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四天在医院、家与公司之间奔波,几乎耗尽了我的所有能量。今天(周日)早上迷迷糊糊地睡到九点半,醒来后发现浑身无力,头痛欲裂,喷嚏连连。 “坏了,儿子的流感传给我了。”急忙测了一下体温,38.5℃,立马吃一片“泰诺”,然后交待妻子照顾好儿子,又迷迷糊糊地睡觉去了。与其说是睡觉,不如说是昏迷,一整天脑袋都在嗡嗡作响,浑身颤栗,散了架一般;一整天除了喝了几杯开水外粒米未进,却感觉肚子涨得难受。直到晚边清醒过来的时候,才算基本恢复了正常。 看来,“对付感冒的最好方法还是休息“这话着实不假。 儿子的高烧退了吗?清醒之后急忙四处寻找儿子,看见他耷拉着脑袋在看电视《小猪佩奇》,脸色苍白,就知道情况不好。果然,我在昏睡期间,他体温两度冲上39℃,拉了十次稀,而且都拉在了裤子上,粒米未进,滴水不喝,肚子还圆鼓鼓的。 儿子上中班。这次已经连续高烧四天四夜,状态非常不好,只能再次上医院了。但儿童、妇幼、省立等几所附近的三甲医院都是人满为患,晚上去至少要排两三个小时的队,也实在令人难以接受。最后决定去可能比较冷门的福州市中医院,前几次感冒,特别肚子涨都是那个医院治好的。 1月15日 中午,妻子微信留言说,幼儿园老师通知她去班级,儿子吐了。她带儿子到隔壁的一个社区卫生院,医生了双歧杆菌服用,然后继续去上课。 晚上回家,发现儿子没有往日的皮劲,有点呆呆的,一直说肚子不舒服,到厕所又拉不出什么。 我想到了最近的流感,心理有一种担忧。 流感按传染性强弱来划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三型。其中,甲型流感传染性和严重性最强,乙型次之,丙型最轻。光明日报的报道,今年初的这一波流感以甲流为主,甲型H1N1流感病毒和甲型H3N2流感病毒共同流行。也就是说,今年的流感传染性最强、症状最严重,千万不可小视。 1月16日 早上大家按时起床,儿子说自己不饿,死活不吃早饭。时间紧迫,只能任他。一家人出发,先送他去幼儿园,然后分头各自上班。 有一种隐隐的不安。老婆说儿子班级最近好多小朋友请假,可能都是感冒。老师不让在班级群公开请假,因为怕其他家长恐慌,所以也不知道班级里到底有多少人中招流感了。 下午临下班时公司来了一点事,回家有点晚。八点到家时,妻子儿子已经吃过晚饭了。儿子在玩车,那是他的最爱。他的玩具几乎都是车,各式各样,新的旧的,大的小的,红的白的,电动的手动的。我在吃饭时,儿子把他平常最爱的车砸在地板上发脾气,这在平日并不常见,大根是他心烦吧。 随后继续喂他吃双歧杆菌,没吃两口,突然大吐。可能是触发他喉咙的某个敏感部位了?平时我处出应酬喝酒,顶不住又没有办法不喝的时候,也常常是用手指伸入喉咙按下这个开关让自己呕出胃里的东西的。 清理之后抱他上床睡觉,一碰身体发现灼热,应该是发烧了。测了体温,38℃。这个温度有点尴尬,送医院和吃紧急退烧药太低,可烧的会让你心安不安。翻出药箱,找出一几包小柴胡颗粒,按剂量冲了一包给他喝下。 过了一个小时,大约晚上11点钟吧,听到了儿子急促的呼吸声,手脚发烫,再测了一下体温,38.5℃,只能吃“美林”“布洛芬”了,可再次找了药箱,发现唯一的一瓶已经过期了。 这一年多来,儿子很争气,没有大感冒到吃些紧急降温药品的地步。只能微信问领居,家里是否备药。午夜12点,没有回音,估计太迟,早去睡觉了。不敢深夜打搅别人,只好准备连夜去医院就诊。 也许小柴胡颗粒发挥了作用,随后我们发现儿子体温降回了38℃以下,也就取消了上医院的计划。一切等天明再说吧。 1月17日 早上五点多醒来,摸了一下身边儿子,烫的厉害,急忙找体温计准备测体温。不想妻子正在看体温计的温度,她刚刚测过了,39.1℃。无需多想,上医院吧,争取拿到早上医院门诊的第一号。 7点15到了妇幼,发现到处是人,家长抱着孩子,孩子头上贴着退热贴,焦急的,哭闹的,烦躁情绪布满了候诊大厅。 排队取号的间隙,给公司老板发了微信,说明情况请了假。又给同事打了电话,交待了手头急办的工作。 拿到了第6号,不算太坏的运气,估计等上一个多小时就可以轮到儿子就诊吧。这一个小时的煎熬,远远超过了昨天晚上的一整个夜晚。不断地给儿子换退热贴,不断地量体温,并无卵用,都是39℃以上。 终于轮到了,8点25分。医生是一个中年男子,发际线到了头顶,看着让人放心。按照惯例,问情况,听诊,看喉咙,开单验血。 50分钟后,结果出来了。