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志伟 “橙姑娘”来了,“橙姑娘”来了,犹如看到《红楼梦》里林妹妹来了一样。要说这段日子,苏州老百姓津津乐道的几件大事中,轨交3号线开通可谓是影响不小。苏州轨交3号线被老百姓戏称为“橙姑娘”,12月初它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11月初,当轨交3号线万人试乘活动在吴江日报的公众号发布后,我当场就留言报名,很幸运得到了一张体验券。12月8日,节气“大雪”后的第二天,本该是冷风刺骨,雪花飘飘的时节,可苏州却是一个“杲杲冬日光,明暖真可爱”的小阳天。这样的好日子,我带着儿子兴致勃勃从轨交4号线江兴西路站上车,出发去宝带路站。这是4号线转乘3号线的唯一站点。 提起宝带路,苏州人第一反应就会想起宝带桥,不过我此行的目的地不是它。据了解,3号线有苏州新区火车站站、西津桥站、狮山路站、宝带路站、金厍桥站、东方之门站、唐庄站、苏州园区火车站站、唯亭站等9大特色车站,另设置了7面艺术墙,分别位于西津桥站、狮山路站、横山站、宝带路站、李公堤西站、唐庄站、苏州园区火车站站。我的第一目的地是宝带路站的艺术墙。宝带路站艺术墙自然是以宝带桥为主题,以湖蓝为主色调,其表现形式抽象、简练。主题墙充分运用材料的精致工艺表现艺术,通过现代桥栏杆视角透视宝带古桥,现代桥栏杆工艺材质与宝带古桥敦厚的石材相结合,形成一种古今穿越的感觉。 可惜试乘期间靠近艺术墙的那个出口禁行,我无法近距离拍照留影,只是远远地观赏了一番,就遗憾地坐上了“橙姑娘”赶往下一站。“橙姑娘”的车厢自然以橙色为主,与4号线“蓝胖子”一样非常养眼。本来我计划到唐庄站后再转回东方之门站,可是儿子一听到播报东方之门,就嚷着要去苏州中心玩,拗不过他,就干脆来到了苏州地标性建筑“东方之门”。3号线东方之门站虽然没有艺术墙,但它却是3号线9个特色站点之一,以深蓝色为主,以相生意象作为切入点,以圆顶、苍穹、星空相结合,给人一种置身于宇宙的科幻之感。面对这样的背景,乘客纷纷拍照,我也赶紧给儿子留下了几张帅气的照片,这才依依不舍地出站。 吃过午饭,看看时间尚早,且试乘券还剩一次出入的副券,我可不想就这样浪费了。之前做好了攻略,离东方之门只有三站路的唐庄站,有一面非常吸睛的艺术墙,既然来了,岂能错过,于是毅然来到了唐庄站。唐庄地处园区金鸡湖与阳澄湖之间的城乡接合部,这里下车的只有几个人,站点则是白绿相结合的色调,就像一条白绿色的鲤鱼跃于头顶,而它那面艺术墙果然没有让我失望,更可喜的是可以走近墙边细细观赏与拍照。整幅作品是以马赛克组成的抽象形式的画面,有中国画水墨的意境表达,也有西画点彩派技法的艺术表现,呈现出波光粼粼、绿叶互映、游鱼贯串、飞鸟成行的美景。画面色彩斑斓,朦胧之中带着苏州细雨,真是好一幅美图,与唐庄所处的两湖地域特色相得益彰。 我不停地用手机拍下儿子与这面艺术墙的合影并细细观赏了许久,内心为苏州的交通点赞。从小到大,我从吴江到苏州,出行的方式经历了坐船、坐大巴和中巴,后来又坐公交,但这些都相对煎熬。2017年4月,轨交4号线通车,从此带儿子乘坐轨交游玩苏州便成了我的主要出行方式。这两年带娃游玩了苏州很多地方,其中几次出行之地离家甚远,若在吴江通轨交之前,我是几乎不会考虑的。目前苏州开通的三条轨交中,我们打卡过三分之二的站点。轨交文化是一个地方风土人情的一部分,小小的站台,折射出一座城市的自然风貌特色,承载着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因此每到一个站点,我都会以轨交文化为背景来拍下孩子的照片,成为他珍贵的记忆。而在这样的熏陶下,不到六岁的儿子不仅对多个站点名随口道来,还能背诵出轨交报站广播,着实让我惊喜。通过轨交出游,儿子看到了姑苏之美、家乡之秀,这是很好的爱国爱家乡情怀的培养,希望3号线的开通,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精彩生活! 2019-12-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