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加勒比海:向风群岛的香蕉故事

 9tx22v工人 2019-12-15

加勒比海:向风群岛的香蕉故事

西印度群岛

在大航海时代,葡萄牙人于西非把香蕉带到美洲一带种植,时为十六世纪。在二十世纪很长时间,中美洲和南美洲一带,是世界最主要香蕉种植国,出口至欧洲以及北美。

加勒比海:向风群岛的香蕉故事

一望无际的香蕉园伴随不绝于耳的音乐,构成东加勒比海南部、如星星点缀的前英属“向风群岛”的格林纳达、圣卢西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多米尼克等地共同的一道靓丽风景线。长久以来,香蕉出口养活了岛国乡村地区大多数的人口,让岛国过着稳定且富足的日子。

对比中南美洲的蕉农同行,没有喜欢操弄政变、剥削农民的美国跨国水果公司。农民在自有的土地上耕种,照理说日子应该过得不错。然而,向风群岛种香蕉的人却越来越少,外销竞争力也逐渐衰退,大片香蕉园废耕,社区开始放弃了这个曾帮助他们走入富足的作物。

加勒比海:向风群岛的香蕉故事

香蕉

以向风群岛之一的多米尼克为例,香蕉产业自2002年17500吨的出口量,骤降为2012年的2300百吨,暴跌幅度高达86%;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的出口量更是从37000吨逐年下降至11000吨。但同时,全世界香蕉市场却是景气大热,贸易进口总量从1215万吨,成长至1625万顿。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在全球香蕉市高度成长的同时,向风群岛曾经繁荣的香蕉产业,为何只能一步步走入夕阳呢?

加勒比海:向风群岛的香蕉故事

背风群岛和向风群岛

▎向风群岛在哪里?

加勒比海:向风群岛的香蕉故事

西印度群岛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向风群岛在哪里?

翻看世界地图,世界上有三组向风群岛。一个在太平洋,两个在大西洋。

加勒比海:向风群岛的香蕉故事

太平洋的向风群岛和背风群岛

太平洋的向风群岛位于南太平洋,隶属于法属波利尼西亚。法属波利尼西亚涵盖社会群岛,其中,向风群岛位于社会群岛东部,而背风群岛位于社会群岛西部。向风群岛主要由5个岛或礁岩组成。

加勒比海:向风群岛的香蕉故事

太平洋向风群岛的茉莉亚岛

而大西洋的向风群岛,是加勒比海小安地列斯群岛北部的中南部岛群。在帆船时代,从欧洲航渡到美洲“新世界”的最快捷路线,是顺着东北信风,乘着加那利寒流抵达西非后转向西,乘北赤道暖流横渡北大西洋抵达小安的列斯群岛的多米尼克与马提尼克岛附近。除此之外,位于北大西洋的佛得角群岛,包括圣安唐、圣尼古拉、萨尔、博阿维什塔、福古、圣地亚哥等15个大小岛屿,分北面的向风群岛和南面的背风群岛。

加勒比海:向风群岛的香蕉故事

背风群岛

东加勒比海盛行由东北吹向西南的“贸易风”,即东北信风,由于是顺风路线,故西班牙殖民者命名为向风群岛,具有地理意义。后来英国殖民者后来居上,控制向风群岛,为方便管理和进行行政区划,将其分为北部的背风群岛和南部的向风群岛(无地理意义),并逐渐为国际所通用。

加勒比海:向风群岛的香蕉故事

向风群岛

以多米尼克与马提尼克岛之间为界,以北称作背风群岛,以南称为向风群岛。

加勒比海:向风群岛的香蕉故事

小安的列斯群岛,海地,多米尼加共和国等

▎小农香蕉:庄园农民耕者有其田

那么,向风群岛的香蕉产业缘何从朝阳产业变为夕阳产业,故事可以从1950年代说起。

加勒比海:向风群岛的香蕉故事

香蕉

最早,向风群岛是不种香蕉的,但在殖民母国英国的授意下,香蕉产业才开始在加勒比海生根。

由于二战结束后,英国国内对于香蕉此一高营养价值水果的需求量开始增加。同时,财政状况捉襟见肘的英国政府盘算着,若能由英属殖民地输入香蕉,还能通用英镑交易,可以避免减少英国的外汇储备,如果从拉丁美洲进口香蕉,要用美元计价。加上向风群岛的位置是殖民地中相对接近英国本土的,于是在政府介入下,香蕉成了各庄园转耕的首选,短时间内便成为外销的大宗。

