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5 关于咏雪诗,到现在我们已经读了不少,若问你哪句最好,你该如何作答呢? 巧了,清代的王士祯也想过类似的问题,他回答说,陶渊明的“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王维的“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以及韦应物的“怪来诗思清入骨,门对寒流雪满山”为上乘之作。理由是:这几句诗十分符合羊孚在《雪赞》中写的那样“资清以化,乘气以霏。遇象能鲜,即洁成辉”。什么意思呢?我们先来看韦应物的这首诗: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唐·韦应物 九日驱驰一日闲, 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入骨, 门对寒流雪满山。 意思很明了,题目已交代清楚:作者韦应物逢休息日去拜访王侍御,但他不在家。寻访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遇”,贾岛曾去拜访一位隐者,因为“不遇”故留下“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佳句;还有诗仙李白,他去戴天山访一位道士,结果道士不在,故留下“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这样美的诗句……诗词君想,大概都是因为不遇,诗人们在怅然失落情绪的驱使下才起了诗兴,同时也有了意外收获——寻到了另一种美。 韦应物这天兴致很高,因为他连续上了九天班,终于盼来了宝贵的一天假期,肯定激动死了。“九日驱驰一日闲”中“九日”与“一日”在时间上形成对比,“驱驰”与“闲”则在心理上形成对比,着意突出假期的来之不易,同时也暗示出作者欢快的心情。(注:唐代每旬休息一日,也就是每十天休息一天,九日即九天,并不是重阳节之意) 那么,他是如何安排假期的呢?当然是找老朋友聊聊天喝喝茶啦~这不,他几乎是一路飞奔着(也可能是雀跃着,总之怎么高兴怎么来)来到王侍御的家里,结果朋友不在家,他心中的火热瞬间被一盆冷水给浇灭了,用“失落”这类的词汇来形容他此刻的心情,恐怕太苍白无力了。 但不要忘了,诗人嘛,没有什么事是一首诗不能解决的,如果有那就两首!韦应物酝酿诗的过程中,参观了朋友的住处,他发现这真是一个神仙之地,门前有一条寒流,面对的是一座白雪皑皑的高山。他进而感慨道:怪不得王侍御最近的诗清雅入骨思情深远,原来是因为“门对寒流雪满山”的缘故。作者故意将朋友的诗歌造诣归功于外界环境,一方面表现出内心的惊诧,一方面也含蓄地赞美了朋友才思不凡。 最后再来看一下上文的“资清以化,乘气以霏。遇象能鲜,即洁成辉”,前两句是说雪如何形成(资清以化:雪由纯净之物聚集而成),如何纷纷飞扬的(乘气以霏:趁空气流动而飞扬),后两句说雪遇到其他事物才能变得明丽夺目,沾到洁白的东西,它才焕发出光彩。大致是说,雪与其他事物是相互依存,相互成全的,离开彼此它们都成就不了最好的自己。而王侍御“清入骨”的“诗思”,源于雪的孤冷高洁,满山的雪也因王侍御而变得更加光鲜耀目,这样相互映衬相互成就而成的诗才是最好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