检验报告单出来,多项指标超标,白细胞计数17.87,几乎是正常值上限的两倍,医生说可以挂瓶了,但最终没有,开了口服药,说先吃了再说。 前后又花了一个多小时取药,有地绿雷他定、头孢丙烯颗粒、盐酸金刚乙胺、蓝苓口服液、维C等,当然,还有“布洛芬”。 闹腾到11点多,终于回到了家里,筋疲力尽,按医嘱给儿子服了各种药,妻子请假专门陪护,我自己去上班。 中午11点儿子服了“布洛芬”5ml,一个小时后降到了38℃多,可到了下午5点,又重新升到39℃以上。然后再次服用5ml,体温下降,可到了深夜11点,又再次回到39℃,只好现次服用5ml,周而复始。 1月18日 前一天医生开了两天的药,也就是17与18日两天的。待到18日下午,发现药快吃光了,但高烧根本没有退去的意思,只能寻思再去医院了。 想想前一天医生说的是先吃两天的药,观察后再说的话,也算明白为什么医生只开两天的原因了。 如果吃过晚饭后再去排队就诊,我估计队伍会很长很长,就让妻子赶在下午下班时间前带儿子赶到医院,挂晚上急诊的号,这样可能会早一点就诊。然后我准时从公司下班赶到医院与她会合。 赶到医院我找了半天才发现妻子与儿子。他们蜷缩在一个角落里,儿子抱着妈妈。妻子的胃痛发作了,痉挛,主要是受冷的原因。连续两天的照顾,让她脸色惨白。我也无计可施,只能让她服用胃得安,然后按摩胃部。 运气不算坏,她排上了晚上急诊的第20号。 我赶到医院那时,晚上接诊的医生已经就位了。可我悲摧地发现,那个时候他们看的还是下午病人的号,第25号。后来发现,那天下午,他们开出了82个急诊号。那下午他们干什么去了?原来下午他们在看上午的号。 急诊室门前到处是人。保安守卫在几个诊室门前,不让病人与家属涌进诊室。一个六七十岁的老人,佝偻的背,正在与保安理论,大概是说他孙女体温达到39℃以上了,能否让医生先看看?旁边的一个年轻的妈妈顶老大爷说,我儿子都39.5℃了,我全家都39℃以上了,惹得保安笑出了声音。 不知道等了多久,终于轮到儿子了。这次接诊的是一个年轻的女医生,大概刚毕业不久吧?医生是一个认老的职业,这么年轻的小姑娘,让人心理没有底。 她看了我们带来的前一天早的化验报告单,听了我们毫无头绪的叙述,然后提出了她的建议,血像够高,可以挂瓶了,连挂三天,好的快。如果不挂,问题也不是太大,好的慢一些。退烧药继续服用,一天不超过四次,如果每次重新烧起来的时间间隔拉长,就是好的迹象。 我们选择不挂瓶,于是医生开了药,与前一天男医生开的基本差不多。 晚上九点多终于回到了家里。妻子的胃痛也缓解多了。 夜间,儿子继续发烧,退烧能管的只有几个小时,但每次的温度的底点都回到了37℃多,时间间隔也在拉长。 1月19日 周六。有事我起了一个大早,天没亮就外出办事了。早上10点多回到家,发现儿子还在38℃左右,但精神状态不错。晚饭时吃了一大碗饭。 夜间温度又再上了39℃,吃了退烧药后稍稍下降。一个很坏的情况是肚子胀的圆滚滚的,开始拉稀。问了一个熟悉的医生,说这是正常的,因为这两天吃的一些感冒药,会影响消化功能。 继续给他吃双歧杆菌。 1月20日 我自己感冒了,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晚边时清醒过来,问儿子的情况,妻子指着一大堆沾了粪便的裤子跟我说,儿子下午拉了十次,每次一点点,但都来不及跑上厕所,全部拉在裤子上了。肚子还是一样圆滚滚的,体温也是高高低低,烧的时候39℃以上,吃了退烧药降到37.8℃左右,偶尔还有几声咳嗽。 心里不安,晚上6点多又去了医院。这次去市中医药。 市中医院冷冷清清的,与妇幼的情形完全两样。一位年长的女医生接诊,很有耐心。她认真听了前胸和后背,看了舌头和喉咙,然后让我们还儿子去拍了胸片。 报告显示是右下肺支气管肺炎。 我知道这不是一个小问题。 感冒本身对人体是没有多少伤害的,通常一周就能自愈。流感对人体也无多少伤害,蛤流感带来的各种并发症,才是真正要命的。例如2018年2月,一篇《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刷屏朋友圈,文章以流水账的模式描述了姥爷在1月份身患甲流最终病故的事情。那位姥爷最终是死于并发症肺炎。 那个医生严肃地告诉我们要住院,但又遗憾地告诉我们中医院床位已满,甚至明天出院的一个床位也被订走了,他们又没有办法夜间挂瓶,建议我们马上去儿童医院或妇幼,至少找一个可以挂瓶的医院去看。 心里有点慌。夜里8点多钟,估计各位医院都人满为患,去哪里找床位?