加勒比海:向风群岛的香蕉故事

巴巴多斯、 格林纳达、 圣卢西亚、 圣文森特的政治地图

圣卢西亚是个人口不到18万的小国,香蕉生产是圣卢西亚非常重要的产业,还能跟现代化大规模栽培的中南美大国竞争。2001年香蕉出口曾达到5万吨,贸易额占该国出口总产值的46.8%,将近半数,虽然后来因为发展观光,比重逐年下降,但从事香蕉产业人口仍占总就业人口逾20%。

此时的香蕉业还是大庄园型态,各岛超过一半的可耕地仍掌控在1%的地主手上。1970年代向风群岛各国陆续独立后,为了争取基层支持,各岛政府陆续展开了土地改革,将庄园所有权打散,以平均每5到10英亩左右的面积分给了在庄园里工作的农民(类似我国耕者有其田),各国农业从此成了以小农为主。然而,此举虽重整了财富分配,却造成农业规模的零碎化,人力成本也随之上升,拉低了向风群岛香蕉的市场竞争力。

加勒比海:向风群岛的香蕉故事

圣文森特贝基亚岛

举个例子,比如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由圣文森特本岛及格林纳丁斯群岛组成,面积共389平方公里。圣文森特本岛面积346平方公里,格林纳丁斯群岛则由三十二个小岛组成,面积合共43平方公里。主岛为一火山岛,多火山,最高峰苏弗里耶尔火山,海拔1234米,经常喷发,例如1970年曾喷发20多次。虽然地处热带,但有海风调节,气候温和,年降水量2540毫米,夏秋多飓风。这个国家最主要的产业为农业,主要作物为香蕉,此外,旅游业也是重要收入来源。向风群岛的其他国家也是类似。

加勒比海:向风群岛的香蕉故事

西印度群島+大安地列斯群島:大陸山系延伸,屬大陸島+小安地列斯群島:多屬火山島+巴哈馬群島+:低矮珊瑚礁

怎么办?这些平均大小不超过500平方公里小岛国群,成本、产量都难以与拉丁美洲的同业相比——搞不好一个拉美庄园,产出就完败整个国家了。

加勒比海:向风群岛的香蕉故事

小安的列斯地图

这时,出现了一个逆转蕉农危机的关键,那就是英国在1970年承诺,给予独立后的向风群岛各国,极高的关税优惠与垄断性的进口配额,也就是所谓的洛梅协定。

▎维持殖民影响:关税优惠与进口配额

加勒比海:向风群岛的香蕉故事

最早,向风群岛是不种香蕉的,但在殖民母国——英国——的授意下,香蕉产业才开始在加勒比海生根。

英国是吃错药嘛?为何菩萨心肠的花大钱买这些小兄弟们的香蕉呢?这跟二战后全球殖民地独立的浪潮下,维持自身对前殖民地政经影响力,以及寻求稳定热带作物进口来源的盘算有关。

以香蕉为例,英国在香蕉进口上,优先向风群岛购买香蕉,给予其免关税的优惠;除非向风群岛产量不足,否则其他盛产地区的香蕉几乎销不进来。即便成功进口,也因高关税而在市场上占不到便宜。

加勒比海:向风群岛的香蕉故事

格林纳达植物资源丰富,植被面积广阔,几乎覆盖全岛,以天然热带林木和灌木为主,山区有大片雨林。

对这些种什么都不划算的岛国而言,此一贸易壁垒简直就是开外挂。向风群岛各国因为一纸协议,享受了将近20年的经济繁荣。

那段时间,香蕉产业提供了多米尼克、圣卢西亚与圣文森等国,将近国内一半的工作机会。光是在1992年,向风群岛四国供应了英国70%以上的香蕉需求,总计有将近2万4千名向风群岛蕉农——这约占各国43%到70%不等的总劳动力——在将近5万2千英亩的土地上,养活自己与社区里的大量同胞。

“香蕉共和国”是形容一些以香蕉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中南美洲及加勒比地区国家,不过背后还有一重意思,就是指一些受到香蕉企业背后所操控的不民主国家,而这些国家不民主的原因是由于香蕉企业——通常指联合水果公司的干预,有时甚至来自于支持香蕉企业的国家美国等。

然而,迎风群岛各国的香蕉利润,靠的是英国刻意的排他政策才得以存在。一旦英国的关税政策变了,岛国香蕉荣景的末日也将到来。

加勒比海:向风群岛的香蕉故事

圣卢西亚

▎优惠不再,香蕉就没竞争力?

