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_瑞龙吟周邦彦原文译文__瑞龙吟周邦彦原文译文_野史秘史

 崆峒樵隐 2019-12-15

瑞龙吟周邦彦原文译文

瑞龙吟周邦彦原文译文

《瑞龙吟》是由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周邦彦所创作,还曾编入《宋词三百首》,是一首访旧感怀之作。在绍圣四年春,周邦彦出任外官期满后,回到京师,旧地重游,追怀往事,思念并寻找当年恋过的一个歌妓,由此引发了无限的感触。

瑞龙吟周邦彦原文译文

周邦彦 瑞龙吟》

当时词人因为遭造党祸而被罢黜到庐州,直到十年后,才被召回京师任国子监主簿。而作者写的这首词则描述的是自己回京后访问旧友的复杂心情。巧用铺叙手法披露了作者内心的愁苦。人物情绪与作品境界均给予动态性的表现,其结构模式甚至带有戏剧性特点。并使这首词成为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

词是作者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它首写旧地重游所见所感,次写当年旧人旧事,末写抚今追昔之情,处处以今昔对衬。全词层次分明,由折盘旋,情思缠绵,在艺术上颇具匠心。从这首词的表面上来看,这首词写的是旧地重游,可是文中却看不到旧日情人的怅婉之情。该词作于绍圣四年,那时作者在经历了十年外放后还朝任国子监主簿。十年后的他重回旧地,就目睹了人事全非。周邦彦在这十年里深刻体会到官场党争频繁,仕途险恶莫测。罗忼烈评价这首词:"看似章台感旧,而弦外之音,实寓身世之感,则又系乎政事沧桑者也。"

除此之外,这首词主要分三叠,前两叠字数、音韵完全相同。虽然是一部怀旧之作,但描写十分细腻,结构也缜密,且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周邦彦 兰陵王原文译文

《兰陵王》是宋代著名词人周邦彦的作品,曾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首词是一首自伤别离的词,主要写了作者离去之愁。此词有生活细节、有人物活动,有抒情主体的心理意绪,整首作品有着较为鲜明的叙事性和戏剧性。

瑞龙吟周邦彦原文译文

《兰陵王·柳》

《兰陵王》从这个词来看,它的构思萦回曲折,似浅实深,作者有吐不尽的心事流荡其中,无论景语、情语,都是耐人寻味的。这首词的另一个别名是《兰陵王·柳》,而以“柳”字为题目并不代表词的内容也是咏柳的,这首诗却是来讲述离别的。在古时候,人们常常用折柳来送别客人或者朋友,因此诗词就借助柳来渲染离别之情。而在《兰陵王·柳》这首词中正是这样,词的开篇一上来就写柳阴、写柳丝、写柳絮、写柳条,先将离愁别绪借着柳树渲染了一番。

上片借隋堤柳烘托了离别的气氛,中片便抒写自己的别情。上片由柳起兴,接下来的都是作者借折柳倾述送别之情。古往今来,离人无数,“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宕开来说,伤离别的并不是只有眼前的你我两人,也算是作者的一种自我安慰了。

中片写乍别之际,下片则写了渐远之后,中篇和下篇的时间是连续的,但感情确实波澜的。总之纵观整个词,萦回曲折,似浅实深,有吐不尽的心事流荡其中。无论景语、情语,都很耐人寻味。

关河令 周邦彦的故事

《关河令》,是词坛大家周邦彦诸多作品中的一首。这首小令是悲秋之作。声潇潇,却无鸿雁传书,期盼落空,寒意逼人。主要描述了在夜深人去,惟孤灯作伴,以酒浇愁愁更愁,漫漫长夜孤苦难的心情。

瑞龙吟周邦彦原文译文

周邦彦《关河令》

这首词的本名应当是《清商怨》源于古乐府。后来周邦彦结合欧阳修填写的思乡之作,于是取“关河”二字,并命名为《关河令》。

通过阅读这首词不难发现,该词为感怀寒秋羁旅伤怀的作品,作者以时光转换为线索,突出表现了在深秋萧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屋空而产生的凄切孤独之感。作者主要是写自己的心境和自己的感情,但通篇下来主要笔墨却是多为环境描写,那白日萧瑟清寒的环境浸透了主人公的凄清之感,以及在夜半沉寂冷落的环境中浸润了主人公的孤独感。

这个词的上篇终于要描写了寒秋黄昏景象。在词的开篇就推出了一个阴雨连绵,只是偶尔放晴,薄暮昏暝的凄清的秋景,这样的景象实在是物化了的旅人的心境,难得有片刻的晴朗。在这样的环境中,孤独的旅客,默立在客舍庭中,却要承受着一庭凄冷的浸润,思念着自己亲朋好友。下篇则写了深夜中孤灯独映的情景,将词的境地向前推了一步。并且结局以羁旅悲愁、凄苦推至无可解脱的境地来结束全词,更加明显了词人无助与郁闷。这首词没有作者以往的艳丽之彩,有的只是一抹凄冷之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