁、钉头皴。用笔互相呼应,上下结合,互相补充。下边用解索皴,以多见层次,皴好后用淡墨”破“多加几次,凹处加时,淡墨稍浓。干后,再以淡墨水加山石顶、左面、右面凹处,暗部多加几遍。加时,淡墨要浓浓淡淡,使之有立体感,直到水墨醇厚为止。 (南宋)萧照刮铁、钉头皴法:先勾山石框廓,略加刮铁、钉头皴,再用淡墨”破“凹处,反复”破“几次,加画远山。干后再重新加皴,墨须浓点,全部皴好后,再用淡墨”破“。 (南宋)夏圭拖泥带水皴法:用清水在要画的山石位置上局部皴擦,潮润后用墨勾皴山石轮廓,再用墨加皴,用长锋狼毫中锋下笔,不能全部皴,要分出面来。干后再用较浓的墨个别加皴,最后点苔加树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