只好打电话找熟人,还好,找到了一家医院的一个主任医生,急忙驱车前住。 主任医生认真看了前几天的诊断及用药,也看了中医拍的胸片,问诊、听诊,察看喉咙,给我们开了验血单。 抽血时儿子大哭,我们鼓励他,转移他的注意力,让他看化验室里林林总总的设备,说等他长大了去当医生。他回答说:“我才不当医生,我长大了要开车”。 无语。 “好吧,长大开出租车吧。” “不,要开保时捷。” 不知道他什么时候迷恋上了保进捷的。 等待化验结果期间,测了体温,39℃。 大约50分钟后,化验报告单出来了,比起17日,血像明显好转,单核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明显偏高,但白细胞计数已经降回正常范围。主任医生重新开了药,加了奥司它韦和喉咙喷雾剂,再加继续服用前两天开的头孢和盐酸西替利嗪片,同时建议我们改用“美林”退烧药,并加大剂量至10ml。要求我们回家后用开塞露,把儿子肚子里的积食清除干净。然后回家吃药、观察、记录体温变化情况。 不用住院吗,我有点疑问。主任医生解释说,问题主要是咽喉发炎引起的高烧,肺部有点小问题,吃药观察先。 这个主任医生明显比急诊室医生来的淡定从容,也更有耐心和年纪,明显让人放心的。 晚上十点多钟,终于从医院的地库里出来回家了。到家了才发现医生交待的“美林”忘记买了,于是再次出发去买,留妻子一个人在家里给儿子通便。 夜间的福州大街依然很热闹,从我家到医院虽然只有不足一千米的空间垂直距离,但开车要绕上一大圈,加上视力不好夜间开车看不清楚,两次拐错路,等买到“美林”回家时,已经11点多了。 妻子已经给儿子通完便便,说拉了一大泡奇臭无比的,整个肚子都柔软下来了,人也精神了。 给他吃了主任医生开的药,他困得不行,一上床就睡觉了。 体温还是很高,38.6℃,只好叫醒他,服了“美林”,半个小时后出汗,体温下来了,37.3℃。 这下,我与妻子心里安了许多。可能是我白天昏睡过久的原因,睡不着觉了。辗转反侧。 还是起来,记录一下儿子发烧的四天四夜。也许这次流感之下,与我一样经历的人并不少。 (以上笔记:2018.1.20) 后记 早上我忍着疲惫起床上班去了,心里放心不下,频频问妻子儿子的情况。 还好,儿子精神状态很好,在玩车,虽然体温还是38℃左右。 希望他的体温早点彻底降下来。 查了一些资料,关于流感,有一点小知识,也许对大家有一点启发。 1.有没有什么办法能预防流感呢? 答案是没有,板蓝根、维C、熏醋等手段完全不能预防流感,只能是给你一个心里安慰,仅此而已。 流感疫苗倒是可以真的可以预防流感,但是流感病毒的变异非常迅速,稀奇古怪的亚种一大堆,你的流感疫苗只能预防固定的几个亚种,如果是新来的,则完全预防不了,所以预防效果非常一般。而且,许多人现在不敢打疫苗。 如果要说预防流感的手段,其实只有一个,就是少去人多的场合,多戴口罩,你接触不到流感病毒,这一波过去之后,就风平浪静了。 2.得了流感怎么办? 对于甲流和乙流,最有效的办法是有针对性的用抗病毒药物,直接抑制病毒繁殖,然后让人体免疫系统灭杀感冒病毒。 但是这个意义不大,因为感冒病毒本身没有什么杀伤力,你不用药,5~7天就会自动病愈,你用了这个特效抗病毒药,也需要2~3天,所以说,发烧一定是要烧几天的。 平时吃“感冒药”的作用,是会缓解感冒症状,减少并发症,让你更好地休息,增强抵抗力。 去医院看病的时候,医生除了给你开感冒药,还会给你开一点抗生素,这个抗生素的作用完全不是拿来针对感冒病毒的,而是针对各种炎症的,如咽炎、肺炎等。 如果不幸中招流感,除了立刻服用感冒药之外,最好的办法就是大量的休息,发烧第一天就开始大量休息效果是最好的,能够有效减少你病愈的时间,并降低你感染并发症的几率。 如果烧到39°以上,或者咳嗽不断,不要扛,还是要到医院检查,查有没有感染一些严重的并发症,流感肆虐期间,人体的抵抗力特别低,什么妖魔鬼怪都有可能冒头。 昨天我昏睡了一天,到了昨天晚上感觉基本好了,但可能是昨天晚上太累,今天又有一些症状了。 3.病人辛苦,医生更苦。 四天转了几个医院,看了许多资料和消息,深为医生的辛苦感动。 有报道说,最近几天,省妇幼每天接流感病人数都1000个以上,最多的一天达到1700人。 市中医院一个医生持续接诊,最后自己累倒了也不休息,一边给自己打点滴一边接诊。 病人急的时候,医生更急;病人家属累了,医生更累。 |
|
来自: 柏涂hyzvi9113s > 《名家作品》