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番茄晚疫强势来袭,中蔬微粉巧防治

 氢氢地春雨 2019-12-15

番茄晚疫强势来袭,中蔬微粉巧防治【蔬菜卫士报 1587】

近年来,设施温室番茄不断增加,随着气温逐渐下降、连阴天的增多,使棚室内湿度增大,形成一个低温、潮湿的环境,棚室内高湿环境为晚疫病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目前,北方地区番茄晚疫病发生非常严重,给当地种植户带来了重大损失。

一、发病症状

幼苗、成株均可发病,可为害叶、茎、果实,但以成株期的叶片和青果受害较重。

叶片:叶片染病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发病初期形成暗绿色水渍状边缘不明显的病斑,后逐渐扩大后呈褐色病斑,在空气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大,可扩散至全叶并沿叶脉侵染到叶柄及茎部。

茎部:茎部病斑初呈黑色稍凹陷,后变成黑色腐败状,出现白色霉层,湿度大时茎秆易腐烂折断,严重时植株焦枯甚至死亡。

果实:果实染病,主要在青果上发病,初为暗褐色油渍状病斑,后渐变为暗褐色至棕色,稍凹陷,边缘明显,轮纹不规则,果实不变软,湿度大时,患病部可长出白色霉状物并迅速腐烂。 
    

图1 番茄晚疫病田间发病症状 

二、发病流行条件

1

病原菌侵染

番茄晚疫病属于真菌病害,由致病疫霉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侵染引起,菌丝发育最适温度24℃。孢子囊萌发在10-25℃条件下,经1.5-3小时就能侵入寄主。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温室番茄和马铃薯块茎中越冬。孢子囊通过气流传播到番茄植株上 ,从气孔或表皮直接侵入,在田间形成发病中心,经多次反复侵染引起流行。

温度决定孢子的萌发速度,低温条件下易产生大量病菌孢子,适宜的温度可延缓病害的流行速度;湿度是番茄晚疫病流行的关键因素,湿度较大时易大量形成孢子囊,其只有在干燥高温的条件下失去活性,相对湿度保持在75%-100%时间越长,发病越重。

2

环境条件

自10月份以来,北方地区气温下降较快,温差较大,棚内湿度增加,长期的低温高湿条件会造成晚疫病的快速爆发。日光温室内,在20~25℃、相对湿度95%~100%条件下,病害易流行,10-11月是其流行期,期间番茄植株本身易感病,由发病棚区通过气流传播到健康番茄植株上再进行扩展蔓延,造成大面积的染病。
 

   图2 番茄晚疫病原菌

三、综合防治措施

1

降低湿度

通风少浇水 棚室内湿度大,非常利于晚疫病的发生。建议菜农根据天气情况,合理通风,最大限度地降低棚室内的湿度,可以通过先升温再通风的方式,来降低田间湿度。一般于晴天上午温度上升到28℃左右,再通风排湿,当温度降到23℃左右时,应及时关闭通风口,以保证夜温在15℃左右,减少结露的时间。此外,根据棚内土壤的干湿程度,采用膜下滴管或暗灌,小水勤浇,降低田间湿度。    
  

2

合理用药

避免增加棚内湿度。番茄晚疫病属于高湿病害,且秋季连阴天湿度较大,应该采用不增加湿度的粉剂进行防治,能够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晚疫病发生初期,可以使用弥粉机进行喷粉防治,药剂选用中蔬微粉401,用量130克/亩,或中蔬微粉402,用量180克/亩进行喷粉防治。使用时药剂入塑料袋内,扎紧口后用力晃动确保药剂混合均匀,之后装入喷粉器的料仓内进行喷粉作业。发病初期开始喷施,以后每7-10天喷施一次,共喷施2-3次。弥粉机和微粉剂需配套使用,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采用喷粉法防治大棚蔬菜病害,具有操作简洁,省工省时,不增加棚内湿度,防治效果显著等优点。
 

  图3 中蔬微粉机田间操作

1

作者:路雅静     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