巨变终于在1993年欧盟成立后出现。欧盟的共同市场政策,意味着各国关税标准统一,成员之一的英国也被迫大举开放中南美的进口配额,并减低关税。

本来受惠于洛梅协定,向风群岛的几个小国家的香蕉,变得无法与厄瓜多尔、洪都拉斯及危地马拉等国家竞争,这些“香蕉共和国”的国家设备较向风群岛的小国先进,而且劳工成本较低,失去洛梅协定的向风群岛在香蕉市场失去了竞争力。

加勒比海:向风群岛的香蕉故事

东加勒比海四国政府成立的香蕉收购商

优势被抵消的状况下,向风群岛的香蕉利润如溜滑梯般掉落,掉到跨国公司都不愿意玩了。1990年代中叶,长期垄断东加勒比海香蕉出口的“英国水果公司”,把东加勒比海的香蕉收购权利出售给由东加勒比海圣卢西亚、圣文斯与格瑞那丁、格瑞纳达、多米尼克四国政府成立的香蕉收购商。英国水果公司则保留经营唯一一条由圣卢西亚经多米尼克往英国的香蕉货轮航线。

加勒比海:向风群岛的香蕉故事

多米尼克

在过去十年里,几乎每年英国香蕉进口量都破记录,是欧盟国家中进口香蕉量最多的。每年人均香蕉消耗量为40磅,二十年里香蕉进口量翻了两倍多,从1995年的47.8万吨到2015年的116万吨。

加勒比海:向风群岛的香蕉故事

向风群岛空中航线的飞机在茱莉安纳公主国际机场登陆

过去二十年,英国香蕉产业的两个主要趋势是:拉丁美洲香蕉进口增加,向风群岛进口量暴跌。截止2015年,拉丁美洲香蕉占英国市场份额60%以上,同时向风群岛进口量不到1%。在二十世纪90年代初期,这种情况是截然相反的。

被迫接下烫手山芋的各国政府,面临到急迫的香蕉转型危机。

加勒比海:向风群岛的香蕉故事

圣卢西亚的海滩

2000年代初,四国开始把香蕉产业跟英国的公平贸易品牌挂勾,透过认证制度,试图让东加勒比海的香蕉在公平贸易观念盛行的英国,获得消费者青睐。各岛国政府成立了“国家公平贸易组织”的农民合作社,作为认证与履行公平贸易、并代表蕉农议价的代表组织。此外,加入公平贸易后,蕉农也得到收购商以保证最低收购价,以及部分收益回馈社区发展的承诺。

由于欧盟对农产品有严格的用药规定,向风群岛各国为了确保外销的品质、以利稳定供货,对于蕉农农药的使用皆有强制性的规定。例如圣卢西亚农业部要求蕉农“只能”向农业部买农药,不得私自进口;且农药采配给制,有多少英亩就只能买多少农药。喷农药的频率与剂量,也受到全国各推广区监察员的监控。而在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香蕉园喷药的工作,更是由政府统一办理。

加勒比海:向风群岛的香蕉故事

格林纳达

▎从生产资料到产销的全过程国家垄断

格林纳达植物资源比较丰富。植被面积广阔,几乎覆盖全岛,以天然热带林木和灌木为主,山区有大片雨林。林木种类多样,主要有肉豆蔻树、香蕉树、可可树,可是75%的热带雨林归国家所有。

公平贸易看似稳住了香蕉产业的阵脚、保住蕉农生计,但是在农资的给予、农民组织的经营、到出口外销,都被国家与国家背景的企业、农民合作社垄断的情况下,却也产生了一些问题。

加勒比海:向风群岛的香蕉故事

向风群岛-雷阿岛上库克湾

2010年“托马斯”飓风侵袭各国,除了土石流、人畜伤亡等灾情外,香蕉叶片皆大量受损,湿热、加上当地蕉农耕种技术落后,使“香蕉叶斑病”在向风群岛大爆发,次年香蕉出口量因此锐减。即便是幸存的香蕉,也因品质无法满足出口标准,而无法销售到英国。

加勒比海:向风群岛的香蕉故事

2010年飓风侵袭各国,向风群岛的香蕉产业遭受毁灭性重创。

圣卢西亚这样的香蕉产业大国,在2010年爆发危机,当地香蕉感染黑叶斑病,因为大部分都是小蕉农,无力自行防治,造成病害失控,2011年出口仅剩6000吨,蕉农损失惨重。

治疗叶斑病的农药需求大增,但这些财政本就困窘的国家,却没有办法短时间挪出大笔经费,买足全岛农户所需的防病农药。这些岛国后来挤出了有限的资金购药,并委托最大的蕉农组织协助配售给岛国的农民。

但农药有限,部分岛国发生配售农药时,优先配给会员农户,间接排挤到其他蕉农权益。这也造成其他受灾蕉农组织,难以从灾害中复原。这样的情况也促使部分蕉农在风灾后转投靠国家公平贸易组织,该组织也在经过此次天然灾害后,进一步扩大为在部分国家拥有将近90%蕉农的合作社。进一步降低了农民的议价能力。

加勒比海:向风群岛的香蕉故事

马里戈特湾(Marigot Bay)是圣卢西亚(St. Lucia)最美丽的景点。

▎日渐褪色的公平贸易光环

除垄断外,公平贸易这块市场招牌也遭到挑战。以前英国的超市里,消费者的选择是落在有公平贸易标章(东加勒比海香蕉)、跟没有公平贸易标章(拉美香蕉)。然而在中南美洲也导入公平贸易的现在,消费者的选择不再清晰:都是公平贸易,比起加勒比海香蕉,为什么不买价钱只有三分之一的哥伦比亚香蕉呢?

加勒比海:向风群岛的香蕉故事

香蕉船

包括加纳、厄瓜多尔、秘鲁、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等国销往英国的香蕉,目前都冠上了公平贸易的认证标章,向风群岛的优势荡然无存。目前,向风群岛香蕉在英国的市占率,已经从1992年的70%下降到30%,来自中南美洲的香蕉则反向攀升,中美洲的哥斯达黎加甚至一举占有25%的英国市占率,摇身一变,成为英国最大的香蕉进口国。

公平贸易的要素之一是保证最低收购价。在厄瓜多或哥伦比亚,公平贸易下的蕉农还有可能得到高于最低收购价的价钱的情况;然而东加勒比海的香蕉种植成本本已是全球最高,同时还得兼顾经营公司的获利,成本压迫,使得东加勒比海香蕉只能以保证收购的底价价格卖出。

以圣卢西亚为例,大约只有三分之一左右的蕉农有足够且稳定的规模,与符合公平贸易外销规范的种植园可以外销香蕉;这三分之一里,又有90%的农民加入公平贸易认证。然而,这些有外销能力的蕉农里,仍有超过20%的产品因为品质不符预期,使实际收购价更低于最低收购标准。

从净利润来看,整个香蕉产销的过程里,收购商有将近5%的利润,负责船运的利润有将近8%,英国超市亦有5%,但蕉农则是趋近于0 %——这意谓着蕉农在付出一切人事与资材成本后,收支只能勉强打平。如果政府取消农药补贴,蕉农亏损的风险还更为险峻。

▎夕阳产业的退场两难与转型

加勒比海:向风群岛的香蕉故事

西印度群岛位置

从生产面临的高种植成本,与不可承受的天然灾害,到保护主义不再下,市场竞争力的缺乏。香蕉产业走到这个地步,“看来就是个没救了的产业,为何还迟迟不放弃?不考虑转换主力出口作物吗?”

这是因为,香蕉产业关联到的,是岛国最弱势,最无力承担风险的一群人。

一个香蕉园不只养活蕉农一家,也提供着社区里更弱势的一群无业者,采收香蕉、打零工的工作机会。平均一个蕉农一周采收一次香蕉,可以雇上四到五个青壮年临时工。例如格林纳达这种青年失业率高达33.5%的国家,一份采收香蕉的微薄收入可以让不少家户维持基本的温饱,减低社会动荡的不安因子。由此可见香蕉产业动见观瞻,一旦崩垮,将是岛国难以承担之重。

关税壁垒跟保护主义,乃至于晚近的公平贸易,对岛国而言都只是短暂的解药。也许暂时苟延残喘,但终究无法解决岛国农业在新自由主义、与全球化之下,面对其他地区低成本、血汗作物时,节节败退的困局。

加勒比海:向风群岛的香蕉故事

示意图

然而,所谓的“没有价格竞争力”也让人不禁思考:有价格竞争力的香蕉,是用多少的廉价劳力与血泪换来的?在一个还能有着自己土地的地方,产业当真得跟着市场逻辑一起赌下去嘛?

能不能走出另外的可能性,仍尚待尝试。向风群岛逐年上升的、每年近百万靠岸人次的邮轮观光业,是目前政府与蕉农尝试切入的商机:假如每个观光客消费2到4根在地香蕉的话,也是一笔数百万根的消费量。此外,把香蕉种植园转型成观光农业的声音,也在社区与农业推广单位间传出。至于成效如何,危机中的岛国们,还需要时间尝试各种答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